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兆南师承 台湾相声大师吴兆南 开创蒙古烤肉吃到饱天下
“蒙古烤肉是我创作的喔,只有这一件是我独创…”吴兆南大师说。
上台可以一口气背出满汉全席108道菜名的相声大师吴兆南,下台依然和开口这一行脱不了关系。1951年独创蒙古烤肉,打造台湾吃到饱餐饮形式;会说会唱、会吃会做,84岁的吴兆南压箱宝还有很多,且听他慢慢道来…
起名蒙古烤肉,添加佐料调味
“蒙古烤肉是我创作的喔,只有这一件是我独创。”谦称相声都是集体创作的吴兆南说。1951年,他在萤桥旁、淡水河边开个茶棚,想卖烤肉营生,又名“巴比Q”,因为当时“北京烤肉”听起来像匪谍;叫“北平”也不适合,因此起名“蒙古”,离那地方(北京)愈远愈好。
刚过84寿宴的相声大师吴兆南,脸色红润、双目伶俐黑亮,身着深蓝长袍褂子,嗓音浑厚且中气十足,在写下台湾近代艺术史相声传奇外,一生也和“蒙古烤肉”紧紧相系。
吴兆南说,其实蒙古也没这种烤肉。蒙古烤肉起源于成吉思汗西征时,士兵行军,以砖石为炉、枯枝为柴,杀了牲畜,生烤其肉,只沾些盐巴调味;台湾加9种佐料,是他开始的。
烤肉吃到饱,蒋经国都光临过
他笑着说,刚开始时,每种肉都卖3块钱,论盘计价,结果没人上门,干脆改成1美元吃到饱(兑换当时台币34元),一举打开台北烤肉市场,也成为最早的吃到饱餐厅,烤肉的大锡烤盘,也是他画出来请人打的。
鼎盛时,蒋经国都来过。各外国使节穿西装礼服,优雅走过小草原间的石阶,在月色下就粼粼河光大吃烤肉,河堤旁停满各式礼车,他们还养1只狗,叫哈利,负责叼着灯笼,领客人入席。
烤肉盘火锅盖,他设计改良的
中秋过后,增加卖涮羊肉,锅子也是吴兆南改良设计的,把东北铜锅改为外层镀锡,并在烟囱炉口增加一个小盖子,好控制火候。作料有虾酱、麻油、酱油、料酒,麻酱、辣油、糖水、姜蒜及酸醋等,配菜有菠菜、冻豆腐、鱼丸、粉丝等,烤肉烤得两面微黄而不老,涮肉能涮得嫩而不生。
吴兆南说,河边天灾多,台风时水淹上岸,有同事一不留神被大水冲倒,他一个箭步跳下去救人,“水流太急,一下水,我就不认识我了。”他赶紧抓住岸边的竹竿,同事则被狗救上来,眼看着锅、炉、肉片等家当随水漂走。
水退后,满目疮痍。吴兆南说,当初的人事,早各自东西,但他每次回台湾还是会绕去同安街底看看,那块30几年前是公园预定地,现在还空着荒芜的“台湾蒙古烤肉”发源地。
萤桥卖烤肉,因缘际会说相声
巴比Q事业却另有转折,某天贵客临门,第一饭店徐三老板,请他移师到第一饭店顶楼开业,当时是全台最高的大楼,高10层,由明星李丽华剪彩,一开张就供不应求,到晚上10点还有本省老太太盛装打扮,搭电梯来看台北夜景,还成为观光手册上的台北景点,后来着火了,餐馆再陆续迁移到土地改革馆顶楼及顶好。
吴兆南说,萤桥除了卖烤肉,也是说相声的起点,桥街边曾有一个万和酱油,老板叫马继良(元大证券马志玲父亲),他开了个萤桥乐园,演话剧没生意,想改说相声,挂榜招贤,就来了陈逸安、魏龙豪,当初为了吃饭才演出,之后受邀上广播电台,因缘际会开启“上台一鞠躬!”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