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0年作 猫石图 轴 水墨纸本】拍卖品

2017-10-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款识:庚午七夕涉事,八大山人. 收藏印:景行斋珍藏印(朱)揖君所藏(朱)种石轩(朱)狄曼农鉴藏书画印(朱) 钤印:八大山人(白) 说明 提要:1.沈能毅,号思明

款识:庚午七夕涉事,八大山人。 收藏印:景行斋珍藏印(朱)揖君所藏(朱)种石轩(朱)狄曼农鉴藏书画印(朱) 钤印:八大山人(白) 说明 提要:1、沈能毅,号思明,斋室名双骏馆,思明斋,景行斋,暗香疏影楼,浙江桐乡人。

曾任张学良的机要处长,富收藏。 2、狄学耕[清]字曼农,号叔子,别署石颠、石癖,室名种石轩、墨稼山庄,江苏溧阳人。狄平子父。仕江西知县。同治、光绪年间以画山水名世。富收藏,王黄鹤青卞隐居图即为其所藏。

朱耷[作者简介] 朱耷(1626-约1705),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 、驴屋等,汉族,江西南昌人。明宁王朱权后裔。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

擅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宗,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擅书法,能诗文。存世作品有《水木清华图》《荷花小鸟图》《六君子图》等。 沉静疏简 背向世人 —八大山人中晚年佳作《猫石图》赏析 纵观中国美术史有两个人以画风狂怪着称,一位是徐渭徐青藤,再有一位就是清初四僧之一的八大山人的朱耷。

八大山人(1626-1705)因生下时双耳较大,又取一庠名曰朱耷。为明宁献王朱权九世孙,江西南昌人。自幼聪明,八岁即能作诗,并涉猎书法、绘画以及篆刻。弱冠为诸生。1644甲申年李自成率大顺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自尽,明朝灭亡,史称“甲申之变”。

不久清兵进关,入主中原。第二年清军攻占南昌,朱耷离家隐遁江西奉新山中避难。三年后(1648年),23岁的他剃发为僧。清顺治10年(1653年)在南昌进贤介冈灯社拜弘敏禅师为师,法名传鉽,号刃庵。朱耷入禅林三十年,终于康熙十九年(1680)自己55岁时蓄发还俗,谋妻生子。

清贫自守,卖画为生。晚年凄苦,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逝世,临终时惟一嗣孙在侧。 学界根据其流传的作品习惯将其书画创作风格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为八大34至56岁之间,中期为56-66岁之间,晚期为66-80岁。

早中期风格狂放怪异。晚期作品特别是1695年以后风格渐趋平淡。不难看出这位经历了国破家痛,阅尽人世冷暖随时有性命之忧的旧王孙已经把一切看淡,似乎在心灵上得到升华,把这种情感落到其书画作品上的时候,风格圆融,云淡风轻。

此件作品纵154cm横40cm,水墨灰白纸本,从款识中可知为庚午(1690)年作。落款为八大山人。综合落款以及所署年款判断其创作年代为1690年八大山人65岁之际。这个时候属于八大山人书画创作的中晚期,风格已趋向成熟,平淡天真,笔墨圆润。

画中芭蕉下无根之石上立一背对孤猫,立耳蜷尾,正对应此时朱耷心境,芭蕉稀落对应山河破碎,无根不稳之石影照自己所处境地,猫正是影射自己,孤零之身处于这飘零乱世。 八大之妙妙在其构图以及笔墨。这件作品构图为朱耷典型构图。用笔侧锋中锋并用,淡墨画芭焦,浓墨勾筋脉,层次丰富,浓淡干湿枯焦有墨分五色之妙。

落款笔笔中锋,钤印也是八大山人常用章。通篇几无一繁赘之笔。通观整纸,气韵完足,实为妙品。 朱耷在形成自己风格的发展过程中,继承了前代的优良传统,又自辟蹊径。他的花鸟画,远宗五代徐熙的野逸画风和宋文人画家的兰竹墨梅,也受明林良、吕纪、陆治的技法影响,尤致意青藤白阳的粗放画风。

发展为阔笔大写意画法。八大弟子牛石慧,近代吴昌硕,齐白石等无不受其影响。 从画幅中收藏章可知,此件作品经狄平子之父狄学耕,张学良机要秘书沈能毅收藏,可谓传承有序。狄氏父子收藏巨富,2000年上海朵云轩推出的“上海美术出版社藏画专场”41件作品全部拍出,无一流拍,且成交价格较底价均高出4-5倍,全部为狄氏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