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纪年逝世 陕西省委原书记白纪年去世 胡耀邦夫人送花圈

2018-01-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白纪年走了.2015年1月15日13时40分,白纪年在西安逝世,享年89岁.他一生的经历都与陕西有关:13岁投奔延安,16岁入党,在共青团和中共的陕西省委两大组

白纪年走了。2015年1月15日13时40分,白纪年在西安逝世,享年89岁。

他一生的经历都与陕西有关:13岁投奔延安,16岁入党,在共青团和中共的陕西省委两大组织内,都做到了最大的官—省委书记。

他是推动陕西农村改革的带头人之一,更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第一个用民主推选办法产生的省委书记”。

他是抗癌斗士,34岁起患上多种癌症,54年来,承受了6次大手术。

他喜欢别人叫他“老白”,而不是白书记。这是共青团的风格,平等、热烈、有朝气、有作为。他将这一风格持之此生。

“老白,是个传奇人物,有他的特殊人生。”

“老白最大的特点是敢于直言,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有棱有角。”

老白是谁?

提到他的名字,老同事、老朋友都有些激动。老白是白纪年,生于1926年。按说,他当过很大的官,该称呼官衔叫他“白书记”。可老友们都说,“老白从来不喜欢人叫他什么‘书记’,八九十岁时都成‘白老’了,大家还是喊他老白。”

这只是一个人为人处世很小的特点,却显露白纪年终其一生的个性:性情热烈,没架子,只琢磨事、不琢磨人。

“一个副省长,如此发言,乌纱帽还能戴稳吗”

白纪年就任陕西省副省长,是在1979年12月。其时,安徽凤阳小岗村的18位农民,秘密签下承包土地的“生死状”,已整整一年时间了。

而当时陕西一些地方,面对群众期望的“包产到户”,用一名作家的话来形容—“拿得还比较稳”,“左”的做法仍在持续。比如本是社员自己购置的架子车,却收归集体,自留地也被取消。

2014年8月。西安北郊一住宅小区。82岁的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原局长高英杰老人回忆,当年有首歌谣,形容陕西“醒来早,走得慢,出门还要左右看”。

在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2013年11月编写的《亲历者说 陕西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书中,白纪年回忆,“对来势迅猛的农村改革,还有一些人,思想一下转不过弯来,思想疙瘩一时解不开。就是在省上领导层中,也有一些领导同志,思想上跟不上变革的形势,表现得比较消极、被动。”

在就任主管农业的副省长之前,白纪年是陕西省委农工部部长。他复出任职的第一个报告,就是《关于当前亟待解决的农村经济政策问题的报告》,提出自留地由社员自主经营,社队不干涉;鼓励社员发展家庭副业;社员购买的架子车等生产工具归社员所有;放开国家指导下的农村粮食市场。

延安时期的老新闻工作者张国宁当年旁听了省委召开的地市负责人座谈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会。那是1980年10月的一天,白纪年频频发问:“亿万农民为啥拥护包产到户?真理为什么在多数群众一边,而不在阻挡这一大潮的少数领导人一边?”他尖锐地提出,有的领导层思想解放不够,认识不统一,应该支持的没有支持,否定得又太早太急。

2008年12月19日的《各界导报》刊发了张国宁的这篇回忆。张国宁写道,我当记者多年,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见到一位被领导者在关键抉择问题上,向他的顶头上级当面锣、对面鼓那样十分尖锐又充分说理的批评。有个市委书记在走出会场时做出了吐舌头的惊讶神情,还悄声说,一个副省长,如此发言,乌纱帽还能戴稳吗?

白纪年在《亲历者说》一书中回忆,新华社记者把他的发言整理成内参。但事后,省委提出严厉批评,说他“不听招呼,不和省委在政治上保持一致”。

白纪年一生在农口工作了25年,开发渭北旱原、参与创建杨凌农科城,他都倾注了心血。2014年5月下旬,西安雁塔路陕西省委东院7号楼,白纪年家。华商报记者向白老提及他在农村改革时的作为,老人微微一笑,就将过往的岁月轻轻放下。

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第一个民主推选的省委书记”

在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陕西省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2008年8月编写的中共陕西历史人物丛书《白纪年》中,有一篇六百余字的《白纪年传略》,最后一句是“他是陕西农村改革的带头人之一,是我国干部制度改革中第一位直接由县以上干部民主推选产生的省委书记。”

2014年5月。华商报记者采访白老,希望他能讲讲这件事。老人笑笑,说,“以后再说吧。”

在《白纪年》第六章中,详述了他当选省委书记、主持省委工作的过程。

1984年5月,中共陕西省委第一书记马文瑞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在他回京就职之前,由谁来接替主持陕西省委的工作,上下议论纷纷。

由于各方意见不一,中共中央决定由陕西省委以民主推选的办法产生省委主要负责人。

参加推选的有省、市、县及省级厅局领导和大型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共300余人。中央整党指导委员会驻陕联络员小组乔明甫等五人参加了会议。

陕西省原常务副省长徐山林老人在《白纪年》一书的序言中,记述了这次推选。“会上不划任何框框,完全由参加会的人按自己意愿提名,无记名投票,当场公布每个人的得票多少。会议开了十几天,经过四轮筛选,纪年同志得票130多张,一直是最多的一位。”

陕西省委将结果及意见电报中央。中共中央电复陕西省委,不再设第一书记,白纪年任省委书记。

曾任陕西省委秘书长的何金铭当年参加了这次民主推选全过程。2014年11月,西安曲江一住宅小区。83岁的何老回忆了当时的情景。

据《白纪年》一书,1984年11月,《人民日报》头版报道了陕西民主推选出省委主要负责人的消息,盛赞“陕西省委采取民主推选的办法荐举省委书记,是干部制度改革的一次成功尝试,值得重视和推广。”国内数十家报纸刊物转载,美联社等国外媒体竞相报道,称: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第一个用民主推选办法产生的省委书记”。

时年58岁的白纪年成了中外驰名的新闻人物。

“什么书记书记的,叫我老白也可以嘛!”

白纪年是绥德人。白家早年殷实,祖父经商,供两个儿子都念了大学—白纪年的伯父曾留学法国,父亲念的是北京大学。

上小学时,白纪年常听人们说“闹红”的事。12岁,白纪年考入绥德师范学校。该校很多教师都是共产党员,向学生公开宣传革命进步思想。1939年春节,白纪年向家人提出去延安。母亲勉强答应。正月初七,白纪年过了13周岁生日,第二天就踏上了去延安的路。

他参加了大生产运动,当过小学教师、机关文书。1942年4月,刚满16岁的白纪年入了党。后来,他又做过县政府秘书、民政科长。

1948年春,白纪年被任命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三边分区筹委会主任,从此踏上青年工作岗位。1949年6月,青年团西北工委在西安成立,白纪年任组织科长。1953年,27岁的白纪年主持团陕西省委工作,是当时省级机关最年轻的厅级领导。

白纪年在团陕西省委工作时,青年工作生动活泼,在全国都赫赫有名。他主张“不当青年官,要做青年友”,力倡不称官职,只称同志,直呼其名。

“我1950年5月认识老白,到现在都这样喊他,他当省委书记,大家照样喊他老白。”2014年11月,83岁的何金铭老人回忆当年与“老白”共事的日子。

何金铭当时由中央团校学习回到陕西,代表组织与他谈话的是白纪年。“我那时19岁,老白24岁。老白说,看了你的档案,知道你喜欢文学,到西北新青年报社当记者吧。”

何金铭由此在工作中常常接触白纪年。有一次,在团干部会上,白纪年说,最近到几个厂子去调研,跑了一圈,心里却很难受。“到这个厂子,人一见叫白书记,到那个厂子,也是叫白书记。为什么就不能叫白纪年同志哩!叫个老白也可以嘛!什么书记书记的……把我叫个书记,青年还敢和你接近吗?做青年团的领导干部,最重要的是带出好作风。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和青年打成一片,这样才能做好群众工作。”

一番话讲得大家心悦诚服。几十年后,白纪年当了副省长、党的省委书记,老团干部们见了他,还喊他老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