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彭德怀 彭德怀和粟裕为何不合?彭德怀和粟裕之间的矛盾
1)脾气都是出奇的倔;都是久经考验、对党和人民无比忠诚的人;
2)从不计较个人待遇,生活作风都一样朴实无华;
3)做事光明磊落,不懂变通,政治敏感度低,导致树敌颇多;
4)最重要的是:二人也是党内少有的敢于直面老毛,提出反对意见的人;
4)二人均与朱德关系密切,彭与朱的关系确实很好,彭饱受批判时所有人都对其惟恐避之不及,只有朱老总敢于提着棋盘找他杀上两盘,为老战友解解闷;
粟裕从根本上来讲,确属朱派。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会师粟一路紧紧跟随在朱德的左右,说粟裕是朱德带出来的也不为过,粟裕也一直从心里把朱德看成自己的领导。《粟裕传》和《粟裕战争回忆录》里粟对朱老总极尽赞扬之事。而朱德也对粟裕一直青睐有加,早年间粟因转战赣南、闽西和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屡立战功,被朱德赞誉为“青年军事家”而声明鹊起,不久便升任红七军团参谋长。
因此,有如此多共通点的二者未能成为挚友真是可惜,造化弄人,把二者的脾气也整的是棋逢对手,对工作的过于负责又互不妥协导致了他们的交恶,若是两人能在朱老总爽朗笑声的映衬下,在棋盘前下棋论道、冰释前嫌那该多好啊!
彭总个性直爽、冲动,敢于毫无顾忌地发泄自己的不满;而粟裕的性格也是出了名的“玩固不化”,均是党内出了名的刺头。彭的火爆脾气世人皆知,除了朱老总上上下下可能都骂了个遍,粟裕这方面也毫不逊色,哪怕对方权势再大也敢于坚持真理,得罪领导的事他也没拉下一件,与他共事过的项英、陈帅、聂帅等均在他面前吃过苦头。
彭总勇于犯上、为民请命的事迹可谓轰轰烈烈。而粟裕犯上的事迹也同样值得一书。
1948年5月粟裕在城南庄同毛谈部队要不要渡江时,两个人怎么谈也谈不拢。交代一句,这可是相隔十七年后,粟裕再次遇见毛主席啊。二人长期分离,几乎没有任何私人感情,粟裕见到多年未曾谋面的主席竟然直接指出其决策的不对,这让已经下定部队尽早渡江决策的老毛很是不快。
当时的粟、毛二人就是无法相互理解。 毛急了,说你出去想想吧,实际上就是让粟出去深刻“反省”一下。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毛泽东才对旁边的陈毅说,把你的副司令叫回来吧! 但陈把粟叫回来之后,毛一问,粟裕还是认为“集中兵力在中原打大仗更好” 。毛更急了,粟说了句恨话,“如果在中原抽走了三个坚强主力,甚至会延迟全国胜利的时间” 。这真是一句价值千斤、影响深远的话啊。
虽然不太情愿,但老毛思前想后最终采纳了粟的意见,没有再逼粟过江。可见粟裕出奇的倔脾气,认定真理走到黑。粟裕可真够牛的,论跟毛的关系,粟跟林彪、彭德怀相比差太远了。可粟裕与毛17年后首次见面都敢玩这么一出。
后来老邓说过“粟裕敢在太岁头上动土,不简单啊!” 可见,粟裕的性格梗直的非同一般,这样的人和老彭共事,不擦出“火花”是不可能的。
因此二个倔脾气的人碰到一起出现了摩擦双方都是不会服软的,再加上旁边的人煽风点火,太祖又定了高调,所以,粟裕挨整是不可避免的,但可悲的是两个梗直脾气的人无法相互理解,最终分道扬镳。
具体说说二人的摩擦吧:
朝鲜战争后期,曾有一件事弄的二人很不愉快,事情是这样的:当时不知为何粟裕以总参的名义调动在朝鲜的志愿军回国,调动军队是个很大的事情。在当时只有中央军委才可以下这个命令,但粟只是总参谋长却下了命令,实事求是的讲确是超越了职权。
这件事情处理起来就有些棘手了。朝小的地方想,是说粟没有来的及请示军委。但从大的方面来讲,如果有人认为你有野心,擅用军权那就是大问题了。但此时无心的粟裕做的另一件事却是使人朝大的方面去想。粟之前曾向苏联的总参谋长询问总参的职责。这就不是简单的业务商讨了,虽说我军参照了不少苏军的建军模式,但军事体制有一个关键的不同。
在苏联,总参战时直接向统帅部大本营负责,也就是说苏联的总参在战时有着最大的权利!朝战时,中国正好是战争时期啊。中央军委干什么用的,那是军事机器的最高权利机关,而总参只是一个下属部门,粟裕要把总参提到一个同中央军委同级的水平上,所以以总参的名义调动在朝鲜的志愿军回国对於粟来讲是很正常的事情了,但在别人的眼力,就不一样了,那叫有野心。可见,粟裕缺乏与上级的沟通技巧,因此在后来的批斗中才被群起而攻之。
彭总闻听此事,对粟说“我不是你的通信员”。按彭总的火爆脾气这样反应也是正常,粟裕在此事上做的确实有些唐突。彭是军委常务负责人,涉及到武装力量建设的方面问题,首先应该交与军委处理,这才是正常的做事程序。粟没有事先同军委负责人彭通气,调动部队竟直接向毛反映。这对于彭总来说很难接受。
彭还提醒粟:你怎么连职责分工都不顾了?当然彭的脾气是有名的,不会温柔的。军队的战备问题粟是比较冤的。粟说,他原想从各军区抽调少数部队,给以好的装备和好的训练,担任战备值班,一旦有事,把这些拳头拿上去。彭则认为,全国的野战军都应一样,有事可以随便拿出哪支部队,不必搞什么拳头不拳头!没有什么问题啊?真的是这样嘛,如果你想歪了,你要建立“粟家军” 啊?用彭的话就是“建立个人势力,构建独立王国”。
粟裕是好心办坏事啊,有这一遭他跟彭的关系弄的很僵。可叹两个人互不了解,再加上有些人给彭总打小报告,在彭总的心里:粟裕成了桀骜不逊,妄自尊大的人,粟裕被深深地误解了。
还有件粟的手下越权违纪的事粟也是有责任的。
有一次,彭把陈庚找去,一见陈庚既大发脾气,扔给陈一份材料,说了声乱弹琴!陈一看,是一份盖着自己印章的文件,内容写的很不象话。但是,确实不是自己写的。于是红着脸去找秘书算帐!可是,几个秘书均说不知此事。在陈大发雷霆的时候,粟的秘书告诉陈,是他写的,因为当时粟不在,他就把陈的印章给盖上然后交了上去!陈庚得知原委后气的大骂:他不能骑在我的脖子上拉屎!
在彭的眼里身边的工作人员违法乱纪是绝对无法容忍的,粟裕秘书的不检点,又加深了二人的矛盾。
粟裕性格的“玩固不化”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就是兢兢业业的做人。此话没有错,但是如果在作中,虽然不一定要象陈毅那样是万机油,但是有时候还是要照顾下各方面的情绪的,这一点粟裕和彭总也是很像的,就象庐山会议时,彭也是对的,但是工作时还是要讲一点技巧的。
可以说两者的结局也是很像的,彭曾在林彪坠毁蒙古草原的一刻看到了自己复出的光明,但斗士总是寂寞的,最终他盼来的却是无边无际的黑暗;粟裕也是孤独的,文革结束后,包括罗瑞卿这样的残废之人都出来重新工作,粟裕却只能眼睁睁看着部下许世友等人在前线和越南人作战。其他同志的冤案均平反昭雪,而他58年的冤案却无人提及,心灰意冷的老人最终在病床上默默的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