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书记”吴仁宝的故事
“老书记”,华西村村民总是以这样的称呼来表达对曾任村书记48年的吴仁宝的尊敬。
吴仁宝虽然已经从村书记的位置退下来多年,但华西村人却几乎天天在谈论他。
吴仁宝有许多传奇式的故事。
多年前,华西这个村子与吴仁宝这个村书记就已经声名远播、引人瞩目;而今,我们再提这个传奇村庄里的这个传奇人物,乃是要重温他身上所散发出来的精神品质和人格魅力,进而永葆先进,奋进不已。
华西村,地处江苏省江阴县。
1961年吴仁宝任华西大队党支部书记后,带领全村人民,坚持集体经济,大力发展工业,靠着全体村民的艰苦奋斗和对中央政策的准确把握,走出了一条无以复制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道路。
吴仁宝是一个思想者。几十年不断的思考,成就了他如今的功业。他的思考扎根于农村最真的现实,他的实践针对于农民最切身的困境。“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如此质朴简洁而又充满睿智的话语,只能出自一个人最深切的经验和最深刻的思考。也正因如此,吴仁宝在华西村的种种发展思路与举措,才能不落窠臼、屡有创新,实现了一个村庄亘古未有的奇迹。
现在,吴仁宝尽管从村书记的位置退了下来,可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中国“三农”问题的思考,没有停止过为华西村工作。到过华西村的人都知道,每天上午10点,“老书记”会准时出现在华西村的民族宫礼堂内,因为这里每天都有他的一场演讲。
这是华西村最吸引人的一个旅游项目。初看起来,已经85岁高龄的吴仁宝有些老态龙钟,走起路来也有点颤颤巍巍,而且略有驼背。但是,只要他一开口,你就能发现这个老人的与众不同。他说话声音洪亮,底气十足,并且双手会随着语速的变化而上下摆动,极具感染力。
虽然许多人听不太懂他的一口江阴话,但依旧可以感受到这个风云人物的强烈气场和人格魅力。每场演讲,能容纳2000人的华西村民族宫礼堂,总是挤得满满当当,其中有来自附近省会城市的政府机关人员,也有来自全国各省市区的企业高管,还有来自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的学生们。大家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了解如何才能复制华西村的神话。
吴仁宝是一位闯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之中,他敢于突破陈规,独辟蹊径,促成了村庄事业的几次飞跃。他的打拼既富有崇高而浓烈的社会主义信念,又立足现实,实事求是。对这位当了40多年村支书的“老书记”,其人格魅力和传奇轶事,在华西村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他办事雷厉风行,从不拖拉,每天可以工作十几个小时;他从不陪人吃饭,因为他吃饭的速度太快,而且只吃面食,顶多再配两个鸡蛋;他每天必须收看《新闻联播》,自从家里有了电视,他一天没有拉下。
至于最大的传奇,便是他带着当年只有1764元集体资产,欠债1.5万元和一台30马力柴油机的华西村一步步走向辉煌,并最终成就“中国第一村”。
吴仁宝是一位“仁者”。“仁者爱人”。他扶危济困,乐于助人。作为村委书记,他心里装着群众,一心念着群众。他有一副热心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在他身上化作了一句句贴心的话、一件件暖人心的事。他先人后己,公而忘私,出自真诚,见诸行动,真正体现了一位老共产党员高尚而纯粹的道德情操。
华西人最记忆犹新的一件事是:1975年,村民孙良庆的儿子不幸溺水身亡,时任村支书的吴仁宝觉得这件事发生在“双抢”当中,自己有责任,便决定把自己最小的儿子吴协恩过继给孙家。那一年,吴协恩才11岁。在农村,过继如同被父母抛弃,吴协恩死活不肯,但吴仁宝一旦决定了的事也是绝不可改变的。最后,吴协恩还是被过继到了孙家。
1985年8月19日,赤日炎炎的南京雨花台烈士群雕前,吴仁宝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庄严宣誓:“苍天在上,大地作证,我华西的100多名党员和村民代表,今天,面对先烈庄严宣誓,我们和华西的老百姓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决心苦战三年,目标一亿,谁若三心二意,老天不容,百姓不容……”
吴仁宝,一个农民,写满传奇。半个世纪以来,华西从负债村到亿元村、十亿元村、百亿元村、500亿元村……风雨兼程,一路坎坷。正是凭借吴仁宝这个“领头雁”带领全村人民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信仰和气吞山河的志气,才有了今天“美丽的华西村,幸福的华西人”,使这一方土地上的人成为中国最富裕的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