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时璋素材 梁栋材教授荣获首届贝时璋奖

2017-11-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生物通报道:早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化学系的梁栋材教授是我国最早从事蛋白质晶体结构研究的科学家之一,他1967年回国后与与几位志同道合的科学工作者一起,经过充分酝酿和准备,组建了"北京胰岛素晶体结构研究组".奋斗三年,终于在1969年底完成了2.5埃分辨率的猪胰岛素晶体结构的测定,使我国跨入了国际蛋白质晶体学的研究行列.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为表彰梁栋材教授,特将首届贝时璋奖颁给了他,同时获得贝时璋青年生物物理学家奖的是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孙飞.兰州大学生物物理所教授武一.北京大学副研究

生物通报道:早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化学系的梁栋材教授是我国最早从事蛋白质晶体结构研究的科学家之一,他1967年回国后与与几位志同道合的科学工作者一起,经过充分酝酿和准备,组建了“北京胰岛素晶体结构研究组”。奋斗三年,终于在1969年底完成了2。5埃分辨率的猪胰岛素晶体结构的测定,使我国跨入了国际蛋白质晶体学的研究行列。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为表彰梁栋材教授,特将首届贝时璋奖颁给了他,同时获得贝时璋青年生物物理学家奖的是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孙飞、兰州大学生物物理所教授武一、北京大学副研究员魏朝亮。

据科学时报报道,作为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的最高荣誉奖,贝时璋奖主要奖励在我国生物物理学研究领域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会员,贝时璋青年生物物理学家奖主要用以表彰在我国生物物理学研究领域作出突出成绩的青年科学家(年龄35岁以下的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会员)。

以上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参评者需要2名以上学会常务理事/专业委员会主任或6名以上理事书面推荐。每次评选出贝时璋奖得主1人,贝时璋青年生物物理学家奖获奖者1~3人。根据生物物理学学科特点和科学评价的需求,奖项评选不单纯以学术论文为标准,同时综合考察参评者为我国生物物理学发展及重大成果作出的突出贡献。 附:

分子生物物理学家----梁栋材 (Dongcai Liang 1932-) 男,1932年出生,1951年,梁栋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山大学化学系。1956年,梁栋材被选派到苏联科学院留学。他以自己的刻苦和勤奋,用三年半的时间便完成了四年的学业,以优异成绩获得副博士学位。

1960年4月,他带着精心收集的大量资料回到祖国。 梁栋材回国后,立即投身于建立和开展有机化合物X射线晶体结构研究工作。他首先和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人员一起建立了我国第一套用于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的程序库,并带领研究组的同事们测定了一批有机化合物的晶体结构。

60年代初,一个新兴的学科——蛋白质晶体学诞生了。为了跟踪这一领域的发展以便尽早在我国开展蛋白质晶体结构研究,1965年底,中国科学院再次派梁栋材赴英国学习,他先去英国皇家研究所,随后转到牛津大学D霍奇金(Hodgkin)教授的实验室从事生物大分子晶体结构研究。

1967年初,梁栋材回国,他与几位志同道合的科学工作者一起,经过充分酝酿和准备,组建了“北京胰岛素晶体结构研究组”。

奋斗三年,终于在1969年底完成了2。5埃分辨率的猪胰岛素晶体结构的测定,使我国跨入了国际蛋白质晶体学的研究行列。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梁栋材被推选为北京胰岛素晶体结构研究组的代表和先进个人出席了大会,并受到党和人民的奖励。不久,梁栋材被委任为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蛋白质晶体学研究室主任。

1980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83—1986年梁栋材担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长。1986年起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他是第二届和第四届全国生物物理学会理事长,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兼职教授。

20多年来,他带领他的研究集体多次承担了国家和中国科学院的重大研究课题,出色地完成了各项研究任务,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和科研成果奖等多项奖励。

作为科技界的优秀代表,他先后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会、第十三届和第十四届中央委员。 梁栋材的科研活动是与中国蛋白质晶体学的创立和发展同步前进的。

他的主要贡献和成就是: 一、创立我国第一套用于小分子晶体结构分析的程序系统,为我国小分子单晶结构分析的发展和后来的生物大分子晶体结构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2。

5埃分辨率三方二锌猪胰岛素晶体结构的测定。这一研究成果荣获科学大会奖和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梁栋材本人也获得科学大会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 三、组建蛋白质晶体学研究室,确立生物大分子空间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研究方向; 四、胰岛素空间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研究。

梁栋材带领课题组经过艰苦努力,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为我国的夷岛素研究能继续占领并保持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一席之地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分子密堆积法在蛋白质晶体结构分析上的应用。

梁栋材提出的分子密堆积法使结构分析和计算过程大大简化。目前,梁栋材正带领他的研究生和同事进一步验证并完善这一方法,以使之成为生物大分子结构分析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