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人生马识途 《艺术人生》创新不忘守成 朱军用60岁年龄差“话人生”
《艺术人生》推出暑期节目《人生课堂》,由9位不同领域的90后、85后新锐青年代表,带着各自成长中遭遇的、有明显个人经历标签的“人生困惑”和关注的社会话题去探望马识途、彭松、秦怡、贾作光、蓝天野、钱绍武等9位八九十岁的文化艺术领域大家,然后到演播室和60后的主持人朱军回课,呈现老中青三代人的观念碰撞与智慧交锋。
想象中,节目里必定是九十后的老艺术家拿出他们的人生经验谆谆教导,90后的年轻人带着他们的蓬勃生机无所不问。
结果却是,第一期节目里,北大学子苑子文、苑子豪这对双胞胎作家探访人艺表演艺术家蓝天野时发生的状况,年轻人故作一派老成,老艺术家那副好奇又一派天真的样子倒像孩子。节目外接受采访,主持人朱军笑言:“我也发现了。
” 九十后,活到从容自然真 “就是这种代际关系,年龄差,呈现出的东西特别有味道,”60后的朱军感觉自己站在人生的过程里,在90后与九十后身上看到了人生的两端,“到蓝老这把年纪,早已从容智慧。
这俩孩子,节目里我对他们说,男人在二十三四岁时觉得自己可大了,什么都懂,什么都能,过了三十岁才开始感觉自己很嫩。我自己也经历过,活着,活着就放开了。” 和从前采访老艺术家不同,这次的演播室对谈,朱军没有设置固定问题,以开放式提问展开,由此,90后年轻人的特质给他感受强烈。
“很多人说90后自私,我说不对,他们是活得特别自我,不会委屈自己干不愿意干的事,他能扭身就走。这种自我是需要勇气的,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 朱军联想到曾经采访老艺术家乔羽时的一幕。当他饶有兴致地抛出一个问题:“您这一生挺顺利,没被任何运动带进去,这是怎么做到的?”乔老爷子突然严肃了,喝了一口闷酒,对主持人说:“朱军,这还真是个问题。
问到点上了,必须认真回答。我这一辈子的顺利,代价是什么你知道吗?是处处谨小慎微。”朱军记忆中,还留着当时那种难以名说的伤感,“老爷子甚至说了四个字‘哆哆嗦嗦’,我们看到的是他顺顺当当的一生,他的代价没有人了解。
那时候,我一下子明白了,原来人要想留一辈子的好名声,就得时时处处克己守则,不能有半点放松。” 90后年轻人在节目里一会儿脱口而出全是网络用语,一会儿又搬出一副老成的做派,尽量滴水不漏地回答问题。
不过,这些略显幼稚的表现在朱军看来都不是缺点,他解释:“孩子们初到媒体上表现得很成熟老到,不是坏事,人这一辈子,开始都是‘故作成熟’,想展现最好的一面,时间长了,就成了真的修养,很多好习惯和教养起初都是先‘故作’出来的不是吗?然后越活越从容,活到老,有了人生最大智慧,就是一个‘真’字。
” 《艺术人生》创新不忘守成 今年是《艺术人生》创办第十六年,肩负着创新与采访资源匮乏双重压力。
朱军想,这档亲手创立的节目似乎已经完成了使命,“我曾经试图把节目名字改成‘人生艺术’,这样采访对象的面能扩大很多,因为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匮乏,新中国成立后这几十年,咱们国家的老艺术家已经采访个遍,可以说,我们做了一份艺术家档案,留下了他们的音声笑貌和人生智慧。
”纵观电视行业,这些年处于大变革时期,真人秀无可争议地撼动了棚内综艺和演播室访谈节目的江湖地位,观众的口味越来越重,“节目创新”是电视人必须迎难而上的无二选择,《艺术人生》要延续下去,也必当如此。
问题是,《艺术人生》早已站在超越艺术价值直指人生意义的高度,如果创新只流于形式,把新潮或吸引注意力当作目标,不仅舍本逐末,也是对过往的一种伤害。
暑期节目《人生课堂》是《艺术人生》尝试创新的一种形式,朱军还想过,可以把采访过的老艺术家重新请回演播室,在这十几年的人生状态变化中找寻新意,又或者,改成采访时下最当红的年轻偶像明星。言及创新,朱军认为,《艺术人生》的根基是“人生”,这是不能变的。
因为在这十多年采访老艺术家的过程中,他自觉受益良多,在很多重大事情的抉择上犹豫时,或经历跌宕心情起伏时,老艺术家们的一句话常是醍醐灌顶,无意中帮他作出决定或渡过难关。
采访秦怡时,他一时感慨,这位年过80岁美丽依旧的女人怎么走过那么多的人生跌宕,怎么还会笑得如此灿烂。“秦怡老师当时特别淡定地说:‘那不成还死了?’我马上会想到,如果这些不如意的事情都发生在我身上会怎样?再看看秦怡老师,真的,当时经历的一些自觉委屈的事情很快就消解了,再过几年,看到趋好的结果,也学会了淡定。
” 这些年,很多著名主持人离开央视寻找新发展,朱军坦言也面对很多吸引,比如千万年薪的诱惑,但他在老艺术家的人生经历中悟到了三句话:小成靠机遇,中成靠智慧,大成靠平台。
“我在这个平台上挺好的,在这么一个嘈杂的社会,人们都在奔跑,可我见到的所有老艺术家,他们都有种定力,他们的认真、专注真的令人感动。”朱军认为创新也要守成,这是《艺术人生》不变的宗旨,“如果我们创新创到连中国人的含蓄都没了,那很可怕,如果我们连优秀的传统都守不住,创新还有什么用?”(金力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