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念的女儿 中国科普研究所郑念:科学素养及其度量的思考(上 下)

2018-01-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无处不在的资讯和网络信息,给我们带来便利和进步的同时,也使我们面临信息优劣难分.真假难辨的窘境;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给我们带来物质丰富.生活富裕的同时,也使我们面

无处不在的资讯和网络信息,给我们带来便利和进步的同时,也使我们面临信息优劣难分、真假难辨的窘境;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给我们带来物质丰富、生活富裕的同时,也使我们面临生存环境变差,心理紧张不安的困惑;文化多元发展,信仰支撑目的的同时,也给全球带来宗教极端势力、恐怖主义威胁人们生命安全、严重影响地区安全稳定的困扰。

信息时代是从工业、后工业、知识经济时代发展而来的。也就是说,这个时代具有雄厚的物质基础,知识储备和教育条件。对于中国来说,我们的国民与解放前、解放初期、改开前甚至整个上世纪有着巨大的差别。仅互联网的发展,电脑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的学习和获取信息、知识的便利,就是之前所有人类历史的总和都无法比拟的。

当然,这种情况是全球性的,但中国尤甚。最新统计表明,全球手机用户达到52亿人,仅智能手机就达到28亿人。

中国的网民已经超过7亿人,达到7.1亿人;智能手机拥有率达到将近50%;按照米勒最新对于科学素养的认识,这些人都应该是具备科学素养的人,因为,他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获得知识,了解自己暂时不懂的事物。按照美国最近对科学教育的研究,认为现在是移动学习、泛在教育时代,也同样印证了科学素养的理论。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认为,虽然教育尤其是正规教育体系是科学素养的主要来源,但已经完全不是传统认识上的科学素养概念了。从其构成上看,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技与社会,如果说其作为构成科学素养的要素成立的话,也不可能是等权和不可替代的关系。直觉告诉我们,科学精神对于社会发展、对于一个时代,比科学方法重要,而科学方法又比单纯的知识重要得多。限于篇幅,我在这里没有展开证明的空间。

正如上述,20世纪是人类社会发展最快的世纪,即使是最发达的美国,也一跃从工业时代,后工业时代,知识经济时代,跨入信息时代。米勒的科学素养测评始于1970年代,目的也很明确,是为了测度公民参与科学技术相关事务决策的能力。

从其测试题的构成也可以看出,主要适用于工业社会。从美国《科工指标》中我们知道,其科学素养测度主要反映在第七章的公民对科学技术的态度。中国的社会实际情况更加复杂,可以说中国在短短的半个世纪中,经历了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在这种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公民在不同时期的社会对科学素养的要求,以及适应社会变化和发展所需要或应该具备的素质,是差别很大的。还在15年前我曾撰文指出,科学素养是一个动态概念。

因为我们的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现在的测度无异于中国教育体系中的考试,中国公民最擅长考试了,即便不做任何工作,只要把科学素养的重要性抬高到一定程度,比如说,不具备科学素养的人招聘单位不予录用。那么,不久的将来就会人人具备科学素养。

因此,关键在于正确认识什么是科学素养,怎样获得科学素养?不同时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科学素养?只有这样,才能使公民适应不同时代对素养的要求,才能使公民能够很好地享受社会资源、享受社会生活。

通常情况下,一个成年人走向就业岗位之前要经历15年以上的正规教育。近年来,由于就业的难度加大,或者说就业意向倾向到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于是大家都在拼学历。真实情况是如果不能顺利就业,一些人就硕士、博士、博士后等一直学下去,每年毕业的大专以上的学生约750万。

如果我们的正规教育有效的话,应该大学毕业甚至高中毕业就具备科学素养,这样,每年新增成年人口就超过1000万人,按照我国现有总人口13亿计算,减除约2亿人的青少年和约2亿多人的70岁以上的老年人(我国调查人口是18-69岁),那么相当于每年具备科学素养的成年人是1个多百分点,也就是简单的算术计算就可以知道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大致在什么水平。

如果真实情况不是如此,那么原因无非是,我国的教育系统出现了大问题,二是科学素养不是教育得来的。然而,这是不符合逻辑,不符合现实,也是违背常识的。

当今社会,思想和精神比方法重要,方法比知识重要(姑且用这种判断,原谅我没有证明,虽然证明也不是难事)。这是因为,当今社会比以往任何时代都需要一种认知判断选择的能力,只有这样,才不会迷失在信息和知识的海洋中。这种判断和选择,不再是单纯的知识,而首先需要的是科学思维。可见,思维与选择对于一个人立足社会更为重要。只有具备怀疑和批判思维,才能不被欺骗,不被忽悠。

科学素养作为衡量群体的特质指标,不同群体的科学素养水平,对于社会整体的重要性有很大的差别。当今中国,由于政体国体体制的特色,不同人群的素养对社会的影响不同,影响最大的是领导干部和传媒人员的素养。原因很简单,领导干部是领头羊,具备决策功能,如果这个群体不具备科学素养,那么,影响的可能是一个县,一个省,甚至是给整个民族和国家带来灾难。

传媒人员既掌握了传播阵地,又掌握了话语权,他们的言论也是影响巨大。如果这部分人员没有基本的科学素养,本身就难以分清科技信息的真假,就有可能传播伪科学和迷信,给社会带来危害。

如果不具备科学精神,则自己不懂,又不去怀疑,不去求证,不去向专家证实,就会自以为是地帮助一些骗子和伪科学的忙。

现在网络上流传的信息,存在"四多"现象,指道听途说的八卦谣言太多,缺乏理性的极端情绪宣泄太多,故作高深或假托名人的心灵鸡汤太多,违背科学原理的生活常识尤其是似是而非的养生保健知识太多。原因与此不无关系。

当今中国处于创新创业的"双创"时代,这个时代对成人公民的科学素养要求更高。从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情况看,从世界大国兴起的历史来看,科学中心的形成是与制度、文化的形成,人才、技术的流动密切相关的;而与科学中心相应的大国兴起,则不仅需要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需要科学教育发展和公民素质的提高,还要充分重视科学技术传播、普及和应用,要通过知识生产与应用、对科技带来利益(知识产权)的保护、创新创业的环境建设等,形成创新创业的文化环境。

所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衡量一个成人劳动力的科学素养,不仅要衡量其知识、认识水平,还要衡量其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就是要达到学、知、行的统一。对于社会群体,还要有一个全社会崇尚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鼓励和保护创新创业的环境,这种环境通常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科学文化、创新文化。

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在大力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同时,更应该大力建设科学文化,尤其是在草根文化中,融入科学文化元素,使之更加有活力,为创新创业提供坚实的基础。

1. 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 中国科普研究所 2015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主要结果  2015年8月

2.当代科学中心 [加]伯纳德希尔 埃姆林科斯特 编著  徐善衍 等译 P260,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