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兴孙中山 黄兴与孙中山有何恩怨 蒋介石为何要抹煞黄兴地位

2017-06-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袁世凯曾在亲信面前评价孙中山.黄兴:"孙氏志气高尚,见解亦超卓,但非实行家,徒居发起人之列而已.黄氏性质直,果于行事,然不免胆小识短,易受小人之欺".揭秘黄兴与孙中山不为人知的恩怨:两人理念不同在辛亥之际的历史转型中,黄兴是孙中山的最佳配角,他是一个具有强烈配角意识的历史人物,从未想要取代孙中山.虽然他有这样的机会,也有这样的威望与实力.但他认为革命"不能有丝毫私意.私见.私利.私图",当有人请求他取代孙中山时,黄兴却决然表示,"革命为党众生死问题,而非个

袁世凯曾在亲信面前评价孙中山、黄兴:"孙氏志气高尚,见解亦超卓,但非实行家,徒居发起人之列而已。黄氏性质直,果于行事,然不免胆小识短,易受小人之欺"。

揭秘黄兴与孙中山不为人知的恩怨:两人理念不同

在辛亥之际的历史转型中,黄兴是孙中山的最佳配角,他是一个具有强烈配角意识的历史人物,从未想要取代孙中山。虽然他有这样的机会,也有这样的威望与实力。但他认为革命"不能有丝毫私意、私见、私利、私图",当有人请求他取代孙中山时,黄兴却决然表示,"革命为党众生死问题,而非个人名位问题,孙总理德高望重,诸君如求革命得有成功,乞勿误会,而倾心拥护,且免陷兴于不义。"

但就是这一对亲密战友,在辛亥革命前却差点关系破裂。事情缘于为选用民国国旗而起争执。

1905年7月,黄兴在日本结识孙中山,并和孙中山共同组建了中国同盟会。据《章太炎自定年谱》和冯自由《革命逸史》(初集)记载,1906年,同盟会集会研究革命方略,并讨论日后所用的中华民国国旗。孙中山主张用他的乡贤、已牺牲的战友陆皓东设计的青天白日旗。

但黄兴却对此持反对意见,他觉得青天白日旗设计不美,而且和日本太阳旗又相近似。孙中山于是稍稍作了让步,提出旗子可改作红蓝白三色,这样既符合自由、平等、博爱的真义,又增添美观。不料黄兴还是不予接受。甚至大怒,誓言要脱离同盟会。这是辛亥革命以前孙、黄最大的一次分歧。

顾全大局———这是黄兴身上一个突出的亮点,也是他鲜明的革命性的体现。这一点,在他兢兢业业辅助孙中山从事革命事业上,尤为明显。对此,我们只要将历史上两次"倒孙"事件重新梳理一下,便可知晓。

第一次"倒孙"事件发生于1907年3月4日,当时章太炎、张继、陶成章等人就潮州、惠州等地起义失败和孙中山分配赠款一事,要求罢免孙中山同盟会总理职务,改选黄兴为总理。

黄兴则决然表示,"革命为党众生死问题,而非个人名位问题,孙总理德高望重,诸君如求革命得有成功,乞勿误会,而倾心拥护,且免陷兴于不义。"

不要陷我黄兴于不义——一个"义"字,就像一面高高飘扬的友善的旗帜,拂去了一片甚嚣尘上的"倒孙"聒噪。

第二次"倒孙"事件发生在1909年秋天,同盟会会员陶成章和李燮和等人代表七省同志在南洋起草了所谓的《孙文罪状》,要求开会改选同盟会总理。黄兴竭力抵制,还写信为孙中山辩诬,并亲临南洋平息那里的反孙情绪。黄兴又一次举起了友善的旗帜,来化解同志间的矛盾。黄兴逝世后,章太炎书挽联曰:"无公(黄兴)则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

对此,黄兴本人说得很透彻:"太平天国起初节节胜利,发展很快,但因几个领袖互争权利,终至失败。我们要引为鉴戒。肯自我牺牲的人才能从事革命。革命同志最要紧的是团结一致,才有力量打击敌人。要团结一致,就必须不计较个人的权利,互相推让。"

黄兴的历史地位被降低,有学者认为,主要缘于1913年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后,他与孙中山之间的激烈争论。1913年3月20日,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在上海被袁世凯指使的刺客暗杀。黄兴主张依靠法律解决"宋案",孙中山则主张依靠武力,二人各不退让。

不久,"二次革命"迅速失败,大部分骨干亡命日本。孙中山在总结失败原因时,强调了革命党人的主观因素:一是不服从,二是不统一,尤其是"不肯服从一个领袖的命令",着重提到了黄兴。

在日本,黄兴去见孙中山,遭到痛骂。两人关系出现裂痕。之后,他们又在建党问题上意见相反,争论激烈。据说,当时二人感情激昂,"时声高惊四壁"。晚餐后又激烈争论,"深夜未尽,不欢而散"。

而在此过程中,同为孙中山左膀右臂的辛亥革命早期革命家陈其美,毫无保留地站在孙中山一边,黄兴被孤立。1914年6月,黄兴致函孙中山,作最后"忠告",孙中山则复函,劝其"静养两年"。1914年,黄兴离日旅居美国。袁世凯死后,他于1916年7月回到上海,同孙中山恢复了往日的亲密,但却于10月31日在上海病逝,享年42岁。

     蒋介石为何要抹煞黄兴地位

在后来的所谓正统史观中,黄兴的历史地位却被抹煞了,"孙黄并称"被"孙陈(陈其美)并称"所取代。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都是蒋介石捣的鬼。

蒋介石之所以要抹煞黄兴的历史地位,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黄兴逝世日是蒋介石生日。黄兴去世于1916年10月31日,蒋介石生于1887年10月31日。黄兴之忌日不幸与后来的国民党新贵蒋介石的生日撞在了同一天。如果承认黄兴的辛亥"双元领袖"之一的历史地位,那么就要在其忌日大张旗鼓地纪念之,那么蒋介石的生日就无法隆重庆祝了,所以蒋介石很见不得人们提黄兴。

第二个原因,就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蒋介石之所以要压制黄兴的历史影响,是为了突出自己的盟兄陈其美的地位。

在政治上,蒋介石是靠陈其美起的家。蒋介石1906年去过一次日本,1908年春第二次去日本才进入振武学校,陈其美于1907年夏入日本东斌学校,两人相识完全是出于偶然。

夏末的一天,陈其美早晨起床后,前往东京的西片时散步。在走到一处小树林边时,透过一丛树干忽然看到一位20多岁的中国青年在舞剑。于是走上前去一问,才知道他是清廷派往日本官费留学生,正在士官学校的预备学校振武学校学军事,浙江奉化人,名叫蒋介石。

这时的陈其美已经是同盟会员,他看到蒋介石机灵英武,又是浙江同乡,学的是同盟会中人才缺乏的军事,更产生了结为知己的想法。于是为了革命事业陈其美与蒋介石的交往日益亲密起来,蒋介石经常去陈其美的住处聊天谈心,陈其美对他也另眼相看,倍示亲切,两人相处,如同兄弟。不久,陈其美介绍蒋介石加入了同盟会。

在这期间,陈其美和蒋介石又结识了另一位在日本留学的士官学生黄郛。由于三个人志趣相同,经常在一起谈论天下大事,关系越来越密切。陈其美提出,要和黄郛及蒋介石结为兄弟。这一次结盟,缔造了三人的终身友谊。尤其对蒋介石在政治上的崛起,有非常大的影响。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爆发后,湖南、陕西、山西、云南、江西等相继独立。陈其美也立即着手策划江苏、浙江和上海的武装起义。11月,陈其美在上海领导武装起义,攻占江南制造总局,光复上海。上海的光复有力地推动了辛亥革命的进程。孙中山先生也高度评价陈其美:"为吾党健者,于沪上握东南之锁钥,其功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