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华董华春 天津援疆干部张卫华:谱写奉献边疆的青春乐章
12月17日,在新疆和田地委扩大会议上天津农业学院张卫华作为援疆干部优秀代表受到表彰。他连续三年考核优秀,连续两年被前方指挥部临时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张卫华是天津农学院园艺系青年教师,2010年6月受组织派遣来到新疆开展援疆工作。在和田地区策勒县农业局任职。进疆工作以来,他不惧艰苦,牢记使命,克服困难,扎实工作,甘于奉献,为援疆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出了显著成绩,得到受援地党委、政府和各族群众的肯定和称赞,2012年被天津援疆指挥部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初到南疆,高温干燥、风沙漫天,水土不服,语言不通,恶劣的环境使他嘴唇上火爆皮,上吐下泻,但他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一到岗位,他就马上投入到工作中。策勒县为典型的绿洲农业县,土地贫瘠,品种单一,种植技术落后,多方因素限制了农民增收。
看着勤劳朴实、辛勤劳作的维吾尔族农民,他内心很是震撼,也感受到援疆的意义所在,从此,援疆项目现场、设施农业建设工地、田间地头,到处可见他忙碌的身影,他成了各族群众家里的常客,成了百姓喜欢的的农业专家和贴心人。
策勒县蔬菜大棚建设、循环农业示范园区、食用菌科技示范园区及蓖麻乡村产业化四个援建项目成为首批农业援疆的重点项目。作为农业援疆项目的责任人,他在搞好调研的基础上,充分与当地相关部门沟通,确定了具体实施方案,为保证援建资金落实到位,他协助制定了完善的物资发放办法,对每批物资进行现场查验,并邀请质量监督局对部分指标进行检验,使采购物资符合要求,保障了资金使用效益和农民利益。
2011年10月他和当地同事一起完成了400座蔬菜大棚配套物资拨付,全部发放到农民手中。
在循环农业园区项目的建设中,他先后协助进行项目选址、整体规划和工程建设组织。两项目均面临工期紧、任务重的问题,为保证按期建成并投入运营,他一方面协调有关部门办理土地、环保、规划、工商税务及水、电等手续,保证了按期开工,一方面深入施工现场,对施工建设提出建议,与其他同志一起动手劳动,经常夜里十一点才回到住地。
目前天津策勒食用菌科技示范园区项目已完成353座温室的建设任务,其中200座温室栽培的香菇、茶树菇等已逐步上市。项目实施促进了当地农民就业并增加了农民收入,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得到了天津市领导和自治区领导的高度认可。
蓖麻产业化项目是2012年启动的产业扶植项目。为使项目落到实处,他积极与地区农业局、南开大学蓖麻工程中心及各乡镇沟通协调,做好前期宣传动员,召开县乡两级技术人员培训会、种植现场会等,发放宣传资料两千多份,培训县乡两级农业技术人员85人次,七乡一镇共种植1.3万亩。在全县完成种植后,他经常与技术人员一起到田间,查看生长情况,指导农民及时灌水、施肥、间苗及定苗,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作为技术干部他把自己的专长所学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策勒县农业发展,结合工作组党支部开展的走基层活动,他能够面对面与农民交流,针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场指导。入疆两年来,他走遍了平原乡的每一个村,他与乡镇农技人员和农民成了朋友。
他把自己的工作体会与工作方式、方法与他们分享,向他们介绍当前农业生产发展的趋势和近年出现的农业新技术。一次,他发现县农业技术中心实验室有部分仪器因为技术人员没有掌握使用方法而未得到利用,他便结合操作将操作规程介绍给技术人员并赠送了自己携带的实验教材,使实验室的分析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2011年他参与完成和田玉枣标准化生产基地项目申报(100万元资助),建立500亩核心示范区和2000亩辐射区,极大提升果品品质,提高了经济、社会效益。2012又完成申报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30万元资助)目前已开始实施。
针对蔬菜种植品种较为单一的问题,自2010年他便开始自费为当地引进新的蔬菜品种,目前已引进包括彩色辣椒、黄色番茄在内的16个蔬菜新品种,在当地进行了适应性栽培试验,其中两个品种表现较好,正在进行推广。
张卫华还承担着援疆指挥部联络员工作。项目进度、汇总,材料、信息、动态上报,项目对接、资金申请,档案收存等,他从没有怨言,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了天津援疆干部的良好形象,谱写着奉献边疆的青春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