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二胡独奏曲《江河水》的情感处理
论二胡独奏曲《江河水》的情感处理肇庆学院 马娃琳 指导老师 龙玉兰副教授前言
你看过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电影吗?你还记得《苦难的岁月》中,一个头插草标的女孩与妈妈生离死别的情景吗?那段凄凉痛苦、带有特殊颤音的舞蹈音乐就是《江河水》。《江河水》原是流传东北地区的一首民间乐曲,经原旅大歌舞团王石路等同志加工整理成为一首完整的双管独奏曲。后来,湖北艺术学院黄海怀同志又把它移植成二胡独奏曲,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二胡名曲。
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从不同角度和需要来解读这首名曲。有的说:是描写旧社会。有的说:是妇女受压迫,对着江河哭诉。还有的说:这是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等等。乐曲为演奏者和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像空间,体现了这首器乐曲的艺术魅力。那我们应该如何把握这首名曲的情感以及演奏好它呢?
一、《江河水》的由来 “辽宁鼓乐”是流传在东北辽南地区的一种民间器乐形式,其中有一首曲牌,名字就叫《江河水》。50年代初,由王石路、朱广庆和民间艺人出身的朱长安、谷新善根据这首同名笙管曲曲牌进行整理、加工将其改编成一首具有浓郁东北地方特色的双管独奏曲。
改编后的《江河水》由引子和三个部分组成。乐曲以悲愤、凄楚、激昂的音调,真切动人的情感,表现了在黑暗的旧社会,劳苦大众的悲惨遭遇和对统治阶级无比的愤慨。
二、黄海怀与二胡独奏曲《江河水》
黄海怀(1935-1967),江西省萍乡县人,我国著名的二胡艺术家。黄海怀自小酷爱音乐,喜欢看戏,常与科班吹鼓手交朋友,向民间艺人、学习二胡、笛子等乐器,受民间音乐的熏陶,是当地有名的“痴琴伢子”。
他的二胡启蒙者是萍乡街上一位姓余的理发师傅。建国初期,他踊跃参加业余文艺活动,热心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曾担任过萍乡县正大街业余剧团副团长,是剧团的主弦和教习,演出过不少配合土地改革等工作的剧目。在中学阶段,经过自学苦练,他的二胡汉宫秋月演奏提高很快,先后在学校、剧院等场合演奏《良宵》、《光明行》、《汉宫秋月》、《二泉映月》、《杜鹃哀鸣》等二胡独奏曲,颇受听众赞赏,在萍乡小有名气。
1955年,他考上中南音乐专科学校(武汉音乐学院前身),师从二胡演奏家周华林先生,专修二胡演奏。黄海怀勤奋好学,潜心研究,博采众长,形成了自己的演奏风格。他演奏二胡音色甜美、运弓流畅、韵味悠长,尤为善于表现具有浓郁地方风格的乐曲。1958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湖北艺术学院并留校任教。在教学中,他提倡:“拉琴要发自内心,要用全身心去演奏,要以情发音,以音传情,以情动人。”
1962年3月,黄海怀在参加首届“羊城花会”演出期间,听到了当时辽宁代表团旅大歌舞双管演奏家谷新善演奏的双管曲《江河水》,就被这首乐曲强烈的艺术魅力所震撼,久久不能忘怀,他决心要把它移植为二胡曲。在移植改编这首乐曲的过程中,黄海怀非常尊重原作,力求保持原作的风貌,在曲式结构、旋律进行和表现内容上都保持了双管独奏曲《江河水》的韵味。所不同的是,二胡独奏曲《江河水》,不论在调性上、旋律加花上以及演奏手法上,都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可以说,《江河水》的移植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典范。 《江河水》演绎了一个凄凉悲惨的故事:从前,有一对美满的夫妻,不幸丈夫被官吏们拉去服劳役,因遭受百般虐待,惨死在异乡。妻子闻讯后,来到送别丈夫的江边,对着滔滔的江水,遥祭亡魂,号啕痛哭,倾诉了对万恶的统治阶级的仇恨,并引出对往事的无尽思念...... 80年代,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访问上海,二胡演奏大师闵惠芬曾为其现场演奏该曲,小泽征尔听后感情无法控制放声哭道:“拉出了人间的悲切!”可见该曲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三、乐曲的分析二胡独奏曲《江河水》为带再现的三段体曲式结构,4/4拍,羽调式,其结构图式如下:
引子——A——B——A′
乐曲引子由三个乐逗组成的散板式乐句,旋律精练、概括、引人入胜。音乐开始二胡从低音起奏,然后连续四次四度上扬,有如江潮掀空,又似被压迫者心中滚滚心潮。中间旋律跳进至高音“6”达到了这段曲调的顶点音,加之强有力的弓法回转滑音和滑揉音的强烈效果音乐迸发出很大的感情冲击力量,完若惊涛拍岸,表现出人民愤怒的心声。然后旋律连续下行音乐显现出深沉和压抑的性质,透露出那孤苦妇女无依无靠,走投无路的心境。音乐进行中几处停顿,似哭素的间隙,又似悲愤的抽泣,预示着一场悲剧的来临。
乐曲第一段运用了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即由“起、承、转、合”四个乐句构成。
开始的乐句速度缓慢,旋律呈波浪式起伏,加上特殊揉弦和直音的交替使用音乐近乎人声,有倾诉性的音乐语气旋律音调显得凄凉而悲切。接着第二乐句曲调以十度音程向上跳跃,旋律线两次向上冲击,音乐显出悲怆激愤的性质,艺术感染力十分强烈。接下去,第三乐句其节奏顿顿挫挫,情绪抑抑扬扬,变化有致,对比鲜明,音乐透露出悲痛欲绝的情绪给人以哽哽咽咽,泣不成声之感。最后一个乐句是第一个乐句的再现,但为了音乐感情的发展和乐段结束的需要,在句末扩充了一个小节,使乐段首尾呼应,旋律的终止意味深长。
第二段由五个乐句组成。乐句句法采用了对仗的结构,上下呼应的乐句,好似一问一答,或自问自答。
音乐在语调表现手法上采用了富有民族特点的同主音转调方法,加深了曲调的感染力。在旋律上与前一段形成了对比的变化。形成了一、二乐段间在调式色彩、音乐形象和音乐情绪上的明显变化。整个乐段为弱力度(mp 至pp)进行,乐思为沉思的状态。加之演奏上虚虚实实的运弓走指,直音和轻吟慢揉的使用,更加突出了一派凄清荒凉的景象。使人仿佛看到那江边哭诉的妇女内心隐痛着,她思索着,仿佛似询问又像自问,却无处寻找慰籍,她被种种复杂的情绪缠绕着、烦恼着,心中的苦楚无处诉说。
乐曲的第三段旋律,是第一乐段变化再现。曲调以激烈的推进为开始,加之第二乐段情绪的铺垫以及二胡演奏在力度、速度上的鲜明对比变化,所以乐曲展现出激愤昂扬的情绪,使音乐曲调由哭诉、沉思一变为愤怒和声讨,表现出激昂、反抗的气质。开始的散板仿佛江河的闸门猛然打开、感情的洪流再也遏制不住,悲愤交集的情绪一泻而出。之后,通过各种二胡演奏技法的运用,将悲愤激昂的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最后,逐渐下行的旋律和渐慢的速度,使音乐又回到思绪万千的悲痛之中,乐曲在余音袅袅的凄凉意境中结束。
四、乐曲的情感处理《江河水》是一首令人心碎,也让人心醉的乐曲。它从另一个侧面演绎着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新婚刚过,丈夫就被抓去做劳役,一去几年不归。可怜的女子决定去千里寻夫,可在路上遇到回来的人,得知丈夫早已死去,她悲痛欲绝,来到数里相送,与丈夫分别的河边失声痛哭……知道故事的人相对少些,但并不影响对音乐所表达情感的领会和感受。
所不同的是,在一代一代后人的心灵期待中,孟姜女的故事有了一个相对满意的结局——孟姜女哭倒了长城八百里,还留下了让后人凭吊不已的望夫石。而《江河水》,则只是一个弱女子望着逝去的江河水无助而凄惨的哭泣,似乎那淘淘的江河水就是她倾泄不止的眼泪。这也是这首乐曲震撼人心之处。
与其他许多中国传统音乐不同的是,《江河水》不是《高山流水》那样带有描述性的音乐,也不是《二泉映月》那样带有叙述特点的音乐,而它完全是宣泄性的。一般而言,人心里有了痛苦情绪,宣泄了、倾诉了,心情就会好些,老百姓的话说:“哭完了,心里就好受点儿。”但《江河水》的宣泄,是宣泄过后更觉凄凉无助。这是一个未经后人加工的故事,还没有赋予这弱女子的哭声以任何“回报”。孟姜女的故事,让后人一提到她,就会想到她哭倒了长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故事的悲剧色彩,于是人们心中的某种“空虚”得到了弥补或安慰。而《江河水》中的弱女子,在失去丈夫这一突如其来的打击之后,呈现给人们的只有掩抑不住的悲愤和绝望。
《江河水》乐曲的结尾,不是女主人公哭过之后精神得到片刻的解脱,而是哭累了,是泪水哭干了。
乐曲结束了,故事无法完结,给人们留下的是对她以后生活的担忧。乐曲的三段中,前后两段是悲哀的哭声,中间短短的乐句是回忆。回忆什么?值得她回忆的东西太少了。那个时代几乎不可能有婚前的恋爱,只有极其短暂的婚姻,而这,不仅是主人公全部的感情归宿,也是她生活和生命的寄托。带着这种期待、梦想,她在孤苦中艰难的生活,就是等着夫君回来的这一天。可是等来的却是这样的噩耗,这对她的打击之大可想而知。所以回忆非常短暂,很快就被哭声中断。这前后两段的悲哭,前一段是有“准备”的,因为她来到与丈夫分别的河边,其哭声悲愤、痛苦。后一段,由于从片刻幸福回忆中回到现实,这巨大反差下,其哭声则更是凄凉、绝望。
从对乐曲的理解和情感处理上来讲,因为这首乐曲有生动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感情,表现了痛苦、思念、悲愤的情绪,所以我们在演奏时情绪绝不能无动于衷,如果仅仅把音符和符号拉出来或是单纯横仿双管的味道,那还不能达到扣人心弦的效果,我们还要用心去探求乐曲的内在情感,人物形象、特定意境和艺术造型。每一首乐曲都有它的创作背景和所体现的思想内容,我们演奏乐曲时,不能光停留在曲谱表面,要有深度的去分析它,进行二度创作。用自己的视角,用自己对人生的感受,对世界的感受,通过二胡把这样一个千古传闻的故事讲诉给大家。
由于乐曲本身所具有的民间传说,它为乐曲的感情表现提供了合理的联想依据。我们在演奏时,可根据以下情节展开联想:
引子:节奏自由 凄凉地
“天空灰沉沉、乌云密布、江水滚滚向东流,岸上的纤夫低头艰难地拉着沉重的纤绳,一步一滴血汗,挣扎着向前走……”乐曲由一个散板引子导入。开始出现在全曲最低音,使人感到非常压抑,然后连续4次四度跳进,似江潮涛涛,如心中的怒火冲天而起。然后旋律逐渐下行,回到极度的痛苦和悲哀的情绪之中。
段:悲痛、倾诉地“一位妇女哭着、喊着,疯了似地冲向江边!对着滔滔江水,声嘶力竭地放声大哭起来……”A段由“起、承、转、合”四个不对称乐句构成,4/4拍,羽调式。第一乐句旋律呈波浪型起伏,节奏沉重,速度较慢,哭泣的音调给人以悲凉之感。
B段:原速 若有所思地
“茫茫的江边,遥祭丈夫亡魂的妇女嚎啕大哭之后,面对滔滔江水悲痛欲绝,泪尽声绝、表情木然……”B段由羽调式转入同主音徵调式(记谱由降B转为C调)。采用“对仗”式的句法结构,旋律、节奏比较平稳。在调式、旋法、情绪上与第一乐段形成对比。自问自答式的音乐,好像是主人公在回忆过去,也好像是在苦苦思索着遭遇不幸的原因,但却找不到任何答案。她被种种伤心事缠绕着,内心无比的痛苦,却无处向人诉说。
A′段:悲愤地
“从回忆中回到现实的妇女再次嚎啕痛哭,表示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控诉了统治阶级的滔天罪恶……”A′段是A段的变化再现。音乐再次转回羽调式。
通过这首乐曲使人们联想到:江河水日夜流不尽,它是穷人的血泪汇成,江河水悠悠东去,它是黑暗的旧社会人民苦难的见证。
五、演奏技巧的运用
对于《江河水》的演奏,黄海怀特别注明:“本曲要求用民间揉弦演奏方法,才能达到预定的效果。有些音符不需要揉弦时标有‘~ ’(不揉弦)记号。”在《江河水》之前的所有二胡曲谱中,是找不到这个不揉弦的记号的,这是黄海怀在二胡演奏艺术上的又一创造。
《江河水》从演奏手法上讲有三个特点:
第一、左手压揉与不揉弦的手法相结合。压揉是以手腕为动力,掌关节上下牵动,对手指施加压力,以改变弦的张力,从而发出一种不对等的音波。它的演奏方法是:以手腕为动力,手掌上下牵动,大臂起支撑作用,但不可上抬,手臂起传递作用,手指触弦承启压力在弦上牵动。运动的方向与滚揉相反,先是手掌向下压,使发出的音略高于原按指音,接着手掌往上抬,减少手指的压力,使发出的音略低于原按指音,这样反复进行,便形成压揉弦的声音。它的特点是:音波不对等,靠手掌牵动的压力作用来完成揉弦,发出的音较为紧张、深沉、悲切,极富民族风格和戏剧色彩。压揉弦运用在《江河水》中是模仿管子“涮音”的特殊音响。
不揉弦,是用左手手指按在弦上纹丝不动,造成没有音波的、平直的音响效果。这首乐曲多数音不揉弦,出现两个“6”音时,第一个“6”不揉,第二个“6”用普通揉弦,其它音都是不揉弦,平直的。以上是本曲极为独特的演奏手法,会产生出区别于其它二胡曲的特殊艺术效果。
第二、上下滑音和回滑音的运用。在《江河水》中,上下滑音及回转滑音的运用追求体现一种北派的民间风格,滑音的运用强调快而刚劲,所演奏的滑音必须有棱角,不要把滑音的过程拉得很慢,或很柔软。因为这是东北地区的民间乐曲,如果把滑音拉得很慢,很柔软,不但不能表现乐曲的独特风格及其悲愤的思想感情,而且会破坏乐曲的音乐形象,并且将会与南方的风格混淆。
第三、运弓要有大幅度的力度对比,与揉弦及滑音紧密配合,使悲的更悲、愤的更愤。如第二段要和一、三段在力度上有明显的区别。
下面我就曲谱作一下简单的演奏提示:
引子:节奏自由 凄凉地引子的演奏出弓要有音头,揉弦音采用迟到揉弦的方法(即发音之后再开始揉弦)。颤指从慢速开始再逐渐加快。该曲的演奏有一个与众不同之处,即多数音不揉弦,只有“5、1、2”揉弦(5、1用压揉,2用滚压揉)。连续出现两个“6”音时,第一个“6”不揉,第二个“6”揉。
A段:悲痛、倾诉地
开始的“1”音用迟到揉弦的方法。第二乐句以大起大落的手法表现了女主人公抑制不住的悲愤心情,开始就以十度大跳把旋律带到全曲最高音,下行之后又连续两次向上冲击。演奏时,十度大跳一定要虎口先到位(即要有把位感)。“ ”中的第一个“1”音揉弦要强调,并与“6”音适当断开。第三乐句把音乐推向第一个高潮,“—5”的十度大跳,长达四拍的高音“6”以及抽泣的音调(标有颤弓处),表达出一种悲痛欲绝的情绪。
颤弓演奏时,出弓要有音头,然后渐强。顿弓不要拉得太短促,要有沉重和哭泣之感。第四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再现,乐曲再次回到凄凉、无奈的情绪之中。
B段:原速 若有所思地
因为这一段是主人翁若有所思的回想往事, 这是全曲力度最小的地方,所以演奏时要求用弱力度演奏,但发音不要太虚。
A′段:悲愤地
这一段是积压在心头的悲愤和怒火的总爆发。几下强烈的运弓和接踵而至的抖弓,节奏逐渐加紧,仿佛听到江水咆哮起来,压抑不住的感情像滚滚的江涛掀起万丈巨澜,悲愤的控诉在这儿达到高潮。所以演奏时,速度比A段稍快一点,情绪更为激动,运弓要开阔饱满,音量、力度波澜起伏。
在奏抖弓前的乐句要有渐紧渐强之感,为抖弓出现做感情的铺垫。奏至“ ”处时,则要用强烈的顿弓来演奏,每一弓都要有音头,而且扎实有力,表示出人民对黑暗势力的愤怒抗争。从“ ”开始,情绪逐渐转向平静,运弓及压弦力度渐弱,速度渐慢。最后一个乐句,则要拉得意味深长,结尾时要渐慢、渐弱,以幽远的余音来结束全曲,表现主人公拖着沉重的脚步,无可奈何地离开江边,她的悲惨身影渐渐地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之中,给人们留下了深深的思索和无穷的伤感。
结语
由以上分析可见,《江河水》的演奏难度不大,技巧并不复杂,准确表达作品内在思想情感的关键,是如何正确运用演奏技巧,并把技巧的运用与情感的处理有机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我们在练习时必须由审题、读谱和试奏开始,对作品进行仔细分析,分析作品的中心思想、各段的基本内容以及每个乐句的语气动向,甚至每个音的奏法,深刻体会作者表达的是怎样的思想情感,以及这种情感是如何变化发展的。这样,我们才能带着作者需要表达的情感去支配我们的演奏动作及技巧,通过相应的音响效果,形象地将生动的旋律传达给听众,使听众感到既是演奏者的肺腑之音,又是作者描写对象的真实再现。
上一篇: 赛马、江河水这样诞生
下一篇:二胡的几种特殊奏法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