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一鹤春晚 《综艺》影视传媒30年 黄一鹤:春晚开山鼻祖

2018-02-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央视最早几届春晚不仅开创了电视综艺节目的先河,而且引发了中国电视传媒在表达内容和表达方式上的重大变革.其后不仅央视衍生出类似的常规栏目,如<综艺大观>.<曲艺杂

央视最早几届春晚不仅开创了电视综艺节目的先河,而且引发了中国电视传媒在表达内容和表达方式上的重大变革。其后不仅央视衍生出类似的常规栏目,如《综艺大观》、《曲艺杂谈》以及国庆、五一、中秋、元旦等各种节日综艺晚会,而且,全国大大小小的地方电视台也开始效仿央视春晚的模式制作综艺晚会。1991年,央视最早几届春晚的导演黄一鹤的《黄一鹤电视艺术研讨会》在京召开,这是央视首次为一位编导召开研讨会。

2007年年初,央视国际联合搜狐娱乐推出“流金岁月温馨回忆——历届春晚节目明星墙”活动,由网友票选“最喜欢的历届春晚节目”,结果1983年的首届春晚和当年演唱了7首歌曲的李谷一高居榜首。2008年9月,已经74岁高龄的黄一鹤在接受《综艺》采访时,首先展示的即是相关媒体对这一票选结果的报道。对于发生在25年前的春晚故事,黄一鹤依然记忆犹新。

直播春晚

1983年的春晚是在一个600平方米的演播室进行的,现场只有五台摄像机,所有的工作人员加起来不到60人。

其实第一届春晚并不是从1983年开始的,而是自1958年中国电视诞生时就出现了。只不过最早的春晚只有4个节目——一个独唱、一个笛子独奏、一个器乐合奏、一个舞蹈,所有演员加起来不到100人,再加上电视不普及,也没有卫星转播,1958年的“春晚”没有在观众中产生很大的影响。

1983年冬天,我接受了台里在除夕晚上组织一场晚会的任务。当时很兴奋,劲头十足,找来几个朋友商量,这一年的春晚是在北京燕京饭店的302房间讨论出来的。当时我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要实况直播,二要开辟电话点播,三是启用节目主持人,四是邀请中央首长出席。

说到直播,其实最早的电视因为没有录像手段都是直播的,后来技术发达了,有录像机了,为了不发生意外大家都用录播,久而久之就把直播技术给忘了。所以1983年我提出直播春晚,台里还有点紧张,当时央视的台长王枫也认为这个想法不错,但是不可能立即决定,要开紧急会议与各部门商量,几天后,直播设想终于得到批准。

1983年的春晚是在一个600平方米的演播室进行的,没有绚丽的舞台背景,没有先进的电脑灯,现场只有五台摄像机,所有的工作人员加起来不到60人,节目甚至也没有完整彩排过,但是,茶座式的观众区、较低的舞台(便于主持人一步就能走到观众当中来)这些都让晚会过年联欢的味道很浓。尽管随着技术的进步,后来的春晚在舞台、演员、灯光上都越来越漂亮,但最缺少的恰恰是这种团圆的氛围。

主持人概念

一位首钢工人打进电话,说晚会播出时他正在高炉上工作,没有听到马季说的相声,让马季给补说一段,于是马季就在电话里为他补了一段十几分钟的单口相声。

1983年北京电视台也搞了个一个春节联欢晚会,当时我们就想跟他们摆擂台,看看谁的观众多,于是想到设置电话点播。实际上这在当年很困难,因为当时不像现在,人手一部手机,中央电视台全台能打通的电话也就十几部,包括值班电话、调度电话,最后放在演播室可供春晚使用的也就4部电话。

电话点播在观众产生了很大的反响。有三个故事让我印象深刻。

第一个故事:《北京晚报》在公布晚会的4个电话号码时弄错了一个,误写成了私人电话,结果这个电话一直在响,电话主人想让电视台纠正,但是打了40多分钟才打进来,我们让赵忠祥更正了3次,这家人的电话才恢复了安静。

第二个故事:春晚是晚上8点开始播出,但中午12点电话就开始响了,凌晨12点半晚会结束后电话还一直在响。晚会结束后我们准备吃夜宵,但遍寻不着马季。后来在一部电话机旁发现了马季,他正在打电话。原来是一位首钢工人打进电话,说晚会播出时他正在高炉上工作,没有听到马季说的相声,让马季给补说一段,于是马季就在电话里为他补了一段十几分钟的单口相声。在现在来看,这是很不可思议的。

第三个故事:晚会直播了近5个小时,4部电话也一直很繁忙,后来有人发现电话的缆线有点冒烟儿。我们赶紧联系保卫部门,又联系电话局、消防队,最后干脆用灭火器对着电缆,做到有备无患。好在最后没发生意外。

与电话点播相关联的是有奖猜谜,有奖猜谜也强化了与观众的沟通。晚会规定必须5条谜语全部答对才能得到奖品。有一个云南观众,晚会开始时在炉子上烧了一壶水,然后专注于看节目猜谜语,把壶的事全给忘了,结果壶被烧漏了。2007年春晚结束后,在一档和春晚相关的节目里,中央台把这个观众请到了北京,让我代表台里把一个新壶送给了他。

因为设置了电话点播环节,所以我们当时就想到一定要请一个口齿伶俐、应变能力强,既能和观众有效沟通,又能传递晚会意图的人,当时还没有主持人概念,央视当时只有3个播音员。所以我们决定在社会上物色人选,先选定了马季和姜昆,但是又担心相声演员过“贫”,于是又加入了喜剧演员王景愚以及当时很红的女演员刘晓庆,形成了三男一女的主持群。这种主持人组合出现之后,所有的电视台都开始启用主持人,而且都是三男一女的组合。

五盘子《乡恋》

后来又来了一盘《乡恋》的点播条,吴部长还是没同意。第三盘《乡恋》上来时他开始皱眉,第四盘时他开始擦汗,等到第五盘上来后,他走路步伐变快,终于一跺脚说:“黄一鹤,播!”

1983年,当时国内的歌星很少,李谷一算是知名度很高的一个,1983年春晚开通电话点播后,很多观众都要求让李谷一演唱歌曲,最终李谷一在晚会上一共唱了7首歌曲,其中包括当时被视为禁歌的《乡恋》。在那个年代,大部分是鼓舞斗志的歌曲,像《乡恋》“你的声音,你的歌声,永远印在我的心中”这样流露个人情感的歌曲是不能登台的,这首歌曲最终能出现在春晚舞台上并非易事。

记得当时接线员端了一盘子点播条给我,我一看几乎全是《乡恋》,感觉很难处理。我能在艺术上做主,但在政治上做不了主,于是让接线员去找当时在晚会现场的时任广电部部长吴冷西,吴部长看后摇摇头。后来又来了一盘《乡恋》的点播条,吴部长还是没同意。第三盘《乡恋》上来时他开始皱眉,第四盘时他开始擦汗,等到第五盘上来后,他走路步伐变快,终于一跺脚说:“黄一鹤,播!”

但是,当时没有乐队现场伴奏,所有的歌曲只能用伴奏带,而事先谁也没想到会上这首“禁歌”,所以现场没有准备伴奏带。只能在现场到处问谁有《乡恋》的伴奏带,最后是一个负责调光圈的年轻人骑自行车回家现取的伴奏带。李谷一登台演唱《乡恋》时,现场观众包括李谷一自己都会没反映过来。

晚会结束后收到大量观众来信,评价我们是“人民自己的好电视台”,在当时冠以“人民”两个字就是最高评价了。《乡恋》唱响春晚不仅是解禁了一首歌,更意味着人性的解放。

港台演员

一天我在公交车上偶然听到一首歌,歌词有黄河、长江,就问司机这是什么歌,司机拿出磁带,我一看,是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

1983年春晚结束后,我希望来年能够在现有基础上再进一步,于是很早就着手准备,想了很多点子和办法,但是到1983年年中的时候,吹来一股风,说要清除精神污染,当时这股风在社会上影响很大,不让穿瘦腿裤,不许听邓丽君的歌。直到有一天我在《光明日报》上看到一个“豆腐块”,内容是1984年底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要到中国和邓小平谈判签署关于香港回归的中英公告。我们眼前一亮,马上想到可不可以请港台演员上春晚。

随后我们一行4、5个人去了广州、深圳寻找演员,但是他们当时也不了解香港。一天我在公交车上偶然听到一首歌,歌词有黄河、长江,就问司机这是什么歌,司机拿出磁带,我一看,是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在司机的指点下买回磁带,听完后我们发现歌曲很正,就通过新华社香港分设邀请张明敏。然后又找了奚秀兰。

当时还想请一个台湾的主持人。王枫台长告诉我有一个人可以来,“但目前姓名保密”。这个神秘人士能不能上春晚一直没有敲定,这把我们折磨得要死要活。到了腊月二十七上级主管部门终于同意“神秘人士”登场——1984年春晚,黄阿原成为第一个出现在大陆电视台的台湾主持人。港台演员的出现让内地观众了解到原来港台歌曲也不光是“靡靡之音”。

小品走红

《吃面条》到底能不能被观众接受,所有人心里都没谱。于是我们找了很多体育界的运动员、教练员来检验春晚节目。当《吃面条》演到一半时,朱时茂往台下一看,发现观众基本上都没了,原来他们都笑得趴到地上去了。

1983年春晚,王景愚表演的哑剧小品《吃鸡》第一次让小品登上大雅之堂。

为了能够让观众接受无实物表演,《吃鸡》当时设计了好几个包袱。第一次铺垫是斯琴高娃扮演的虎妞逛厂甸时,王景愚托着一只熏鸡从人群中过场,并且说这是演出道具,不能卖给虎妞。第二次铺垫是姜昆把这只熏鸡吃了,在刘晓庆报幕时王景愚喊:“先别报,我的道具让姜昆吃了。

”第三次铺垫是让姜昆用熏鸡贿赂马季,引出马季嗔怪王景愚“你也是,没烧鸡就不能演了?”这几个看上去像是即兴发挥的串联其实都是经过设计的。所以,春晚的节目都是互相咬在一起的,不能随便调整节目顺序。

1984年春晚,陈佩斯和朱时茂首次亮相,表演小品《吃面条》,从此小品开始一发不可收拾。当年创作这个小品很曲折,因为吃饭都要粮票,陈佩斯、朱时茂不好意思“白吃白住”,中途逃跑了两次,但都被我找人拽了回来。

当时,有对白的小品还没有,《吃面条》到底能不能被观众接受,所有人心里都没谱。于是,我们找了很多体育界的运动员、教练员来检验春晚节目。当《吃面条》演到一半时,朱时茂往台下一看,发现观众基本上都没了,原来他们都笑得趴到地上去了。

但紧接着剧组的人又开始忐忑,因为在那个年代,“笑要健康的笑”,没有意义的笑是不允许的。《吃面条》因为“没有高追求”,能不能通过审查还是未知数。到了大年三十,节目还在修改。最终,《吃面条》通过了审查,但是当时由于压力很大我忘记了知会陈朱二人,结果晚会开始后到处找不到这二位。

原来因为他们一直对节目能不能上心里没底,就躲出去了,但又不敢坐在观众席上——最后我在一个角落里看见了他俩,我对他们说,节目能上,你们就按审查时的版本演,出了问题我负责。

《吃面条》的一炮而红不仅仅为电视节目增加了新的种类,而且还让观众感受到了单纯的快乐和思想解放的信息。起到同样效果的还有1984年春晚朱明瑛演唱的《回娘家》。多年后朱明瑛回忆道:“在唱了多年样板戏和革命歌曲后,1984年出了《回娘家》这样的歌曲,大家觉得很欣喜,一夜之间都会唱了。其实大家喜欢我并不是因为我唱得好,而是因为这个作品、这种形式,因为这首歌出现在了春节晚会上。”

1984年的春晚,除了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奚秀兰的《阿里山的姑娘》,朱明瑛的《回娘家》一唱而红之外,专门为春晚创作的《难忘今宵》从本次春晚开始成为以后历届春晚的固定结束曲。另外,马季的新相声段子《宇宙牌香烟》反响非常热烈,后来黑龙江一个烟厂专门推出了宇宙牌香烟,畅销了很多年。1984年春晚也被外界普遍认为是最成功的一届春晚。

在80年代初期,由于新影片不再享有特权放映、电视剧又处在初级阶段,电视还没有深入人心。从1983年春晚开始,电视机开始畅销。到了1984年,大年三十春晚开始前大街上听不到鞭炮的声音。1983、1984两届春晚的成功不仅打破了当时电视的困局,为以后各大电视台举办节庆晚会提供了蓝本,而且开始改变人们除夕之夜的生活习惯——看春晚成为新民俗。

道歉

1985年春晚饱受批评,“朝野”震动以至于中央电视台不得不在1985年3月2日的《新闻联播》中向全国观众道歉并表示“诚恳接受大家的批评”,这在央视史无前例

1985年,我决心继续突破,走出演播室、跳出茶座,将演播室搬到户外的工人体育场。

但是,由于对困难估计不足,晚会的组织工作不太完善。当时与演出现场联系的对讲机常常失灵,以至于我指挥不了全场各个系统和演员。晚会进行到一半时我就已经感到很绝望。

果然刚过晚上12点,后台就接到了无数批评电话,随后更多的指责传来——“民族传统不够”、“电视特点不够”、“黑乎乎一个大厅”、“港台风刮得太浓”、“商品倾向很严重”……“朝野”震动以至于中央电视台不得不在1985年3月2日的《新闻联播》中向全国观众道歉并表示“诚恳接受大家的批评”,这在央视史无前例。

我也因此背上了很重的包袱,在最困难的日子里,我收到了很多观众发来的鼓励信,不过,最意外的是时任央视副台长洪民生对我说的:“老黄同志,领导决定,明年晚会仍然由你来搞!”

赵本山和宋祖英

赵本山、黄晓娟表演的小品《相亲》一下子把赵本山推到了全国最受欢迎的演员之列。

1986年春晚是在明星荟萃的名歌大联唱中开场的,随后《送礼》、《羊肉串》等批评不正之风的小品让观众很快沉浸在花样翻新的节目中,最终这场晚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赞扬。

做了几十年节目,成天都很忙。1986年春晚之后我决定静下来好好读读书,那段时间我接触到了大量新东西。

1990年再次执导春晚时,我首次引入“对抗性”,将主持人、演员、观众席分成红、黄、蓝三队,采用了互相挑战的“赛歌会”形式。这一年,赵本山、黄晓娟表演的小品《相亲》一下子把赵本山推到了全国最受欢迎的演员之列。同时,这一年的春晚也为宋祖英开启了春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