骆玉明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骆玉明教授做客知微行远论坛

2017-10-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在这些耳熟能详看似普通的景物和情怀描写中是不是蕴含着别样的情趣呢?    2013年6月14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在这些耳熟能详看似普通的景物和情怀描写中是不是蕴含着别样的情趣呢?

    2013年6月14日,复旦大学中文系骆玉明教授做客知微行远论坛,为管院师生做了一场深入浅出、别开生面的关于《诗与禅》的讲座。

    讲座从"禅"的概念入手,骆教授首先从阮籍的"穷途痛哭"、陆游的"山重水复疑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三个例子谈起了自己对于"禅"和"非禅"的理解——禅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生活方式,我们从禅里面看到一种人生态度,这种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就是通过对禅的理解来获得一种朴素的、简单的、平静的生活,中国人追求的最高境界其实就是朴素,要看一个人的修养,最好的修养境界也就是朴素。

文章写得好,好的文章也应该朴素,不是那么花哨。所以禅这里面我讲的问题,从禅里面我们去理解一种朴素的、自然的、平淡的、安静的一种人生,获得一种对生活方式的理解。

    随后,骆教授从基督、佛教、道教、禅宗等不同的角度谈了自己对"人的本质"的理解,他认为"人类必须为自己定义,必须要寻求价值,人类的矛盾就是生活在罪与不幸中,我们必须找出一个解释,找到摆脱的方法,这个摆脱的方法要找到依据,因此神就是我们的依据,魔鬼就是我们的解释,救赎就是我们的返回,这是最根本的东西。"

    说到禅宗,骆教授以傅大士的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为引子,非常详细地讲述了自己对禅宗的理解,认为"禅宗经常是破坏逻辑和破坏常识的,千方百计的要破坏逻辑和常识,我们尽管生活在某一种形态当中,或者说我们必然生活在某一种形态当中,但是这个形态并没有我们的本质,形态是一种变化,是一种虚幻的东西,因此你如果不能够认识到一种世俗的生活形态,它只是一种变化,而不是本质的话,你就会失迷在你的生存形态当中。

本质的东西是一个虚无,形态的东西是一个有,但是这个有会使你迷失。锄头是一种形态,人总是要有一种形态,而人总是要在社会当中获得一种身份,获得一种生活的方式,但是它仅仅是一种形态,而一种形态的变化是受各种外在的力量的影响和作用的一个结果,如果说你走到这个形态里面,你没有办法意识到这个空手,这个空手就是世界的空性,所谓空性就是任何现象不具有本质性,这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你读空手把锄头就立刻可以明白,就是我们不要陷入在我们的形态当中,我们是比他更实在的。你不要认为你是一个有钱人,你就只是一个有钱人,有钱只是你的一个形态。"

    继而,骆教授又用从洞山良价、六祖慧能、船子和尚等的开悟诗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一反三、通过很多生动有趣的例子谈了自己对禅宗和人生的理解,把禅宗的道理简化为一句话"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最终是对我们自己的认识,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和对自我的认识最后是同时完成的,不要以为关起门来整天的苦思冥想,就可以觉悟了,就可以达到最高境界了,实际上它是一个不断的往返回复的过程,我们通过认识世界来认识自己,当我们认识世界的时候我们也认识自己"。

    整场讲座,骆教授侃侃而谈,风趣幽默,展现出了大家的风采。尽管临近考试季,大家还是热情高涨,教室里座无虚席,久久不肯离去;在Q&A互动环节,主办方还将骆教授的新书《诗里特别有禅》作为礼品送给了积极发问的听众。

    《诗与禅》讲座不仅带给大家"诗"的意境和享受;同时也带来了对"禅"、对"人生"的启迪和思考,让我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够少走弯路,从容享受简单、朴素、平静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