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贝宁鲁豫有约 拿首富当噱头《鲁豫有约》疲态尽显 鲁豫还有啥招
王健林和他的一亿小目标爆红,可是有多少人注意到,这是《鲁豫有约》推出的一档新系列叫《大咖一日行》。
电视深度人物访谈类节目的衰落,从今年年初《静距离》以及《康熙来了》的停播就可见一斑。
在电视依然是第一媒体的时代,这种节目多少满足了我们对名人的好奇心和探私欲。
但在网络直播的全媒体时代,运作了15年的《鲁豫有约》也不可避免地进入了瓶颈期,即使是借助于首富,借助于真人秀,最后也是徒劳无功。
文
岑舟
“一亿小目标”刷屏,令王健林的“国民公公”形象深入人心,父亲和儿子王思聪一样混成了“网红”。但制造出金句的幕后节目《鲁豫有约》,犹如真空一般,无人提及。
其实这是著名谈话类主持人陈鲁豫的节目《鲁豫有约》新推出的一个系列,叫《鲁豫有约大咖一日行》,邀请了著名企业家王健林以及董明珠,再加上娱乐圈的大咖孟非等人,打造的一档“大佬真人秀”节目。新系列的噱头是“直播”——主持人陈鲁豫走出演播室,探访这些大佬们的工作现场,以直播的形式展现。这一改以往陈鲁豫跟名人对谈的静态形式,某种程度上也契合当下的直播潮流。
也许是王健林和董明珠的成功人士印象太过强烈,这档节目的影响力最终敌不过两位超级网红王和董的个人影响力——节目播出后也引出了热议,但人们津津乐道的仅仅是王健林的金句和董明珠的发飙。
同样是“明星”级别的陈鲁豫和她经营了15年的《鲁豫有约》完全不敌首富风头。
《鲁豫有约》2001年于凤凰卫视开播,副题为“说出你的故事”。节目创办初期注重采访一些有特殊经历的人物,以见证经历、思索人生,创造出一种新颖的谈话记录。2005年后,节目开始更关注热门人物和热点话题,其中以娱乐人物居多。
这种名人访谈在10多年前尚是新鲜品种,节目给主持人陈鲁豫带来了诸多光环:2005年,陈鲁豫在中国电视节目榜中,夺取年度节目主持人及最佳谈话类节目主持人两项大奖,风头一时无二,《鲁豫有约》也曾被 《时代周刊》誉为“15年来中国最有价值的电视节目之一”。
2007年,一篇名为《陈鲁豫:中国的“奥普拉”》的文章出现在CNN网站的页面上,文章将“中国奥普拉”的美誉给了陈鲁豫,并对《鲁豫有约》给予了充分关注与肯定。
但不可否认的是,15岁的《鲁豫有约》已经进入了瓶颈期:观众流失,同类节目比如李静的《静距离》已经停播;台湾著名的《康熙来了》也已停播,另外诸如央视朱军主持的《艺术人生》也早已不复昔日的辉煌。
太过吸睛的大佬
在追名逐利如此疯狂的时代,富豪、企业家的吸睛指数直线上升,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越了明星。从节目本身而言,鲁豫选择颇有人气的王健林和董明珠来试图打响头炮,是很合理的。
商业大佬们也有这样的需求:通过一档档次不俗的节目,宣传自己的企业和理念,这和明星们上真人秀的目的有相同之处,都是为了品牌形象和曝光度,以及打造自己的个人形象。
于双方而言,这是双赢,借助于彼此的知名度,可以制造空前的话题和曝光度。
具体到王健林和董明珠,这两位商业大佬主要都是做传统产业的,和互联网行业的接触不算紧密,王健林长期专注于房地产行业,董明珠则是做空调等家用电器的,在新浪微博上面,王健林的儿子王思聪早就玩得风生水起,粉丝无数,然而王健林却并没有开通自己的微博账号,而董明珠则在今年的3月8号开通了新浪微博的董明珠自媒体账号,但是粉丝数只有5万出头,远远无法和那些大V们相提并论。
地球人都知道现在是互联网的时代了,万达的自媒体联盟搞得风风火火,王健林何尝不知道传播的重要性,而且万达正在全国各地建立游乐园,大有跟迪士尼叫板的趋势;董明珠的格力做起了手机,手机的开机画面就是董明珠个人的形象。两位大佬也需要借助一个平台来发声。
在鲁豫的节目中,两位大佬的表现很到位,“恰到好处”地展示了作为企业带头人霸气和王道的一面。吃瓜群众表示,更加了解两位企业家了。
在王健林那一期节目中,王屡有金句,例如那句爆红的“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方说我先挣他一个亿” ;真正的霸道总裁的风范——看到不喜欢的巴沙鱼,他直接来一句“这是什么玩意”,吃早餐的时候他大谈迪斯尼,说要在中国狙击迪斯尼,并且要改变世界上一切事物以外国人为主的局面,不断强调中国人要能够未来主导一些领域,并且自己要付诸实践,这既符合主流价值观,也是王健林这一代人身上所追求的东西,能够引发很多国内大众的共鸣,这也算是他首次对迪士尼的回应和表态吧——因为在最近合肥万达乐园开场的演讲中,王健林并没有提及迪斯尼。
既然是真人秀,那么肯定会展现一些平时看不到的东西,无论是王健林还是董明珠,在霸气和王道之余,也会流露出普通人的一面,例如王健林的最爱居然是韭菜盒子,再比如节目中的王健林在飞机上斗地主,还会为输赢和副总争执,再比如王健林在万达游乐园接见员工会表现出亲切和蔼的一面,对于合影要求来者不拒。
王健林发脾气的方式也和董明珠有很多不同的地方,王健林发脾气留有余地。当然,也有可能是顾及到镜头。在节目中,一场彩排因为停电而偶然中止,出现这种突发状况后,王健林说的是这个事我得批评你,虽然是责怪,但是语气不重。
但是董明珠发脾气就是雷霆万钧,因为工作人员打灯光没打对,她就直接来一句“你能不能给点饭老子吃”。而且基本上在节目中面对下属的时候都是一脸阴沉,动不动就向下属发火,指出下属没做对的地方,给人一种强大的威压感。
个人私下的真实生活状态正是王健林和董明珠这两期节目的精华所在。在真人秀之后是静态的一对一采访环节,虽然鲁豫也问了不少值得点赞的问题,但是有一些都是此前大多数采访者问过的。例如王健林这次又被问到了王思聪的问题,而他的回答依然和以前类似,带有呵护和无可奈何的双重意味。
红了大佬,节目呢?
真人秀在过去几年横扫中国电视屏幕。比如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浙江卫视的跑男系列。这些节目都是双赢效应,过气明星借助电视节目再次收获高人气,电视台也借明星赚得盆满钵满。
但王健林和董明珠却没有令《鲁豫有约》这档节目再次成为热门话题。
《鲁豫有约大咖一日行》看起来也是为了跟上真人秀的脚步而策划出来的,虽然可能是出于折中和平衡的目的,节目依然保留了鲁豫对大佬们的面对面采访环节,但是毫无疑问,那些大佬们私下的生活表现才是观众们最感兴趣的所在,也是节目的最大看点,在王健林那一期节目还没播出完整版的时候,在各大视频网站上,王健林飞机上斗地主和打电话以及开会等片段就广为流传,播放量惊人。
此前国内也有一些商业大佬参与的真人秀节目,例如比较有名的《赢在中国》就请到了不少商业大佬做评委,但是这类节目一般难以请到王健林这样级别的人物参与,另外上节目的大佬比较多,属于群戏,很难展现大佬的独特个性,所以在王健林和董明珠的两期节目中,他们都是绝对主角中的主角,所有的工作人员全都在围绕着他们转。
即使是名主持人陈鲁豫,面对他们,光彩也完全被遮盖。
另外《鲁豫有约》的节目风格饱受争议,不少观众认为鲁豫在采访的时候问问题不够专业,并且很多时候有抢话之嫌。比如当王健林介绍自己收藏的画作时,鲁豫表现得极度外行,显示出没有事先做任何绘画方面的功课。
有评论人士说,这次全新改版后的《鲁豫有约》,显得有些“黔驴技穷”。节目呈现出的“大杂烩”观感,这种糅杂了真人秀加访谈加新闻专题报道的形式,却也拯救不了节目的无趣——因为没有一个部分是出彩的,没有什么新鲜的料以至于宣传只能拿“一个亿的小目标”、“董明珠发火怒斥员工”作为噱头。
除了王健林和董明珠,这档节目后来又播出了叶童和孟非等人的专访,几乎没有引起任何关注度。曾经一度是话题制造者的《鲁豫有约》,就这样陷入了无声的尴尬。
电视人物访谈类节目已过时
年初,随着老牌人物访谈类节目《康熙来了》和《静距离》的停播,深度访谈类节目的凋零现状令人侧目。
2004年开播的《康熙来了》显得更加娱乐以及肆无忌惮一些。谐星小S和读书人蔡康永的碰撞产生了很多火花,红遍整个华人世界;《静距离》定位于一档明星访谈节目,与它们相比,《鲁豫有约》更加“心灵鸡汤”一些,从节目的副题“说出你的故事”就可以看出来。
本世纪初是电视掌控的时代,没有网络,普通人无法接触到明星、名人,这种人物访谈类节目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出口,节目的收视率自然不会差。
但是进入网络直播时代,真人秀都已经看得令人疲惫,静态的演播室式访谈无人问津也就很正常了。
公开报道称,在访谈节目最火热的时候,市面上大约有150个访谈类节目,“同样的产品,收视群体是一定的,观众一定会被分流,被大量分流后的数据很难好看”。
“而且观众喜欢看明星访谈,就是满足自己对公众人物隐私的好奇,当这些明星们的背后故事已经人尽皆知,没有新东西可挖,再加上电视剧尺度有限,观众就会对访谈对聊的形式失去新鲜感。”
另外,全媒体时代,明星们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发布信息,展示自我,根本不需要再通过电视。
有人举的例子就是,“撒贝宁这样的法制类节目主持人都去跑真人秀了”。
其实,吃瓜群众可以经常在媒体的娱乐版、时尚版看到陈鲁豫,她可能是上了一档新节目,或者是换了一个发型,又或者是她的暴瘦。
是的,我们就是没有在《鲁豫有约》里看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