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毅将军 参阅 | 开国将军张志毅:儿子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委员长
张志毅,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
1996年金婚时,张志毅和江亭在家中的合影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的父亲是中国的“炮兵鼻祖”张志毅,于1964年晋升为少将。张志毅对自己和子孙要求严格,光明磊落,这点深刻地影响着张德江。
1912年7月15日,张志毅生于台安县达牛镇赵荒村。小时候,他聪颖过人。当时,家族请了一位私塾先生教授大一点的孩子们,年幼的张志毅只在一旁玩耍。等到私塾先生考试时,其他孩子答不上来,耳濡目染的张志毅却能对答如流。
少年时,张志毅考入辽中县中学。在学校,他经常帮助一名同学完成作业,无意间,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原来,这名同学的叔叔在张作霖手下任军属官。1926年,这名同学带着张志毅前往北京投奔叔叔,正赶上东北陆军讲武堂在北京召生。于是,张志毅投笔从戎,考入讲武堂炮兵科。
1931年张志毅毕业后,在东北军任下级军官。也就是这一年,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张志毅随东北军离开家园入关,1933年,他参加了抗击日军的长城战役,结果梦想破灭——东北尽失,“打回老家”的愿望遥不可及,张志毅苦闷异常。
1936年,他考入南京炮校尉官训练班深造,却因来自东北军而备受国民党军人的歧视,加之接触到一些进步学生,张志毅的思想发生转变,深感中华民族的希望在于中国共产党,于是,他秘密加入中共,成为一名党员,并参与了“西安事变”。
不久,“七七事变”爆发,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此时,刚刚参加完台儿庄战役的张志毅被叛徒出卖,党员身份暴露,只好逃往西安。在西安街头,张志毅巧遇昔日熟识的一名进步同学,在其帮助下,1938年7月,张志毅顺利到达延安。这一年,他26岁,风华正茂。
随后,张志毅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并担任区队长。随后,他来到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边区,任炮兵组长。1940年10月,晋察冀组建炮兵独立营,张志毅被任命为营长。对日作战中,他勇往直前,卓越的军事才能显露出来。
不仅如此,战斗之余,张志毅根据自己的实战经验,亲手编写了我军炮兵部队最早的训练教程和条例,并编写步炮兵协同作战的文章,被晋察冀边区司令员聂荣臻指定为“营以上干部必读文章”。期间,他还翻译了《日本炮兵操典》。张志毅的儿子称:“父亲不会日语,可他对火炮太精通了,看着操典上的讲解图片,就能准确翻译出来。”于是,以这种“著文立说”的方式,张志毅将一个人的力量化成群体的力量。
1944年,张志毅再一次来到延安。这一次,他奉命参与组建我军第一所炮兵学校——延安炮兵学校,并出任训练部部长兼一大队大队长,为我军培养了一千多名炮兵指挥人才。由此,他被尊称为“炮兵鼻祖”、“炮兵专家”。
1945年,延安炮校挺进东北。旋即,中央成立东北民主联军后方司令部,张志毅出任参谋长。训练炮兵时,部队遇到难题——很多新装备的火炮干部战士没用过,而作战任务紧急又无充足时间学习,张志毅与教练员们就琢磨出一个“应急训练法”,即先学最需要的课程,其他的日后再学。
按照这一原则,连长学射击指挥,副连长学习阵地指挥、侦察、计算,炮手分工做什么就学什么。于是,我军炮兵迅速形成战斗力,不到一个月,就参加了“三下江南”战役……
张志毅和夫人江亭拍摄于四平战役前
辽沈战役期间进行炮兵侦察的张志毅(右一)
新中国成立后,他的人生一如继往般“闪亮”:参与组建五大军区炮兵,并出任东北军区炮兵参谋长、中南军区炮兵参谋长等职。1950年初,抗法援越战争中,张志毅奉命担任抗法援越军事顾问团炮兵首席顾问,为越南培训了大批炮兵技术干部,并参加了奠边府战役,受到越南国防部长、总司令武元甲的接见。接见中,武元甲特意向张志毅请教炮兵技战术。抗美援朝期间,在张志毅主持下,为志愿军部队改装了十几个团的大口径火炮……
1957年,身为广州军区炮兵副司令员的张志毅被调到济南军区,出任炮兵副司令员。1964年,52岁的张志毅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辽宁省32位将军之一。
张志毅性情耿直。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在某次军委党委会上,他被指责“破坏批林批孔运动”,张志毅立即反驳,有人就说:“你怎么压制民主?”忍无可忍的张志毅一把将会议桌掀翻……回家后,张志毅气得躺在床上病了一周。他把清白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1958年与前苏联顾问交流的张志毅(右一)
文革期间,时任五机部副部长的朱光被打倒,因病在北京医院走廊里挂点滴,正巧张志毅出差到北京去看他。见此情形,张志毅立即把身上所有的钱及粮票掏出来给了朱光。类似的事情还有一些,有人据此认为张志毅不问政治。张欣却不这么看,他说:“文革初期,爸爸就张罗着让我们几个孩子和家中的炊事员学习厨艺。
其实,他已洞察到风云突变,才想让我们学点生存技能。”时局跌宕,他了然于心,却不因此改变做人的操守以求自保,这应该叫做“时穷节乃见”。
1981年,张志毅离休。老人家于1997年去世,并未在张德江的政治之路上发挥大作用。然而老革命家对自己和子孙要求严格,光明磊落,这点深刻地影响着张德江。
张德江1946年11月生于辽宁省台安县。1968年从吉林省长春市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罗子沟公社插队,属于被称为“老三届”的知识青年。1972年到1975年,张德江在延边大学学习,后任延边大学朝鲜语系党总支副书记,1978年到1980年,他在朝鲜金日成综合大学留学。
1983年,37岁的张德江告别延边大学副校长的职务步入政坛,担任吉林省延吉市委副书记。从1995年开始的13年间,张德江历任吉林、浙江、广东和重庆四省(市)的省委书记,每次总能“力挽狂澜”。
2008年“两会”,张德江与夫人———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纪委书记辛树森作为“两会”中的一对“夫妻档”,成了媒体关注的热点,当时张德江是浙江省的人大代表,人大主席团成员;辛树森则是经济界别的政协委员,以及提案审查委员会委员。张德江与夫人辛树森育有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