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论时殷弘 时殷弘:朝鲜战争的基本原因和复杂后果
总的来说,朝鲜战争既起源于美苏对立这一大的国际背景,也起源于半岛南北两个政权彼此间极其强烈的敌意,而其爆发则可归因于北朝鲜向南大举进攻的决定和它在斯大林那里得到的允准和支持。
在一段时间里,主要出于对美国武装干涉和引发美苏军事冲突的担心,斯大林不同意北朝鲜尝试以武力实现统一,因而一般认为他所以改变态度,是由于美国决策者在1950年初公开表示南朝鲜不包括在美军承担其防务的西太平洋“防御环线”之内。
或许,苏联在远东的战略利益本已通过二战结束时与蒋介石政府缔结的中苏条约基本实现,因而它满足于仅控制北朝鲜,但1950年初毛泽东赴苏谈判中苏新约后,斯大林感到苏联在东北亚的很大部分既得利益即将失去,因而争取控制朝鲜半岛南部的问题便提上了他的议事日程。
无论如何,在美国政府看来,朝鲜战争已在华盛顿浮现的新的全球战略观念。首先,美国在世界各地的利益差不多同等紧要,听任任何新的地区被苏联势力控制都将致命地损害美国的可信性,导致整个世界力量格局倾覆。其次,世界局势异常危险,苏联依凭其巨大的军事实力得以“支持侵略性的对外政策,毫不犹豫地在有利条件下通过代理人诉诸武力”。
第三,美国军事力量严重拮据,特别是缺乏能够有效地遏阻和挫败局部军事侵略的足够的常规武力。
美国全球战略
因此,朝鲜战争成了一场决定性地促使美国政府落实新的全球战略的战争:出兵朝鲜,将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显著加强对法国印度支那殖民战争的援助;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建立美日、美韩、美菲和美澳新军事同盟;数师美军被派驻欧洲,设立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北约从此成为真正的军事实体;着手西德的重新武装,并且谋求将其纳入西欧或北大西洋军事同盟体系;急剧增加美国军事开支,使之在战争开始后的第一个财政年度里就增加了两倍半。
这些措施使得苏联成了朝鲜战争的最大输家,其军事负担变得更加沉重,其国际环境进一步恶化,虽然随中国参战而来的中美冲突和以后的中美对抗牵制了美国相当大一部分注意力和对外政策资源。
美国没有实现占领北朝鲜和消灭其政权的目的,但是达到了它在决定军事干涉时保住南朝鲜及其政权的目的,美国与韩国的军事同盟此后一直是美国在东亚的主要战略支柱之一。不仅如此,经过朝鲜战争,美国在欧洲、东亚和美苏力量对比方面得到了一系列出乎意料的巨大利益。
然而,美国有一个非常巨大的损失,那就是20年与中国进行冷战对抗,并且由此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了美国陷入最终惨败的经久的越南战争。假如没有朝鲜战争,美国很可能长时间内不会用武力去阻止中国大陆和台湾的统一,而且中美走向正常化的过程很可能会早些快些。如此,对中美两国都会有巨大的裨益。
中国是赢家
中国可以说是朝鲜战争的赢家,因为中国参战之际,美国军队和南朝鲜军队已推进到中朝边境鸭绿江南侧,而朝鲜战争停战时,它们已被击退至三八线以南,并且至今从未再度跨越这条界线。然而,中国赢得很艰难,为了赢而付出的当时代价巨大,长远代价也非同小可。
无疑,中国大致实现了参战的目的,而且建立了具有长远意义的对美国的根本战略威慑,以致美国在从事大规模的越南战争时一直非常谨慎地避免引起与中国的战争,同时自1953年朝鲜停战以来从未有过中美两国间的重大军事冲突。
可以说,不入朝参战,就没有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巩固及其初始的强国化。当然,中国也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入朝参战的志愿军总人数约300万,志愿军阵亡人员数以十万计;1951年中国方面的战费占当年中国财政支出总额的近45%。不仅如此,还有长远的代价,那就是中美处于激烈的冷战对抗状态达20年之久。这对中国的国际环境、甚至中国国内的发展确实有相当严重的负面作用。
同时,由于朝鲜战争爆发,中国有了一个与朝鲜的“纠缠不清的同盟”,其历史可以说是一部充满困难的历史。不仅如此,尤其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朝鲜在根本国策方面几乎完全分道扬镳,以致一个坚持和平、蓬勃发展的中国与这么一个朝鲜形成了天壤之别:竭力大搞“先军政治”,经常以好战言行威胁邻国,国内极端贫困并且极端高压。
还有,朝鲜战争的爆发确实使中国失去了尽早实现中国统一的机会。朝鲜战争的爆发不是中国的主动决定,它的一个重大教益在于,中国对于任何与中国的利益关系重大的战争和其他国际军事行动,一定要从中国本身的国家利益出发,去做出自己的真正自主的判断和决定。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