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以哲将军后人 保定军校走出来的将军们 他们的后人在哪 你造吗?

2017-08-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河北藁城人,1898年生,1923年保定军校毕业,到冯玉祥部队任职.1933年任二十九军副旅长,参加喜峰口长城抗战.1937年亲历卢沟桥抗战.1938年到延安,

河北藁城人,1898年生,1923年保定军校毕业,到冯玉祥部队任职。1933年任二十九军副旅长,参加喜峰口长城抗战。1937年亲历卢沟桥抗战。1938年到延安,受到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接见,1939年被批准为中共特别党员。1943年任国民党七十七军军长,1948年与张克侠一起率部在淮海战场起义。解放后曾任南京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员、水利部副部长等职。1980年病逝。

2014年岁末,冬日午后的保定军校纪念馆原本清冷安静,却因为十余位游客的到来而热闹起来。游客们从大门进入,被庄重肃穆的尚武堂(校长室)展厅和其外墙上熠熠生辉的金色“军魂”二字吸引,纷纷拍照留念。一旁的讲解员娓娓道来:“保定军校是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史上成立最早、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备、学制最正规、门类最齐全的军事学府……” 游客中一位来自天津的老先生对晚报记者说:“我们一家是专门来参观保定军校纪念馆的。

保定军校中外闻名,从这里走出了许多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特别有名的将军。”听着老人的话,跟随游客们的脚步走在军校纪念馆各处,我们的思绪也仿佛回到了那段风起云涌的岁月……

上万名毕业生中3000多人成将军 这所在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史和近现代战争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的军校,是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在引进日本、德国的先进军事科技和教育体制的基础上创办的,始称北洋陆军行营将弁学堂、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陆军速成学堂、陆军军官学堂、陆军预备大学堂等,1912年民国改元后名为“陆军军官学校”,简称“保定军校”,由此开创了中国近代正规化军事教育的先河。

当时保定的军事教育在全国达到了最顶峰,成为全国训练新式军队和培养新式军官的基地,被称为“军都”。

历史上的保定军校分设步兵、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兵五科。课程分为学科、术科和外文三大类。清末民初保定军校前后开办21年,共培养了11000多名军事领导人才,仅后来成为将军的,截至目前所掌握的资料就有3000多名。

这其中许多人,如吴佩孚、孙传芳、商震、张璧、李济深、蒋介石、陈诚、白崇禧、叶挺、邓演达、顾祝同、刘峙、周至柔、黄琪翔、陈长捷、张治中、傅作义、唐生智、蒋光鼐、陈铭枢、季方、刘文辉、陶峙岳、孙岳、马法五、韩德勤、上官云相、乔明礼、赵博生、董振堂、王以哲、何键、罗卓英、钱大钧、薛岳、郝梦龄,以及佩剑将军张克侠、何基沣等等,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保定军校也因此享有“将军摇篮”之美誉,蜚声海内外。

蒋介石报考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时,浙江省的40个录取名额已有26个被浙江省武备学堂的保送生占去,在上千人竞争剩余名额的激烈选拔中,蒋介石成功考入。

他由溪口到保定行走了一个多月,才于1907年7月到达保定军校报到。在校时,蒋介石的名字是蒋志清,他成绩非常优秀。有一次细菌课上,当听到日本军医官手拿泥块把四亿中国人比作寄生其中的细菌后,他愤然跑上讲台,把泥块掰成8块,指着其中之一说:“日本有五千万人,也像五千万细菌寄生在这块泥土里。

”如此反击令日本军医官面红耳赤、无言以对。著名将军叶挺早年先后毕业于广东陆军小学堂和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1917年2月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工兵科。

之所以选工兵科,是因为叶挺认为比起步兵科、炮兵科,工兵科能够学到物理、化学、工程建筑、桥梁架设、实用爆破等更多门类的科技知识,这不仅有利于在军界带兵打仗,将来转向社会搞“实业救国”,参加经济建设也会大有裨益。

同学之间经过这样一番商量后,叶挺、邓演达、李振球三人选择了工兵科,罗梓材选择了步兵科,后来这四位都成了将军。

(将军铜像墙) 将军后代纷纷到军校遗址访问 为了纪念这所历史名校,我市于1993年6月成立了保定军校纪念馆,此后陆续在军校遗址上建成了占地8000平方米的纪念馆建筑。2006年6月,保定军校遗址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史上有着不凡成就的保定军校重回大众视野,建馆至今已接待海内外游客近百万人次,更成为与台湾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众多游客中有一个极为特殊的群体,那就是军校生的后代和亲属。

“保定军校纪念馆刚成立那几年,打电话联系和回军校遗址追思的军校生后代几个月才有一位,这几年明显越来越多,有时我一天会接到来自海内外的好几个军校生后代的电话。”说这话的是保定军校纪念馆馆长马永祥,近20年里他筹建展馆、研究校史、搜集文物、宣讲故事、编写书籍、学术交流、接待新闻媒体和海内外访问团体……生生把自己“逼”成了国内最资深的保定军校历史研究专家。

这些年,军校生后代们纷纷回归,这方面的接待和联络工作成了他日常安排中的一大重点。

马永祥的办公室里摆放着许多镜框,照片中与他合影的人都和保定军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蒋介石之孙蒋孝勇的夫人蒋方智怡、陈诚将军之子陈履安、刘峙将军之子刘涤容、熊式辉将军之子熊园伟、白崇禧将军之子白先勇、蒋方震校长之女蒋英及外孙钱永刚、傅作义将军之女傅冬菊、刘文辉将军之子刘元彦、叶挺将军之子叶正明、贺自毅将军之女贺馨莹、张治中将军之子张一纯、郭寄峤将军之婿郝柏村、李济深将军之子李沛钰、军校创办人之一冯国璋曾孙冯巩……

(保定军校纪念馆馆长马永祥展示新近收到的将军后代捐献的珍贵书籍) 馆藏近千件文物绝大多数是捐献 大义与诚意之下,军校生后代捐献出大批珍贵的文物和史料,使得保定军校纪念馆的馆藏日益丰富。目前馆藏文物和史料近千件,95%以上都是由军校生后代捐献的,不乏文物价值很高的珍品。

其中就有一封蒋介石写给第八期炮兵科毕业生马法五将军的亲笔信。这封信和马法五将军使用过的玉石印章、象牙印章、眼镜等实物均由定居台湾的马法五将军的儿子马锡珩教授于2005年4月6日捐献。

由保定军校第一期步兵科毕业生夏首勋将军之子夏培度先生捐赠的1922年印刷的《陆军军官学校一至九期同学录》,录有保定军校一至九期6574名毕业学生,其中的张治中、白崇禧、傅作义、唐生智、邓演达等在册学生,后均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

此外,由保定军校毕业生后人捐献的珍贵实物还有:第八期炮兵科毕业生陈诚将军使用过的铜墨盒、石头山字型笔架;第一期步兵科毕业生杨爱源将军在抗战中获得的宝鼎勋章和云麾勋章;第六期步兵科肄业生司徒非将军在南京抗击日军英勇牺牲后获得的“烈士抚恤令”,以及他生前使用过的砚台、茶壶、古地图册等物品。

最近两年,又有多位将军后人前来参观和捐献。

这次晚报记者来采访时,马永祥就正在办公室里整理近期收到的捐献实物和资料。他拿起一本发黄的书兴奋地对记者说:“快来看,这本书是蒋方震将军的著作《孙子浅说》。蒋方震是保定军校著名的校长,是大科学家钱学森的岳父。

这本书从1915年出版到现在已经100年了,还是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作序,很珍贵。”馆内又增添了重量级的文物,这让马永祥格外兴奋,他说,书是保定军校第三期毕业生陈龙光将军的外孙找到的,他在澳大利亚定居,前不久利用回国探亲的机会专程来保定捐献了这本书。

就在我们这次采访的当天,马永祥又接到了军校第四期毕业生钱镇亚将军之子钱川打来的电话,他在电话中和马永祥相约,等到明年春暖花开时带着新近搜集到的将军照片再到保定,来军校纪念馆捐献。

明年,新的一年,保定军校纪念馆还将迎来更多军校生后代和海内外游客,从年初将开设的“保定军校与黄埔军校史料展”,到年中由八一电影制片厂计划开机的30集电视连续剧《保定军校》,再到积极推进引进千万元资金的保定军校纪念馆扩建工程……这一切,都是那样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