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清泉图片 淮海战役中黄百韬、邱清泉死因之谜(组图)

2017-08-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进行的淮海战役,经过66天激战,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以60万人战胜国民党军80万人,全歼国民党军第七.二.十二.十三

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进行的淮海战役,经过66天激战,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以60万人战胜国民党军80万人,全歼国民党军第七、二、十二、十三、十六兵团等5大精锐兵团,被毛泽东称为“南线战略大决战”。

在此次战役中,国民党军第七兵团中将司令官黄百韬和第二兵团中将司令官邱清泉,到底是被击毙的,还是自杀的?

黄百韬之死

黄百韬在逃跑途中毙命。有人说是被击毙;有人说他开枪自戕,未死,旁人又补上一枪。尸体运回南京安葬,蒋介石还下令追赠他为上将。死因究竟如何,至今仍是个谜……

消息 不知解放军主力何处

1948年9月24日,华东野战军攻打济南的战役行将结束,粟裕却在起草电报,向中央军委建议举行淮海战役。第二天,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即复电,同意举行淮海战役,并明确指示战役的第一个目标是歼灭位于陇海铁路东段的黄百韬兵团。

黄百韬,字焕然,1899年9月9日生于天津。他祖籍广东,有人将他归于粤系。他早年在北洋军阀部队里当过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1928年随张宗昌部加入国民革命军。由于他没有上过黄埔军校,并非蒋介石的嫡系。

淮海战役开始前,黄百韬的第七兵团下辖第六十三、六十四、二十五、一○○军4个军。战役刚开始,又增加了从连云港撤出的第四十四军。 5个军的总兵力约有12万人(也有人说近15万人)。

1948年11月5日上午,国民党徐州“剿总”召开了一次绝密高级军事会议。从南京赶来的参谋总长顾祝同亲自参加,国防部作战厅中将厅长郭汝瑰和“剿总”少将参谋长李树正报告了当前双方态势及下一步作战计划。会上,李树正的判断是:共军刘伯承部主力东移,陈毅、粟裕部主力南下,有强迫国军“在徐蚌地区决战的可能”。

邱清泉站起来反驳说:“据我们侦察,共军……有五个纵队先头已抵曹县、成武、砀山……敌人有向我兵团发起进攻的可能。

”(邱兵团时在徐州以西、鲁西南地区)黄百韬不同意邱的话,站起来反驳说:“据我判断,敌人有首先向我兵团发起攻势的可能。 ”邱清泉是个性急好胜的人,他听了黄百韬的话马上顶了回去,说:“我们用不着争论,打起来再看谁说的对。 ”

正当国民党徐州“剿总”争论不休的时候,华东野战军十几个纵队从不同方向疾进,于第二天(11月6日)即对黄百韬兵团形成了包围态势,淮海战役正式打响了。

夜谈“如我部被围,无人来救”

黄百韬从徐州回到第七兵团团部驻地新安镇后,于11月6日上午召开军、师长会议,要求各部队迅速向徐州转进。

当天晚上,黄百韬与南京派来的“总统战地视察官”李以劻少将以及第九绥靖区中将司令官李延年(后任第六兵团司令官)作了一次长谈。黄说:“现在兵团战略位置非常不利,在新安镇则孤立无援,如侧敌西进,到不了徐州就会遇敌。徐州工兵团迄今未来架设运河桥梁……国防部作战计划一再变更,处处被动,正是将帅无能,累死三军。这次会战如垮,什么都输光了,将来怎么办? ”

11月6日深夜,李以劻刚睡下,黄百韬又命卫士请李出来,再次与李作了长谈。黄说:从我们获得的消息判断,敌人不让我兵团西撤,先打我兵团是肯定的了……我兵团十几万人,陈毅主力30多万,如果集中来攻,我兵团必败。

尤以西撤途中,侧面受敌,随地应战,立足未稳,各个击破,最堪忧虑。请告刘老总(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注意,要其他兵团快点集结,迟了就会误大事。夜已深,但黄百韬毫无睡意,越说越激动。他告诉李以劻:“如果我被围,希望别的兵团来救是不可能的。

古人说:胜则举杯相庆,败则出死力相救。我们是办不到的。这次战事与以前战役性质不同,是主力决战,关系存亡。请告刘老总,注意激励各级战场指挥官,否则同归于尽,谁也走不了。

请你面报总统,我临难是不苟免的,请记下来,一定要转到呀! ”黄百韬意犹未尽,又说:“国民党是斗不过共产党的,人家对上级指示奉行彻底,我们则阳奉阴违……”黄百韬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李以劻心里清楚,他指的是邱清泉。

合围“总统”来信为时已晚

11月7日黎明,黄百韬匆忙率兵团部开始行动。但他没有侦察到华东野战军一、六、八、四、九纵等主力部队已从北面向他的第七兵团逼近,并抢占了运河上唯一的大铁桥。黄百韬好不容易于9日上午才过了运河,到了一个叫碾庄(又叫碾庄圩)的地方。

他命令兵团部暂停于此。碾庄圩位于陇海铁路北侧1公里左右,西距徐州约75公里。黄百韬刚安顿下兵团部,就接到报告,说解放军三四万主力正从西北约20公里的宿羊山地区跑步南下,直奔碾庄圩。另有一两万解放军主力,正从陇海铁路南面向碾庄圩疾进。

9日中午,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给黄百韬发来一份急电,是蒋介石的一份命令:“着该兵团在碾庄圩地区准备决战。已命令黄维兵团经宿县、宿迁渡过运河进行外线反击;又已令杜(聿明)副总司令率邱、李两兵团东援……”黄百韬立即在碾庄圩开会,向各军军长布置任务。

正在忙活之际,黄百韬又得悉第三绥靖区五十九军和七十七军两万余人已叛变投共,运河、不老河防线已土崩瓦解,解放军3个主力纵队已直插大许家、八义集,截断了陇海路,从而封闭了黄百韬兵团西撤徐州的通道。至此,黄百韬才恍然大悟,原来解放军已对他的兵团形成了包围圈,自己成了瓮中之鳖。

增援 被解放军牢牢截住

从11月10日黄昏开始,华东野战军对黄百韬兵团发动了全线进攻,彻夜激战,攻势非常凌厉。在南京的蒋介石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严厉命令杜聿明亲率邱清泉、李弥两兵团务必解黄兵团之围。蒋介石还给黄百韬写了一封亲笔信空投给黄。信上说:

焕然司令弟勋鉴:

此次徐淮会战,实为我革命成败、国家存亡最大之关键,务希严督所部,切实训导,同心一德,团结苦斗,期在必胜,完成重大之使命,是为至要。顺颂

戎祉

中正手书

各军师长均此

杜聿明尽管亲自上阵督战,还出动了飞机、坦克,动用了各种美式大炮,但进展不大。蒋介石一面通过电报、电话斥责邱清泉保存实力救援不力,一面派参谋总长顾祝同亲赴徐州督战。顾祝同一见杜聿明就问:“敌人不过两三个纵队,为什么我们两个兵团还打不动?”杜聿明说:“打仗不是纸上谈兵,画一个箭头就可以到达目的地。

况且敌人已先我占领阵地,兵力也陆续增加,究竟有多少,我也未搞清,战斗非常顽强,每一村落据点,都得经过反复争夺才可攻占。一到晚上,敌人又利用其夜战特长将据点夺回。故我邱、李兵团与黄百韬部虽相距仅20公里,但仍难越雷池。 ”

在粟裕指挥下,华东野战军打援部队拼全力阻挡住了邱、李兵团,而围攻黄百韬兵团的纵队则前仆后继,浴血奋战,激战至17日,将碾庄圩外围据点大部攻克。

战败 曾表示不想做俘虏

19日晚,华野集中5个主力纵队,对困守在碾庄圩的黄百韬兵团部及附近村庄的8个团进行最后总攻。激战至22日上午,碾庄圩被攻克。黄百韬率少数随从逃到六十四军军部。

六十四军军长名叫刘镇湘,军衔中将。该军和六十三军同属粤系,都是“老广”,和黄百韬较为亲近。黄百韬和刘镇湘见面后,神情沮丧,脸色蜡黄,坐了很久没有说话。吃了午饭以后,他对刘镇湘说:“我年纪老了,而且多病,做俘虏我也走不动,而且太难为情。我牺牲以后,别人还知道有忠心耿耿的国民党人,或可使那些醉生梦死的人醒悟过来,国民党或许还有希望。你年纪还轻,希望你能突出重围,再为党国做点事。 ”

这一年黄百韬已49岁,刘镇湘比黄小7岁,尚属42岁壮年。他对黄百韬说了一些安慰的话,并表示,自己也决不当俘虏。他还打开皮箱,把中将大礼服穿了起来,挂上勋章,穿上皮靴,对黄百韬和副军长韦德、参谋长黄觉说:“我们要准备成仁,为党国和总统尽忠。 ”

然而,蝼蚁尚且惜命。 22日下午,黄百韬、刘镇湘等又逃到了六十四军一五六师指挥所驻地吴庄。第二十五军中将军长陈士章、少将副军长杨廷宴等人也逃到了吴庄。黄百韬曾极其悲伤地对杨廷宴说:“这场大战,我有三个不解:一、我为什么那么傻,要在新安镇等待四十四军两天;二、我在新安镇为什么不知道在运河上架设浮桥;三、李弥兵团既然以后要向东进攻来救援我,为什么当初不在曹八集附近掩护我西撤?”说罢,黄百韬不住摇头长叹说:“不是天灭蒋(介石),而是蒋自灭呀!

……”

22日下午4点左右,解放军对吴庄发动猛烈进攻。激战至黄昏,全歼吴庄守敌,生俘六十四军少将副军长韦德和参谋长黄觉。

此时,黄百韬、刘镇湘、陈士章、杨廷宴等人在哪里呢?

说法1 部下说他自杀身亡

几天后,杜聿明接见了从吴庄逃回徐州的第二十五军少将副军长杨廷宴。杜问:“你知道黄(百韬)司令官的下落吗?”杨说:“22日那天晚上,黄司令官和陈士章、刘镇湘两位军长见情势危急,就各带一部分人突围。刘镇湘佩上勋章向敌人冲锋,战死了。

陈士章不知下落。黄司令官和我两人突出后,走到一茅棚附近,见四面都有共军包围,无法再走,黄司令官即举枪自杀,但并未断气,我又加了一枪。我将黄司令官掩埋后,钻空子跑了回来。 ”当时,杜聿明听杨廷宴说得非常生动真实,对黄百韬、刘镇湘为“党国”尽忠,感到十分敬佩。

想不到过了七年,杜聿明在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突然见到了刘镇湘和陈士章,一问,原来他俩和黄百韬从吴庄突围后都没有死。刘镇湘是当晚被俘的。陈士章则化装逃回了南京,蒋介石又任命他为新组建的第二十五军军长,部队开到福建布防,后来又被解放军所俘。杜聿明不禁对七年前杨廷宴“生动真实”的汇报心生疑窦。杨说刘镇湘死了,陈士章不知下落,而现在刘、陈都活得好好的,那么黄百韬是否真的“自戕”了呢?

说法2 被解放军击毙

碾庄圩国民党军七兵团兵团部被攻占后,新华社华东总分社社长康矛召亲笔写了一张条子,派侦察员飞马送给随军采访的记者黎明,要他“迅速查清黄百韬的下落”。黎明带着两名侦察员,花了一夜的工夫,查遍了黄百韬最后呆过的村子的所有部队及国民党军俘虏,寻遍了所有的工事和残存的房屋,仍未查到黄百韬的踪迹。

后来,黎明听人说,黄百韬逃到小黄庄东北的旷野里,撕碎了蒋介石最后空投给他的亲笔信后,开枪自杀了。但黎明并未找到佐证,只是听说而已。

1987年出版的、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著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第三卷(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一书中说:“……黄百韬逃至大院上,继续指挥残部作垂死挣扎。我军组织连续突击,至22日黄昏歼灭残敌,击毙黄百韬。

”1996年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战史》上说:“……20日晨攻占碾庄圩,聚歼兵团部和敌大部,黄百韬逃至大院上第六十四军军部继续顽抗。 21日晚,再度对六十四军所驻大、小院上发起攻击。至22日,全歼守敌,黄百韬毙命。 ”

那么,黄百韬究竟是被击毙,还是自杀?如果是被击毙,具体细节又是如何呢?看来,他的死因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后事 尸体被带回南京下葬

60多年后的今天,在碾庄圩附近尤家湖西北旷野上,竖着一块石碑,上书“中国人民解放军击中黄百韬遗址”,并有文字说明。而在南京的蒋王庙明朝岐阳王李文忠墓的后面,筑有一座“黄焕然之墓”,旁边还竖牌写有黄百韬的生平简介。

据说,杨廷宴回南京后,将黄百韬死讯报告了国防部,他们即派人按杨廷宴所说地点,将黄百韬遗体挖出后于1949年1月17日运抵南京。蒋介石下令为黄百韬举行隆重的安葬仪式,追赠黄为陆军上将,授予他“青天白日勋章”,以表彰黄对“党国”的一片忠心。

《中央日报》1月25日一版头条刊登了《黄故上将百韬将军安葬办事处启事》:黄故将军灵榇择定于1月26日安葬于南京太平门外曹古山。该山位于南京东北郊,解放后修建公路,平毁了山上的国民党军人公墓,黄百韬之墓亦被毁。现在位于蒋王庙明朝岐阳王李文忠墓后山脚的黄焕然墓,可能是改革开放后所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