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林徽因与中国第一个建筑系(组图)

2017-06-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梁思成.林徽因是我国建筑业的一代宗师,也是一对多才多艺的情侣.他们在东北大学工作三年,兢兢业业,爱校爱生,为创建东北大学建筑学系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们是东北大学广大师生的楷模,永远让大家怀念.梁思成,男,1901年4月20日出生于日本东京,祖籍广东新会人,梁启超的长子.1998年, 梁启超与他的老师康有为发动戊戌变法运动,失败后逃亡日本.1912年11月6日,梁思成随父母从日本回国,先住在天津,后到北京,曾在北京汇文学校及崇德高小读书.梁启超是我国的一位思想家和国学大师,1914年开始脱离政界后,

梁思成、林徽因是我国建筑业的一代宗师,也是一对多才多艺的情侣。他们在东北大学工作三年,兢兢业业,爱校爱生,为创建东北大学建筑学系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们是东北大学广大师生的楷模,永远让大家怀念。

梁思成,男,1901年4月20日出生于日本东京,祖籍广东新会人,梁启超的长子。1998年, 梁启超与他的老师康有为发动戊戌变法运动,失败后逃亡日本。1912年11月6日,梁思成随父母从日本回国,先住在天津,后到北京,曾在北京汇文学校及崇德高小读书。

梁启超是我国的一位思想家和国学大师,1914年开始脱离政界后,应清华校长的聘请到清华讲学。1915年 梁思成进入清华学校学习。由于书香世家的熏陶和其父梁启超的影响,梁思成学习特别刻苦认真,学业一贯优秀,而且,爱好体育,擅长音乐和美术。

梁思成十分热爱祖国,时刻关心国家安危,1919年"五四"运动中,他是清华学生中的领袖之一,是"爱国十人团"和义勇军中的中坚分子。学生时期的梁思成,同学们称他是"一个有政治头脑的艺术家"。

林徽因,女,1904年6月10日出生于杭州,祖籍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林徽因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教,1912年随祖父从杭州迁居到上海,进入爱国小学读书。1914年,10岁的林徽因又随祖父到北平,与父亲林长民住在一起,三个月后祖父去世。

1915年,袁世凯称帝,林徽因随全家迁居天津英租界的红道路,在天津生活了一年。从杭州到上海,到北平,到天津, 童年的林徽因可谓大开眼界。尽管童年的林徽因对不同地区的建筑风格及其文化内涵,还未深刻理解,但是不同的建筑形式和外观样式,却使她感受到美的建筑艺术的诱人魅力。

1916 年,林徽因又随全家返回北平,并进入英国教会学校培华女中读书。在这里,林徽因开始了 解到西方文化以及英国发展的历史,了解到宗教的一般人生意义,见识到多种西洋乐器,也学会了一两手钢琴演技,特别是跟外国教员学会了一口地道而流利的英语,使她受益匪浅。

1920年3月,林徽因随父亲赴欧洲考察,游历了法国、瑞典、意大利、德意志、比利时,9月到达英国伦敦,随即进入ST.

Mary's College学习。在学院里,林徽因接受了比在培华中学更多的欧化教育。在礼拜天,她随父亲进入英国伦敦社交界,认识了许多社会名流,增长了不少见识。1921年10月14日,林徽因随父亲回国。

林徽因父亲林长民是段琪瑞政府的司法总长,是民主党(1912年成立)及其共和统一党的代表 人物,梁启超实是民主党的主脑和幕后主持人。他二人是多年的挚友。由于这层关系,梁思成与林徽因早在1918年就相互结识,1922年彼此处于热恋中。

林长民与梁启超确定了林徽因与梁思成的婚姻关系后,梁启超明确提出:先立业,待儿女赴美留学,完成学业后再订婚、 结婚。19 22年春,梁思成顺利通过去美国留学的考试。1923年梁思成通过清华学校毕业考试,正做赴美留学的准备时,5月7日,他和弟弟乘一辆摩托去天安门参加"国耻日"纪念活动,在长安街被一辆大轿车撞成重伤,住进协和医院,留美一事只好推迟一年。

1923年7月林徽因于培华女中毕业,并考取了半官费留学。

1924年7月6日,梁思成与林徽因比翼双飞,来到美国康奈尔大学。 1928年在加拿大渥太华梁思成与林徽因结婚留影经过康大预备班两个月的学习与适应,他们按着出国前的安排,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

1927年2月,梁思成完成了宾大课程,获建筑学士学位。为了研究东方建筑,转入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半年后获得了建筑硕士学位。1927年9月,林徽因结束了宾大的学业,获美术学士学位,转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在C.P。贝克教授的工作室,学习舞台 美术半年,成为我国第一位在国外学习舞美的学生。1928年2月,他们各自完成了学业。

学成归国前,梁启超便操劳他们的婚事,决定由双方父母在国内完成他们的定婚议式;由梁思成的大姐在加拿大渥太华帮他们完成结婚仪式。梁思成与林徽因于1928年4月完婚后,在欧洲度蜜月旅游,同时对西欧各国古建筑进行实地考察,准备回国。

在欧洲旅游期间,梁思成和林徽因就为回祖国效力作好了充分准备。但回国后,到什么样的单位工作,是他们面临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诀择问题。梁启超在他们回国前,就为这件事操心了。梁启超在给梁思成的信中就开始了研究。

1928年4月26日,梁启超怀着对子女的极大关怀,给正在欧洲度蜜月的梁思成写了一封充满父子情怀的信:

你们回来的职业,正在向各个方面筹划进行,一是东北大学教授(东北为势最顺 , 但你们去也有许多不方便处,若你能得清华,徽音能得燕京,那是最好不过了),一是清华 大学教授,成否皆未可知……另外还有一件"非职业的职业"--上海有一位大藏画家庞莱臣,其家有唐画十余轴,宋元画近千轴,明清名作不计其数,这位老先生六十多岁了,我想托人介绍你拜他们,当他几个月的义务***,若办得到,倒是你学问前途一个大机会。

你的意思如何?亦盼望到家以前先用信表示。

你们既已学成,组织新家庭,立刻去找职业,求自主,自是正办,但以现在时局之混乱,职 业能否一定找着,也很是问题。我的意思,一面尽人事去找,找得着当然最好,找不着也不 妨,暂随缘安分,徐待机会。若专为生计独立之一目的,勉强去就那不合适或不乐意的职业 ,以致或贬损人格,或引起精神上苦痛,倒不值得。一般毕业青年大多数立刻要靠自己劳动 去养老亲,或抚育弟妹,不管什么职业得就便就,那是无法的事。

你们算是天幸,不在这种境遇之下,纵令一时得不着职业,便在家里跟着我再当一两年学生 (在别人或正是求之不得的),也没有什么要紧。所差者,以徽音现在的境遇,该迎养她的娘 娘才是正办,若你们未得职业上独立,这一点很感困难。

但现在觅业之难,恐非你们意想所 及料,所以我一面随时替你们打算,一面愿意你们先有这种觉悟,纵令回国一时未能得到相 当职业,也不必失望沮丧。失望沮丧,是我们生命上最可怖之敌,我们须终身不许他侵入。

《中国宫室史》诚然是一件大事业,但据我看,一时难成功,因为古建筑十九被破坏,其所有现存的,因兵乱影响,无从到内地实现调查,除了靠书本上资料外,只有北京一地可以着手。所以我盼望你注意你的副产工作--即《中国美术史》。这项工作,我很可以指导你一部分,还可以设法令你看见许多历代名家作品。

回来时立刻得有职业固好,不然便用一两年工夫,在著述上造出将来自己的学术地位,也是大佳事。

你来信终是太少了,老人爱怜儿女,在养病中以得你们的信为最大乐事,你在旅行中尤盼将所历者随时告我,以当卧游,又极盼新得的女儿常有信给我。

梁启超的信可谓面面俱到,体现了一位父亲、学者、老辈对儿女 的无微不至的关怀。我们从中可以体味到 梁启超对子女的深情之爱。

梁思成夫妇回国后,根据梁启超提出的单位有东北大学、清华大学,还有庞莱臣画室可供选择,此外还有基泰建筑公司也极力通过杨廷宝(思成的老朋友)与梁思成联系,希望他回国后到基泰工作。1928年上半年,南京国民政府大学院与外交部在清华归属问题上各不相让。

大学院力图以统一全国教育学术机关的名义接管清华,而外交部却坚持承袭北洋政府外交部对 清华的管辖权,并抢在大学院前头接管了清华的全部基金。由于双方的争斗,搞得清华正常的教务工作难以开展。

双方经协商,都同意委派梁启超暂代校务。梁启超原向校长提出过让 梁思成进清华的建议,但此时,他极不愿利用手中的权利硬是把自己的儿子塞进清华。梁思成也极不愿意利用父亲的地位把自己弄进清华。

在这种情况下,梁启超代表儿子向清华表明 了不去清华任教的意向。关于基泰建筑公司的聘请问题,梁思成自己去基泰公司,虽然可以专心搞设计,但会失去许多搞研究的时间,而教学工作比较自由,可以有充足的时间研究古建筑和《营造法式》,实现自己研究中国建筑史的理想,况且在宾大毕业之前已作好了回国 教学的业务方面的准备,因而回绝了基泰公司的邀请。至于梁启超提出的庞莱臣画室由于没有考虑,也就没有联系了。

东北大学成立于1923年4月26日,张学良将军于1928年接任校长,积极网罗人才,全校的师资大部分都留学于英、美、法、意、德、日、俄等世界名牌大学。在梁思成夫妇旅欧期间, 东北大学就要美国宾大建筑系出色的毕业生杨廷宝(梁思成留美时的校友)去当建筑系主任。

可是,他已接受了上海一家建筑公司的聘请,不能北上赴任。为此,他便向校方推荐梁思成 ,认为梁思成是最为合适的人选,并和梁启超商量。当时东北大学工学院院长高惜冰,是在 清华大学读书时比 梁思成高几班的同学,十分乐意梁思成来承担系主任。

在取得梁启超的同意后,6月19日, 梁思成夫妇在旅游考察途中,东北大学先将聘书送到梁启超手里,而且待遇十分优厚,梁思 成月资800银元,林徽因月薪400银元。梁思成和林徽因首选东北大学任教,已成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