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王金平 台学者:马政府软弱王金平怠职 违法不究台湾永无宁日

2017-08-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原标题:林金源.石佳音:<服贸协议>风暴凸显台湾政经双重困境<服贸协议>审查是"立法院"本会期的重头戏.原本蓝.绿"立委"是上演审查大戏的主角,但是开议没多久,主角就神隐不见.一群翻墙.擅闯.毫无法定角色的大学生,竟然霸占了"国会"议场,也控制了台湾政局.这些天来,统治台湾的似乎是陈为廷.林飞帆,不是马英九和"中华民国宪法".<服贸协议>的风暴如何善了,直到本文截稿仍看不出端倪.但可以肯定的

原标题:林金源、石佳音:《服贸协议》风暴凸显台湾政经双重困境

《服贸协议》审查是"立法院"本会期的重头戏。原本蓝、绿"立委"是上演审查大戏的主角,但是开议没多久,主角就神隐不见。一群翻墙、擅闯、毫无法定角色的大学生,竟然霸占了"国会"议场,也控制了台湾政局。这些天来,统治台湾的似乎是陈为廷、林飞帆,不是马英九和"中华民国宪法"。

《服贸协议》的风暴如何善了,直到本文截稿仍看不出端倪。但可以肯定的是:此事件已经凸显台湾的"宪政"运作与经贸发展双重困境。至于陷入双重困境的根本原因,则是认同出了问题。偏偏多数台湾人都以为"统独"争议可以搁置,很少人意识到政治与经济的发展也跟着被搁置了二十年。

《服贸协议》应已生效

就法言之,根据《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第5条第2项,两岸"协议之内容涉及法律之修正或应以法律定之者",协议办理机关才应于协议签署后三十日内报请"行政院"核转"立法院"审议;至于"其内容未涉及法律之修正或无须另以法律定之者",则只需要在"协议签署后三十日内报请‘行政院’核定,并送‘立法院’备查"就可以了。

这是符合大法官释字第329号解释对于"条约"和"行政协定"的区别标准的规定。

也符合如美国等宪政国家的作法。因此,《服贸协议》既然是依据ECFA第五条规定而与大陆谈妥的后续协议,依法只需"报请‘行政院’核定,并送‘立法院’备查"即可。

并且,即使"立法院"硬要违反自己立的法而要审查《服贸协议》,那么依据《"立法院"职权行使法》第61条:"各委员会审查行政命令,应于院会交付审查后三个月内完成之;逾期未完成者,视为已经审查。"现在服贸协议送到"立法院"付委早已逾三个月期限,虽然"立院"还在为审查程序吵嚷不休,但是依法应"视为已经审查",并已生效。

但是,民进党硬要阻挡(原因如下所述),马政府则一贯庸懦,不敢依法宣布其生效,遂致今日绿营学生占领"立院"之乱象。试想若美国共和党敢煽动学生占领国会,以抗议奥巴马签订之任何行政协定(非条约),美国人将如何看待此事?

凸显"宪政"危机

台湾"立法院"早就全面改选,目前"立委"代表最新民意。蓝营"立委"占立法院多数,加上领导人亦为国民党籍。这表示多数选民赋予国民党"完全执政"的权利和责任。没想到"总统"大选失利、"立委"席次少数的民进党,竟然可以阻挠、绑架国民党。

国民党一事无成,本身怠惰庸懦固是原因,民进党的拉扯贡献更大。如此一来,执政党不能依法执政,在野党败事有余,大政的成败在蓝、绿相互指责当中,究竟该谁负责?这是"宪政"危机之一。

此外,"立院"遭学生攻陷,与王金平"院长"的立场有关。台湾独有的政党协商,使少数党获取不成比率的权力,多数党处处掣肘,王"院长"因此握有左右局势权柄。偏偏王亦蓝亦绿,可蓝可绿。《服贸协议》审查遂因国民党籍"立法院长"的"超然与中立",一拖再拖,拖出越来越多的民怨以及反对声势。

绿营当然乐于援引学生进入,以壮声势。王金平坚持不对学生动用警察权,他说警察权是针对"立委"不是学生。在正常议事程序下,他的话没错。

但学生非法闯入议场在先,警察驱离学生才能恢复立法院秩序,这跟不同党籍"立委"在议场内起冲突,警察介入管理秩序的情况不同。处理"立委"在议场内的冲突是高层次的警察权,是对"宪政"秩序、立法院尊严与"立委"安全的维护。处理学生擅闯、霸占"立院"是低层次警察权,只是保障"立法院"内"立委"问政的空间。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如果王"院长"怠于行使其职权,"总统"及行政院长就应介入,以尽速排除"宪政"障碍,使"立院"恢复常态。但是,马英九缺乏作为"国家元首"的担当,江宜桦自然也不敢自作主张。于是,由于王的"包容",加上社会思维的错乱,已经有许多大学直接、间接鼓励学生前往"立院",甚至容许学生罢课。

教授、名嘴以私人名义前往"立院"加油添柴者,更不计其数。全台湾几乎忘记"宪政"与法制,都以"反服贸"为正义、为时髦。没有人质问霸占"立院"的学生,是谁赋予他们如此权力,跳过"立院",直接要挟最高行政当局。

此违"宪"、违法、乱政之责若不追究,以后台湾将永无宁日。"总统"、"政院"、"立委"尊严不值一文,"国家"如何正常运作?这是"宪政"危机之二。

凸显经贸危机

任何条约或协定,必有利有弊,此谈判取舍之结果也。故"监察院长"王作荣在十余年前,即主张将台湾完全融入大陆经济,以短期部分族群之失,换取长期总体之得。因为就总体而言,《服贸协议》对台湾的利远大于弊,这是南韩、日本、东协等国家觊觎而不可得者。

无奈绿营昧着良心,故意夸大《服贸协议》短期内可能造成对台湾的不利效果,(例如"台湾工作机会将被抢走"的无稽之谈),蓝营又无力阐述该协议的长期正面效果。《服贸协议》如因民粹阻拦,胎死腹中,往后的《货贸协议》将更难通过。台湾锁国自闭、不愿面对竞争的氛围一旦形成,就是台湾经济发展的丧钟。

平心而论,两岸经贸往来的好处,确实不能让台湾民众雨露均沾。虽然台湾与任何经济体的经贸往来,都会产生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相同局面。但是此局面如果因两岸往来而产生,就添加了无知群众的反中情结。破解之道有二。

第一,政府应该坦白指出可能受害的族群,以及辅导他们转弱为强的具体措施。政府应诚恳说明不能因为顾及某些受害族群,就放弃台湾的长期发展策略。第二,政府应透过公权力,让两岸经贸好处,适度重分配给底层民众,就如同政府在岛内各县市之间、各族群之间的重分配一样。只是两岸之间的利益重分配,比较复杂,又涉及政治。

设立"主权基金",把台商前往大陆获取的好处,分配给购买基金的民众是一可行之道。不愿、无法前往大陆发展的民众,经由购买基金,如果也能分享两岸经贸往来的益处,他们就会减少对于两岸整合的抗拒。

另外,比照统筹分配款的概念,各县市政府的财源有一部分来自"中央"。基于地区平衡发展或公平原则,"中央"可以把各县市收取税款的一部分统筹分配。贫困地区如果受益于富庶地区,他们对于富庶地区的发展应该不至于反对。

由于台商目前只在大陆交税,他们的经营成果无法直接嘉惠台湾民众。虽然两岸将会商谈《租税协议》,但此协议的目的旨在免除重覆课税,以及提高租税的透明度。如果《租税协议》可以涵盖如何把台商在大陆缴交的部分税款,汇回台湾,这不但是大陆最直接的让利,也符合统筹分配款的精神,大大可以降低部分台湾民众对两岸经贸整合的抗拒。

统筹分配的做法,在台湾内部行之有年,在大陆也是,但在两岸之间从未发生。因为这已经含有政治统一的意涵,目前台湾绝不可能接受。

这就是台湾面临的经济发展困境,一方面两岸整合是不可不行之路,但因为绿营散播反中情绪,使得无法直接获取经贸利益的民众,被绿营裹胁着一起反对两岸经贸。真正有利于帮助经济弱势者的措施,又因国家认同僵局而变成不可行。如今《服贸协议》内容为何、利弊为何,已经不重要。绿营只要把它定位为马政府的"倾中"政策,经济理性就无用武之处。

拖死《服贸》符合绿营政治利益

两岸经贸如果顺利来往,就成了蓝营的政绩,当然也成为绿营的绊脚石。阻止经贸往来符合绿营利益,但是却也会得罪经济选民。绿营的最佳策略因此就是:在野时全力干扰,把两岸协议破局的责任推给蓝营。回顾民进党当初反ECFA,是因深知若该党当政,两岸关系必然倒退,而得罪于人民。

若要减少民进党上台之冲击(以增加胜选之机率),则必须力阻两岸关系在马英九任内之进展。此所以民进党先对ECFA誓死反对,而一旦通过又表示将"概括承受",今则又对《服贸协议》誓死反对,其盘算皆是为了选举当权,非为民生也。

台湾的政治发展与经济发展,眼看就被双双卡死。攻占"立院"的学生正义凛然,有识者却无不忧心忡忡。(预定刊于台湾《观察》杂志2014年4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