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科大承诺公布韩春雨实验验证时间已到(附韩春雨事件表)
近日,有读者梳理了韩春雨事件的重要时间节点,《赛先生》刊发在此,希望国内有关部门和学术界能够秉承专业化原则揭开谜团。我们相信,针对该事件的专业化调查将对我国的科研文化、科研风气和对未确认的科学成果如何报道产生至关重要的深远影响。《赛先生》将对此事件持续关注,报道此成果的确认情况。
作者 林小鹿(欧洲某研究所生物学博士)
深陷实验重复性争议漩涡中的韩春雨事件已经过去两个多月,河北科技大学承诺的一个月给出调查结论之期将近,公众仍未看到水落石出的迹象。
据多家媒体报道,8月9日,河北省发改委批复同意总投资2.24亿元的“河北科技大学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工程项目”,资金由省财政性资金安排。8月31日,财政部下属的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预算1958万元的“河北科技大学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采购进口仪器设备项目公开招标”的公告。
据澎湃新闻报道,这些采购的仪器和资金用来支持韩春雨。以韩春雨为主导的一个巨型大科学项目,在NgAgo基因编辑技术重复性尚未得到验证之前,已迫不及待呼之欲出。
为了方便公众理解韩春雨事件的来龙去脉,笔者根据媒体报道中韩春雨的第一人称描述和笔者核实的信息,整理了“韩春雨事件时间表”,让我们看看发生了什么。
2014年2月,韩春雨看到荷兰科学家John van der Oost在《自然》杂志发表的TtAgo可以在高温条件下体外切割DNA的文章,受启发着手开展利用Argonaut进行基因编辑的课题。
2014年5月中旬一天的凌晨3点,韩春雨在旁指导,学生高峰操作,确认了NgAgo符合他们的要求。实验结束后,因为校门已经关了,韩春雨翻过围墙回家。回到其58平方米的老房子后,韩春雨整晚失眠。后来在接受《光明日报》采访时,韩春雨说5月份已经“做出了主结果”。
之后的9个月,韩春雨投稿《科学》失败,他后来对《光明日报》说,“未收到任何退稿说明”。
2014年秋天,韩春雨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读博士期间的同学、浙江大学医学院研究员沈啸,加入韩春雨的NgAgo课题。因为沈啸有“国外科学研究经历,有经验应对审稿”。
与此同时,韩春雨和硕士毕业未就业仍留在实验室的学生高峰等继续补充实验,“发现了更多关于NgAgo的特性”。
2015年6月3日,韩春雨向《自然》杂志的子刊《自然-生物技术》投稿。
2015年6月,韩春雨后来接受采访谈到此时“实验经费拖光了”,“拖欠试剂公司30万元试剂费”。
2015年12月21日,沈啸(第一申请人)、韩春雨作为发明人提交“以Argonaute核酸酶为核心的基因编辑技术”的专利申请,申请单位是浙江大学。
2016年3月21日,《自然-生物技术》接收韩春雨的投稿。
2016年3月,韩春雨前往他的合作者沈啸在浙江大学的实验室。韩春雨后来接受《自然》杂志记者采访时说,那是他平生第一次坐飞机。
2016年4月13日,沈啸、韩春雨的专利发表,并于5月11日进入实质审查。
2016年5月2日,《自然-生物技术》在线发表题为DNA-guided genome editing using the Natronobacterium gregoryi Argonaute的论文,高峰为第一作者,沈啸为第二作者,韩春雨为通讯作者。
文章发表后,韩春雨因为“在条件不好的学校、多年默默无闻却做出一流的研究”的形象迅速得到学术界内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