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娘作家 九旬作家梅娘时隔21年再回长春寻访老宅遗痕
近日,长春历史研究者杨宇向记者介绍,今年,年过九旬的作家梅娘时隔21年再度回到长春。梅娘是上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与张爱玲齐名的长春籍女作家,当年文坛上素有"南张北梅"之说。如今,梅娘定居北京多年,这次回长春是老人时隔21年后再度回长春。
再度寻访老宅遗痕
梅娘上次回长春是1991年9月,当时"东北沦陷区文学国际研讨会"在长春召开,梅娘受邀到会。当时已是七旬高龄的梅娘老人,来到了长春市老城区的西三道街。
"梅娘现在的身体状况非常好,她从北京回长春是自己家里人开车送的,老人到长春后没有任何不适,精神依然矍铄。"杨宇说,"梅娘此次回长春,一个很重要的行程就是再度寻访老宅遗痕。"
梅娘在长女柳青的陪同下回到长春,走访了她曾居住过的两处旧宅的原址,并一路感受着岁月带给这座城市的变迁。梅娘长女柳青是一位电影工作者,幼年时曾在儿童片《祖国的花朵》中担任主演,该片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至今仍在流传。
梅娘小时候住在老长春的西三道街。她在1983年的《长春忆旧》中曾写道:"我虽不是生在长春,却从有记忆的那一天起,铭记的事物一概来自长春。我家住在名为西三道街的大道旁。这条大街东起大马路,西连通往郊区的木桥,宽阔笔直,是当时仅次于柏油路的路面,那正是张学良将军力图振兴东北之时修建的。
街上可以说是百业兴旺:典当铺、绸布庄、米粮店、五金杂品店等等,鳞次栉比,十分热闹。在靠近木桥的边上,还有一家整天燃着红彤彤炉火的铁匠铺,店面前竖着大木架,不时地拴有马匹为它们挂掌。
使我毕生不忘的是我家的左邻右舍。如果面南定位的话:左邻是由梵蒂冈派遣的法籍神父主持的天主教仁慈堂,与我家的大院仅有一架板墙相隔。右邻是沙俄的道胜银行长春支行,耸立着绿漆的圆铁屋顶。
隔大街相望的是英国的卜内门洋碱公司,用的是十分精致的中国砖刻门面。美国胜家缝纫机公司则在明亮的大橱窗里放了一架比实物大得多的缝纫机样品。夹在卜内门与胜家两大公司之间的是个土著的贩马大店,黑漆大门上贴着门神秦琼的彩色像,院门右侧是座泥塑的财神像,像前的铁香炉里终日香烟缭绕。
进大院的生意人,面对神像有跪下叩头的,有鞠躬的,也有作揖的,那诚惶诚恐的样子十分滑稽可笑……"
梅娘在旧宅遗址附近驻足,虽然再也看不到旧宅的痕迹,但是她却感到了家乡的地气。老宅里的很多往事又浮现在她的脑海中,她觉得此行收获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