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鸿昌天津 天津名人:著名的抗日将领吉鸿昌
在天津市和平区花园街上的一座普通洋楼,曾经居住过一位著名的抗日将领——吉鸿昌。1895年吉鸿昌出生在河南省扶沟县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生于动荡年代的吉鸿昌在成长中饱尝了由于甲午战争的失败、八国联军的入侵带给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小小年纪便萌发了朴素的爱国情感,希望能以自己的五尺之躯报效国家。
1913年刚满18岁的吉鸿昌就报名参加了冯玉祥的西北军,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入伍后的吉鸿昌吃苦耐劳骁勇善战,参军后不久,就以出色的战绩荣任第36旅旅长以及第10军军长。 当时,在中国的军队中,西北军一向以纪律严明、艰苦朴素、能征惯战而著名,吉鸿昌既是这种风格的形成者又是体现者,但是连年的战争、沙场的历练却使吉鸿昌的忧国忧民之心与日俱增。
到了1930年北伐战争结束,国民党借口“攘外必先安内”拼命剿杀共产党,担任国民党22路军总指挥的吉鸿昌奉蒋介石之命攻打鄂豫皖苏区,而此时,吉鸿昌的思想却在与共产党的频繁接触中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逐渐明确了自己的报国方向,他说“真正的出路在那边,这个仗不能打”,准备率部起义。
蒋介石得知吉鸿昌这一举动,立即下令解除了他的兵权,并将他以考察的名义驱除出国。就在吉鸿昌启程前夕,九一八的炮声响了,听到祖国再次罹难,这位在战场上厮杀多年的将军失声痛哭,坚决请缨要求留在国内抗日救国,却遭到蒋介石的拒绝,悲愤交加的吉鸿昌只得含泪离岸。
出国前,吉鸿昌对连年战争给国家带来的毁坏已经深有感触,而近半年的游历更加深了他对国家早日强大的期待。1933年5月26日,冯玉祥在张家口通电全国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主张联合抗日,收复失地。回国之后的吉鸿昌出任同盟军第二军军长兼北路前敌总指挥。
毁家纾难,精忠报国。吉鸿昌让母亲变卖家产以为军队购置电台的义举为同盟军增添了实力。武装起来的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分兵两路:南路守卫平绥及张家口;吉鸿昌将军所率的北路则进攻多伦,为收复东北,进军热河做准备。在接连攻克了康保、宝昌、沽原之后,多伦之战打响了。
战斗的胜利却没有阻止同盟军失败的步伐,同年8月,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在日本军队和国民党军队的夹击下宣告解散,吉鸿昌所率领的部队撤离多伦。但是这一切并没有影响吉鸿昌抗日的信念,回到天津的吉鸿昌迅速联络各方力量组织成立了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秘密印刷《民族战旗》等抗日报纸,准备重新组织抗日武装。他的住所也成为不同党派、不同信仰的爱国者秘密会谈的地方,这些举动引起了国民党的注意。
在天津国民饭店的秘密暗杀失败,吉鸿昌被捕,为了平息社会各界的舆论,吉鸿昌很快被引渡到北京。刑场上的吉鸿昌同样的镇定从容、视死如归,显现出大丈夫的英雄本色。写下了“恨不抗日死,留做今日休,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著名诗篇。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如今座落在花园路的吉鸿昌烈士故居已经成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天津市和平区的几千名小学生用自己的零用钱集资修建了吉鸿昌将军纪念雕像,从此每逢清明时节还会有许多年轻人来这里敬献花篮,他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天津人,就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些为了正义与和平献出了宝贵生命的人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