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散文特点 朱自清散文的语言朴实特点赏析
朱自清散文的语言平实自然,不造作,具有清新朴质的特点。《背影》如此,《春》亦如此。《背影》是一篇抒情散文,但作者不直接抒情,而是通过质朴的叙事来抒情。全篇采用白描记叙事实,不作任何修饰、渲染,尽是平平实实的叙述,在极平凡的日常絮语中含蕴至爱深情。
文章通篇写父亲多么关心爱护儿子,儿子又是多么感激思念父亲,但像“关心”“爱护”“感激”这一类表示强烈抒情的抽象现成的字眼,作者却一个也没有用,更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
如送行那一段:“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
”这里的“说定”,如果用“说过”似乎也通,但逊色多了。“说定”不送,后来终于还是送了,实际上是说而不定,很好地表现了父亲当时的矛盾心理。“熟识”一词,说明父亲嘱托的这个茶房该是靠得住的;“再三嘱咐”,表明嘱咐茶房遍数之多,不厌其烦,反复交代,惟恐茶房有半点疏漏;“甚是仔细”,表明嘱咐内容之详,把送行中应该注意的细枝末节都提到了。
这些用语,强调说明父亲已经为儿子上火车作了极其精细、周密的考虑和安排,字眼虽然十分平常,但用得恰到好处,使父亲爱子之心跃然纸上。
朴实这一语言风格,不仅在朱自清的叙事抒情名篇中呈现特色,而且在写景抒情的佳作中也有体现。
《春》的表达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全凭了作者对语言的驾驭得心应手。作者精心锤炼词语,比如写蜜蜂嗡嗡地“闹”,写花香在湿润的空气中“酝酿”,写鸟儿“卖弄”歌喉,写细雨在微风中“斜织”等等,含义丰富,描摹准确。
作者更善于提炼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口语,比如写草“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写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地“赶趟儿”,这些短句浅语都是从口语中来。从达意说,平易好懂;从修辞说,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之后,节奏明快,不平淡,有浓厚的抒情味。
作者还善于运用奇妙的比喻,增强语言的情味。如写春风拂面,说“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如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等,这些比喻新颖、贴切,既不落俗套,也蕴藉深厚,句外有意,朴实清新中带着些隽永的意味。
大朴正是大巧的表现。朱自清散文中的遣词造句显然都经过认真考究,决不随便。对此,还是叶圣陶先生的评价最有见地:“文章通体干净,没有多余的字眼,即使一个‘的’字、一个‘了’字,也是必须用才用。多读几遍,自然有数。如果读得合乎自然语调,人家听了一定很满足很愉快,因为他听见了一番最精粹的说话。”从对朱自清散文语言的了解和把握中,我们应该获得更多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