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市长王伟成接受人民网和本网联合采访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明天就要召开了,这两天有很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走进人民网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今天走进人民网的是我们的一位老朋友,全国人大代表、常州市市长王伟成,王市长,您好,首先您和网友打声招呼。 [10:01]
[王伟成]:各位网友,大家上午好。 [10:02]
[主持人]:今天我们有一个特别的主题,叫网络问政与民生答卷。我们想听听常州在“十一五”的新变化以及“十二五”的新展望。据我所知,您是网络上的一个名人了,您的ID,常州的市民大多数都知道,并且去年您和网民互动的一些故事还被写入2010年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您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10:03]
[王伟成]:我认为我们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首先就要问政于民,就要能够广泛地听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实的声音。而网络,是和人民群众沟通的一个最最直接、最最真实、最最有效的渠道。我在这几年上网和广大网友交流的过程中间,有三点体会: [10:04]
[王伟成]:第一,网民就是市民。网络是虚拟的,但是虚拟背后是实实在在的人,是生活在我们这个城市里面的实实在在、普普通通的居民。广大网友对自己所生活的城市的感受也是最直接、最现实、最客观的,他们反映的问题常常很具体,大多和自己的切身利益有关系,有些事情在一些人看来似乎是小事,但是对每个老百姓来说,都是大事。
我和广大网友保持一个很好的沟通和交流,我经常发表一些通报,周围有一些同事提意见,你是市长,要解决的事情很多,怎么解决网民的问题呢?后来我回答说,连老百姓提出的这些具体问题,一个市长都解决不了,你这个市长有什么资格去抓大事呢?所以,我们从2008年开始起,我们成立了每周一报,市政府办公室有三位同志,把网上常州网民、市民对我们政府反映的意见集中起来,集中起来以后一周给我和副市长报一次,报了以后,我在他们的每周一报上,就会提出一些要求和做出一些批示到政府的有关部门。
这些部门拿到批示以后抓落实和整改。一个月有四周,我们把四周的每周一报落实情况编成每月一告,就是每个月网民反映的集中问题,领导是怎么批示的,下面怎么落实的进行反馈。每周一报大大促进了政府工作的改进,也促进了好多网友问题的解决。
后来我又发现,一周、一月,有的事情还没有结果,所以我们又有了每季再报,一个季度把前三个季度没有解决的事情再去落实,再把结果报一下,再到每季再报。我们累计收集的网民意见500条,条条有答复、件件有落实。
例如我们在进行城市道路综合整治改革的时候,有的网民反映我们政府不能只管景观道路的整治,还应该关注千家万户百街小巷的改造,我们觉得这个很有道理,所以我们立即制定了一个整治改造的计划,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对全市388条小巷进行了全面改造。
另外,我们的网民反映我们的公共厕所数量少,管理差,还收费,所以我们根据他们的意见提出了公厕改造的三年计划,对全市所有公厕改造了一遍,新建了150多座,全部免费。我们在做好市长与网民平台的同时,还开通网络发言人的网站,76个机关部门在线直接回答网民的提问,网站运行半年以来,已经回复网民提供2718件。回复率达到97%。 [10:12]
[王伟成]:第二,网民就是朋友。作为市长,我当然想接触更多的市民,与他们交朋友,但是我们常州有500多万人口,我不可能跟他们每个人直接沟通和交流。因此,通过网络,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难题。我在网上结交了一大批的网民朋友,与他们之间经常进行平等的沟通交流,彼此增加了了解、友谊和互信。
几年来,我体会到绝大多数网友都是通情达理的,而且我们的网民现在也越来越成熟,他们关心的问题、提出的问题,大多出于对这个城市的热爱,很多都事关常州的发展。
比如2007年搞第一条快速公交BRT的时候,当时认识很不统一、很不一致,网上讨论得非常热闹。当然也有一些人对这些做法有意见,后来我就把为什么建设BRT,BRT的优点在哪儿,缺点在哪儿,缺点怎么改进的,建成以后有什么好处,在网上和大家达成一致。结果BRT建成以后,对常州的交通产生了非常重大的作用,也得到广大市民和网民的支持。 [10:15]
[王伟成]:今年人代会召开,我做完政府工作报告以后,收到一位网友委托记者送来一束鲜花,鲜花里有一张卡片,上面写着“常州市长人民选、当好市长为人民、感谢有你,龙城留香!”,我很感动,我把它当成网民朋友对我的信任。 [10:15]
[王伟成]:第三,网络就是桥梁。由于信息不对称、沟通渠道不畅通,政府对老百姓的诉求有的时候难以全面的了解,市民对政府的决策有的时候又难免产生一些猜疑和误解,网络为我们架起了一座桥梁,就是理解之桥、友谊之桥、沟通交流之桥。
通过这座桥梁,我们解决了经济发展、改善了民生、环境建设中的一大批问题。比如城市建设、城市管理中间,老百姓关注很多,尽管这几年做得不错,但是有不少问题。后来我们开展了一个活动,“我爱我家、城市管理百人找差团”,这个找差团有100多个人参加,我们在网上进行招标,网民们参加,大家的热情很高,我们有5个人一组,到市区范围一条一条过,把所有问题找出来,先后找到了7000多条,全部在网上进行公示,公布整改方案,问题解决了,再组织网民组成验收团,进行验收。
这些问题基本上都得到了解决。后来这些做法影响了一些政府部门。环保部门组织了一个“环保关系你我他,恳请市民找差”的活动,在网上全部开展。 [10:19]
[主持人]:您刚才谈到了三个看法,我觉得是顺应了现在的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现在网络问政,一方面互联网是一个沟通的桥梁,另外一方面,也为领导干部提供了许多决策的参考,就像您说的找差团一样。 [10:20]
[主持人]:刚才您在谈话的时候提到了BRT,我觉得特别的亲切,一谈到交通问题,很多大城市都非常头疼。常州在缓解交通方面有自己的一套,作出了自己非常大的成绩,前不久在全国城市交通问题的研讨会上,您作为唯一的中心城市作了发言,能不能在这儿再简单地给大家介绍一下。 [10:21]
[王伟成]:交通拥堵问题,在我们全国带有普遍性,据我的观察,几乎每个城市都有拥堵的现象。当然,我们常州也不例外。但是,我们2008年开始,我们通过这几年时间的努力,常州的交通拥堵问题有了一个根本性的改观。
群众对我们交通满意率达到89.8%。现在说常州在交通拥堵的问题上怎么解决,我简单一点说15个字“抓理念、抓规范、兴公交、强管理、靠民众”。我简单来说说,抓理念,就是要确定现代交通的新理念,交通就是经济、交通就是民生、交通就是文明、交通就是形象。
抓规范,就是要从优化城市的路网入手,构建与现代化大城市相适应,从根本上解决交通拥堵的路网体系,就是把道路的网络建起来,这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兴公交,就是要全面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改变人们传统的出行方式。
我们从2006年开始谋划,2007年正式开始了一场公交革命,就是要解决一个问题,公交姓什么,公交姓“公”,是公益事业,所以要政府投资,公交姓“民”,它是要为普通老百姓服务的,所以我们实行了低票价格。
我们的票价是1元钱,刷卡6毛,上了BRT以后,不要再付钱了。我们每年政府贴2.5-3亿人民币。公交要快速,不能拥堵,公交要姓“和”,要和谐公交。公交战略实施了几年以来,公交的违规,市区公交出行率从05年的8.9%提高到10年的25.8%,我们是优先发展公交的城市,所以加强管理,关键是搞好科学管理,确保畅通工程实施到位。 [10:23]
[王伟成]:最后,还有一条,很重要的是城市的管理要真正到位,还要靠民众,靠全体人民的参与,要全体人民的支持,要提高全体人民的文明公交的意识。 [10:24]
[主持人]:正像您刚才谈到的网友一样,刚刚开始充满了质疑,但是政府下这么大力度办这个事儿,确实看到路通了,所以民众也支持了。住房问题是今年两会的一个热点,人民网在两会之前做了一个全国的网民调查,住房和房价问题是今年全国最关注的一个重大热点问题,听说常州的住房保障工作做得非常好,李克强副总理在去年到常州进行工作考察的时候还给常州市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10:25]
[王伟成]:在我们住房保障这个问题上,我认为这是改善民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常州“十一五”期间在住房保障问题上跨了一大步,做到住房保障全覆盖,凡是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每个居民家庭可以全部享受到住房保障。
做到这一条不容易,我们的体会有五条。第一,要更新理念,在住房保障问题上,也要确立三个新的理念,第一个理念,就是小康不小康,首先看住房。住房无保障,不能算小康。第二个理念,就是住房保障一头连着民生,一头接着市场,这项工作做好了,不但改善民生,而且能够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第三,确立一个理念,人人有房住,不是人人买房住。居者有其屋,不是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产权的住屋,这个理念要有。第二,要建立体系,建立一个具有常州特色的人人有房住的住房保障体系。
我们这个体系是什么样的体系呢?第一条,全覆盖。就是以保障人人有房住为目标,城区范围内人均住房在18平方米以下,人均收入低于平均收入的80%的家庭,这是去年以前,今年是百分之百,只要低于平均水平的全部列入保障范围。
第二条,分层保障全部落实,我们分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低保低收入群众人均住房18平方米以下,都是用实物配租和租金补贴的方式实施廉租房,我们廉租房租金标准很低,买一平方米,一个月一块钱。另外,较低收入群众,我们提供经济适用房。
第三,经济适用房买不起的,廉租房条件不符合的,这些人群我们给他们提供公共租赁房,公共租赁房的标准比廉租房高一点,但是比市场便宜得多,常州每一个月公租房收3.5元每平方米,廉租房1元,市场上是7元左右每平方米。
第四个层次,外来务工人员、就业人员,一般为这部分人群提供公共租赁房,由公立园区负责建设,租金标准是一个晚上11.5元,就业人员每个月一平方米4.5元。另外,制度衔接可以互转,居民收入情况和住房情况的变动,我们会根据保障要求进行调整。 [10:31]
[主持人]:不够保障房的限了,可以去租房。 [10:31]
[王伟成]:经济适用房不符合了,可以廉租房,廉租房也可以转到经济适用房,根据你的收入进行变化。第三个,探索住房保障新路子,保障房关键是来不及造,我们是六管齐下。通过新建、分散配建、定向代建、批量收购、零星收购、园区自建等办法解决公共住房的问题。
第三个,拓宽融资渠道。第四个,实施货币化补贴。第五个,强化保障房管理。当然,我们还要创新公积金制度,提升老小区改造等等。这些都是住房保障采取的一系列的重点措施。
最后,我们还探索了一个新机制,逐步建立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市场运作、具有保障性质的公共租赁住房的运行机制。今年,我们又加了一条,第五条,提升水平,让更多的人享受更好的住房保障的服务。总的来说,我们一个是扩面,一个是提标,扩面,就是我们住房保障的面扩大了,门槛放低了,原来是平均收入的80%,现在是100%,平均收入以下的,就可以全部享受,提高标准,原来经济适用房每户补贴是补八万,现在补十万。
通过提高补贴标准,通过扩大受益面,使我们有更多的中低收入群众全部享受到住房保障。 [10:35]
[主持人]:这确实非常不容易的。最近这两年,特别是去年以来,咱们都在说一个话题,就是城镇居民的幸福指数和老百姓的富裕程度已经逐步取代了GDP的指标,看这个城市,好不好,很多人都在关注老百姓过得幸福不幸福,老百姓兜里的钱多不多,老百姓的富裕程度。从常州来讲,怎么样转变经济结构,改善民生,让老百姓富裕起来,常州还有没有死角? [10:36]
[王伟成]:常州是属于长三角比较发达的地区,是“苏锡常”经济板块的一个城市,应该说我们这个城市总体上的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是比较好的。就2010年来说,人均GDP超过1.2万美元。我们在2007年实现了以县为单位的全面小康。
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进入“全国地级市相对富裕城市”的前十名,从这个角度来说,常州比较富裕,但是平均数并没有代表大多数。统计数,也不能全部反映老百姓的真实情况。
就从我们常州来说,我做了一个统计,我们还有相当一部分的群众离“富裕”这两个字很遥远。我统计了一下,生活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城乡居民还有六万多人。我们最低生活保障线就是每个月人均收入410元以下的,人均在以下的还有六万多人。 [10:39]
[主持人]:对这批人,政府怎么样拉一把呢? [10:39]
[王伟成]:不只这么多,还有边缘群众,边缘群众困难的还有六万多,这两类人群以外,还有老区困难群众、知识青年、失业人员、住房困难家庭、困难职工、困难残疾人、困难老年人和大病困难群众,加起来有十类群体,十多万人。
所以我们在考虑,这十多万人如果不脱困,如果他们不能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我们的小康就不全面,我们就不能成为富裕地区,也谈不上基本实现现代化。所以这几年,常州市委市政府理出了一个思路,在民生问题上,一定要两手抓,一手抓富民,一手抓帮困。
一手抓富民,我们主要是围绕七年倍增计划,人均收入七年增加一倍,采取措施千方百计增加人民群众的收入,为富民提供坚实的保障基础。但是,我觉得更艰巨和重要的是第二手,一手抓帮困,帮助刚才讲的生活困难的群众脱贫。 [10:42]
[主持人]:让他们自己有致富的能力。 [10:42]
[王伟成]:我们在实践中做到了八个字:“保障、救助、帮扶、转化”。所谓保障,就是要全面落实以最低生活制度为基础的生活保障体系,使困难群众人人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学上、有医疗。 [10:43]
[主持人]:这是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10:43]
[王伟成]:第二条,救助,就是要进一步完善以政府救助为主体、社会救助为补充的特困群体的救助体系。我们这个救助包括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和特困残疾人救助、特困老年人救助、大病困难群众的救助,大病的困难群众去年慈善基金救助八百多万。
第三条,帮扶,就是要加大对弱势群体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帮助他们克服生活中的困难,共享发展成果。第四,转化,就是要从输血向造血转化,帮助困难群众脱贫,摆脱贫困,走向富裕道路。怎么样转呢?一是发展集体经济来转化,二是扩大就业来转化。
我们常州做到了两个“零”,一个是零就业家庭,就是在城区困难群众,家里有就业能力和意愿的,至少安排一个人就业。第二,困难群众家庭,有劳动力转移的条件和意愿的,至少帮助转移一个人。
另外是通过创业,创造条件创业,还有通过教育来转化。贫困子女接受了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成功就业,就是家庭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所以我们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帮助困难职工家庭子女和困难农民家庭子女能够读书,然后就业。贫困家庭的毕业生的就业在常州达到了100%。 [10:46]
[主持人]:我们任何一个地区也好,一个城市也好,或者整个国家也好,让老百姓日子过得好起来,生活能够幸福起来,其实是我们经济发展的一个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这么长时间里听了王市长讲了很多我们常州方方面面的事情,刚刚开始谈到网络,从网络谈到民生的话题。
今年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主要讨论的一个焦点问题就是十二五的规划纲要,展望“十二五”以及未来一段更长的时间,您认为人民满意的常州的社会是什么样的? [10:47]
[王伟成]:我认为人民满意的常州:第一,人民群众的收入要增加,日子要过得一天比一天好,而且要共同富裕。钱要挣得多一点,家里日子好一点。第二,环境要优化,天要是蓝的,水要是清的,地要是绿的,空气要是清新的。
一个非常适宜人居住的环境。第三,社会要安定,要和谐,要有安全感,而且我们常州要成为一个和谐的大家庭,大家在这里相亲相爱,和睦相处,达到和谐社会、其乐融融的局面。我想,我们通过“十二五”的努力,应该在这个方面做得更好一点。 [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