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娘小妇人 历尽坎坷鲜为人知的作家梅娘
四十年代文坛有“南玲北梅”的说法,就是 将上海的张爱玲与北平的梅娘并称。但今天知道 梅娘的,恐怕只是有数的几个研究者了。 我怀着一点茫然、一点猜测,按响了她的门 铃。 这是一套旧单元房,厨房天花板的漆皮已经 剥落,所有的家具都是旧的。
刚过完80岁生日的梅娘看上去不似这个 年纪,眉眼间北方人那种明朗的线条依稀可辨。 梅娘是长春人,本名孙嘉瑞,一位实业家的千金小姐。文学才华早露,中学时代的习作就结集为《小姐集》出版。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称赞“她的小说标题的象征性,行文的舒展有致、女性讲述故事的细腻敏感,都为她获得了北方都市的大众读者。”丈夫遇海难身亡,她要独力抚养三个儿女,当过中学语文教师,1953年正式调入农业电影社(现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她为大量小人书写作了文字脚本,1958年以前,梅娘的生活基本顺利。 1958年是梅娘生活的转折点,她成了右派,被开除公职,到北苑农场劳改,从此辍笔,一儿一女相继病逝。
她经历了极其艰难的日子,为人做保姆,绣绣补补,赚取微薄的生活费用。 1978年,她的右派身份被“改正”。然而她说:“22年,我只是遗憾,在我最能干的时候什么都没干,光阴是留不住的。
”晚年的梅娘,生活是过于清净了。她唯一的女儿柳青已定居加拿大。她退休了,平只是看书,写写小文章,却很少发表。她翻译的《玉米地里的作家———赵树理评传》是她和日本作者都没要稿酬的情况下,才能勉强出版的。
我问她,为什么不和女儿一道在加拿大生活?她说那里的生活条件虽然优越,但是文化上的差异太大了。我又问:“现在一些新人的小说看过吗?”她说:“看过,太超前了,我们这些老古董跟不上了,所以写了东西也没人要。
” 我问她喜欢张爱玲的小说吗?梅娘摇摇头:“说不上很喜欢。我那时向往革命,对张爱玲的情调心里是不认同的。”梅娘还说:“我的小说不如张爱玲写得好。我心里从来没觉得自己能跟她比肩。” 我告诉梅娘,我们大学时学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有一段文字评述了她的创作。老人的反应出乎我的预料,她竟激动得仰面向天,喃喃自语。 (《北京青年报》2001.3.13尚晓岚 文 王卫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