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成兴城 兴城:张文成“下海”的故事

2018-01-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新华网辽宁频道6月25日消息(记者陈光明.王炳坤)来到位于辽宁西部海滨的兴城市四家村,这里林立的厂房,整齐宽阔的马路,错落有致的别墅和居民楼,很多人都以为进入了

新华网辽宁频道6月25日消息(记者陈光明、王炳坤)来到位于辽宁西部海滨的兴城市四家村,这里林立的厂房,整齐宽阔的马路,错落有致的别墅和居民楼,很多人都以为进入了城市。这个有着“辽西第一村”美誉的村庄,30年前,还是一个人多地少,吃不饱饭的小渔村,如今却拥有了固定资产近2亿,年工业产值2.8亿,上交利税2000万元的大型企业集团。

提起小渔村的变化,村里人讲得最多的,就是村党委书记张文成“下海”的故事。现年59岁的共产党员张文成,1975年被组织任命为村支书时,四家村还是当地有名的“烂蒜村”,人均收入46元,全村欠外债13万元。由于人多地少,土地产出有限,大伙吃粮靠返销、生活靠救济、花钱靠贷款。

“要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眼睛不能只盯着几亩土地,要抛弃小农意识,广兴百业,拓宽富路。”在张文成的带领下,全村人开始了“下海”致富的历程。

张文成带领村民的第一步是因陋就简滚雪球。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张文成敏锐地意识到发展多种经营的时机到来,而在缺资金无技术,白手起家的情况下,张文成身先士卒,带领大家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开始了艰苦创业。

一开始,学过瓦匠的张文成将自己的技术传授给村民,带领一班人成立了兴城市第一家村级工程队,没有卷扬机、搅拌机等设备,工程队用瓦刀、铁锹等工具来代替;没有起重机,大伙就搭架子将楼板抬上去。工程队的牌子很快打出去后,村里又相继办起了冰棒厂、皮件厂、水泥构件厂等企业,到1986年,四家村办企业总收入达到4600万元。

进入市场经济社会,张文成一改村办企业分散的模式,开始打造大集团来闯市场。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张文成就以超前的眼光意识到,企业要做大做强,要联合打造品牌效应。

他带领全村把十几家企业组建成为四家村实业总公司,随后又改组为四家村企业集团总公司。位处集团公司董事长位置上的张文成,更多考虑起了企业的经营方向。

他引导集团开辟新领域,寻求新的增长点,一连并购了三家国有、集体企业,先后与台资、港商开展合资合作,产品远销海外。到2004年,集团已下辖13个子公司,涉及工程建筑、房地产开发、铜业加工,渔业养殖、印刷等近十个领域,产值超过2亿元。

企业发展壮大了,也处处不忘回馈农村建设。近年来,四家村以企业利润作为投入,先后进行了村屯、小学改造,新建了公园、幼儿园等,投入超过1500万元。“但是,要让企业的发展更为持久,要让企业更加直接地与村民挂钩,就要采用更为先进的产权模式,”张文成认为。

从今年开始,张文成提出对集团进行股份制改造,在他的主持下,党委、村委会依照《企业法》、《公司法》研究决定,将村办集体企业目前积累的资本作为原始股份分给村民。

对集团进行股份制改造后,村民每年都能按股分红,村委会保留一部分股份,也可以用于发展生产及全村的公益事业。“在企业完成资本积累,达到一定规模后,就应当彻底理顺所有权关系,让更多村民成为企业的主人,与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这样既能调动村民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又能让企业的发展真正惠及全体村民。”张文成说。

有人说,以张文成的脑筋和魄力,要是自己“下海”,说不定早就成亿万富翁了。而张文成却将一生最宝贵的时光献给了四家村和全体村民,张文成常说,“一个人富不算富,只有带领大家共同富,才算把自己的能力用到了‘刀刃’上。”(完)

延伸阅读

“老代表”张文成:老百姓信任我 我不能辜负了他们(2013-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