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昌后代 一代名将徐永昌的后人回归故土大同行 大力促进发展两岸文化统一

2017-08-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巍巍恒山珍藏了一位将军与大同的百年之缘,浩浩云冈诉说着一段翘首遥望的桑梓眷恋.6月14日-16日,徐永昌将军的后人徐良治夫妇来到大同寻亲祭祖.对于徐良治来说,这个日子似乎来得晚了一些.但无论怎样,这次大同之行,圆了他一个梦想.当双脚真实地触到大同这片土地的时候,他仿佛感受到了徐永昌当年生活在这里的心跳与情怀,他的心跳也不由自主地加剧起来.从下榻的酒店望着窗外陌生又似曾熟悉的天空,他只默默地在说了一句,"这里的天真蓝!",泪水就已经模糊了他的眼睛.徐良治,徐永昌将军的嫡孙,1950年生于

巍巍恒山珍藏了一位将军与大同的百年之缘,浩浩云冈诉说着一段翘首遥望的桑梓眷恋。6月14日—16日,徐永昌将军的后人徐良治夫妇来到大同寻亲祭祖。

对于徐良治来说,这个日子似乎来得晚了一些。但无论怎样,这次大同之行,圆了他一个梦想。当双脚真实地触到大同这片土地的时候,他仿佛感受到了徐永昌当年生活在这里的心跳与情怀,他的心跳也不由自主地加剧起来。从下榻的酒店望着窗外陌生又似曾熟悉的天空,他只默默地在说了一句,“这里的天真蓝!”,泪水就已经模糊了他的眼睛。

徐良治,徐永昌将军的嫡孙,1950年生于日本,三岁赴台湾。实业家,退休前从事营造业,对易经研究亦颇有造诣。其母为日本人,父亲徐元德曾为国民政府在日占领军部工作。徐良治是在结束了原平寻祖之行后,于6月14日下午来到大同的。

徐永昌,曾经赫赫有名的国民政府上将、军令部长、国防部长。原籍山西崞县(今原平市),生于1887年,曾在大同生活12年。1945年9月2日,徐永昌代表中国政府,在密苏里号军舰上签字接受日本投降书。在中华民族历史的高光地带,签写了一幕永不磨灭的荣耀记忆。去台后,徐永昌先后担任过陆军大学校长、国大代表、国防部部长、总统府咨政。1959年病逝于台湾,享年72岁。

6月15日上午,徐良治夫妇怀着迫不及待的心情,来到了位于大同市兴国寺的徐永昌父母墓地。兴国寺为明代万历己未年(1619)所建,康熙、乾隆年间重修。寺院建筑宏伟,坐西朝东,正殿为上下两层,上层供无上至尊佛像;下层建三孔窟洞,横匾书“兜率宫”三字。

当年,徐永昌父亲徐庆去世的时候,徐永昌无力厚葬,在友邻帮助下,草草将父亲埋葬在兴国寺旁边的一处荒地上,并放置了一块赭色的卧牛石作为记号,以备来日辨识。1932年春夏之交,徐永昌专程回到大同为父母重修坟墓,并出资整修、扩充义地,将自家墓地改为“平民公墓”,任由贫民百姓埋葬亲属之用。徐永昌的这一义举,此后在大同广受颂扬。

如今,展现在徐良治夫妇眼前的却是另一番景象,义地已经消失,“徐家坟”也已杳无踪迹,原址上代之而起的是一排排现代建筑,只在某处院落中还残存一根雕饰庄重精美的石质华表,另一根仅剩一个柱础。

在兴国寺正殿二层的过道上,在大家的帮助下,徐良治夫妇将带来的贡品、鲜花小心翼翼地摆放整齐,遥对曾祖父母坟墓方位,依次上香、鞠躬。徐良治给人的印象始终是沉静寡言,不卑不亢,但细心的人不难发现,在他虔敬、坚毅的眼神里,涌荡着一种不可名状的激动和感怀。

是啊,血浓于水,睹物思人,百感交集,谁又能在相隔近百年的沧桑岁月后,面对亲人而无动于衷呢?徐良治默立良久,嘴唇翕动,或许是在追忆,在倾诉,在祝愿,也或许是想将割舍不断的亲情永远定格在这不同寻常的一刻吧。

香烟缭绕,往事纷涌。徐良治夫妇上下左右地走遍了兴国寺,仿佛在感受先人当年生活的峥嵘,仿佛在追寻爷爷当年奋斗的艰辛。蓝天悠悠,白云倏忽来去,日头很快升上了头顶,但徐良治夫妇却迟迟不愿意离开……

6月15日,在大同市博物馆的会议室里,围绕在大同创建徐永昌纪念馆事宜,徐良治夫妇与大同市部分文化学者、专家进行了座谈。徐良治与安大钧、张继红、要子瑾、赵佃玺、贺军等专家学者都为纪念馆早日建成建言献策。

6月16日,是徐良治夫妇在大同寻亲祭祖的最后一天。在参观游览了华严寺、九龙壁、云冈等名胜古迹后,徐良治看上去显得有些疲惫。恰在此时,两个意外访客的到来,把他的此行推到了一个高潮。

傍晚时分,在徐永昌求己斋回忆录中记述过的大同樊家后人——八十岁的樊素娟和他的老伴儿,突然出现在金地豪生酒店的大堂里,经过简单的沟通对话,徐先生对樊素娟情不自禁的一声“樊家姑姑”的呼叫,让在场的所有人都眼睛湿润了。

当年从原平来到大同时,徐永昌一家得到了大同一位巡官樊荣的救助,樊素娟就是樊荣的孙女。徐永昌一家在樊家大院即今天的李王庙街24号院子东耳房住过多年,这是徐永昌在大同住过的最久的一座院子,也是他离开大同前所住的地方。樊素娟告诉徐良治,东耳房还在,还没有被拆掉,在场的人都惊呼起来,徐永昌故居的存在再一次得到了证实。

当徐良治与樊素娟终于拥抱在一起时,大家都深感欣慰。这一刻,故人与故人、故土与故乡的理念亲情完全融合在了一起,令人久久心绪难平。6月17日,徐良治夫妇在李玺林陪同下从大同飞往北京,与徐永昌原部下的后人陈琳、吕植中,以及孙岳的儿子、傅作义的孙子、董其武的孙子等山西籍后辈欢聚畅谈,他们手拉手,肩并肩,让陪同的李玺林等人不禁联想起他们爷爷辈当年坐在土炕上的亲密情景……这也堪称徐良治大同寻亲祭祖在北京的余韵吧。

李玺林是徐永昌纪念馆的倡议者、推动者,为了纪念馆的兴建,李玺林想出了许多办法,除了积极与大同市相关部门沟通交流,他还曾经拿着徐永昌老部下赵正楷编撰的《徐永昌传》,到处赠送给一些企业的老总,希图得到广泛支持。

在李玺林看来,徐永昌一个值得去花时间研究的人,也是值得去记住的人,“我们的责任就是用今天的传播方式,让更多人的知道徐永昌。”徐永昌纪念馆将是对将军的致敬,对大同对历史,都是一件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我们相信,徐永昌纪念馆一定能够建成,我们也期待着纪念馆早日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