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驹的子女 天下第一藏张伯驹与北京的一世情缘
承泽园位于西苑旁边,挂甲屯南,南临畅春园,东接蔚秀园,为圆明园附属园林之一。1945年抗战胜利后,张伯驹回到了北京,他没有住进弓弦胡同的宅院,而是搬到了承泽园居住。
承泽园始建于雍正三年(1725年),园子建好后,赐予果亲王允礼。道光年间,道光皇帝把京西的园林进行了重新分赐。道光二十五年(1845),他把承泽园赐给了他最喜爱的女儿寿恩固伦公主。寿恩固伦公主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女,所以当时的承泽园又俗称六公主园。寿恩固伦公主于咸丰九年(1859)去世,按照清朝惯例,承泽园收归内务府。光绪二十年(1894),承泽园又赐给了庆亲王奕劻。
有人说奕劻去世以后,承泽园为“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购得。亦有人说承泽园系盐业银行北平分行岳干斋赠送给张伯驹的。张伯驹在收藏《游春图》后难掩喜爱之情,他将居住的承泽园改称为“展春园”,以表达自己对《游春图》的喜爱。1953年,张伯驹把承泽园卖给北京大学,承泽园成为北京大学校园的一部分。现在承泽园作为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学研究中心教学科研和办公场所。
张伯驹的最后居所——后海南沿26号
什刹海后海南岸,掩映在一丛绿树背后,是一扇红漆大门,大门紧闭。在这扇大门之内就是新挂牌的“张伯驹潘素故居纪念馆”。这里是张伯驹最后的故居。张伯驹搬离了承泽园后,买下了后海南沿这座小院。
正是居住在这座小院期间,张伯驹和夫人潘素将他们收藏的书画珍品《游春图》、《平复帖》等捐献给故宫博物院。张伯驹生于富贵之家,当人们看到他为购买书画珍品一掷千金的豪爽,以为他是挥金如土的公子哥儿,殊不知他生活十分简朴,他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也从不西装革履,长年一袭长衫,饮食非常随便,一个大葱炒鸡蛋,就认为是“上好的菜肴”。
生活如此简朴的张伯驹,以一己之力,散尽万贯家财,挽救我国大量书画珍品避免其流往海外,令人钦佩。
张伯驹唯一留给子女的就是后海南沿的小院,现在张伯驹的女儿将小院作为张伯驹潘素故居纪念馆向公众开放。报纸报道,纪念馆将最大程度恢复张伯驹当年住在这里时的样子,并且摆上张伯驹和夫人潘素的蜡像,以向公众展示夫妇二人当年生活、创作的情形。按计划,纪念馆将在明年2月份、张伯驹诞辰115周年的时候落成,届时将陈列张伯驹生前的起居用具、线装书、画案、文房四宝等物品。
即将离开张伯驹故居时,我深深地鞠了一躬,以表达我对张伯驹先生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