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然、固执的许建军书法世界
2013年7月3日傍晚,接到吴建军电话,电话那头,一贯平稳的吴建军很有些激动:许建军行书作品入围“农行杯电视书法大赛”决赛了!哦,好啊,正常的......我的平静估计让吴建军有些惊讶。水平早就到了,成绩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怕吴建军误会,我加了一句。
确实,在如皋书坛,三位“建军”——张建军、许建军、吴建军是一道明亮的风景:都搞书法、水平相当、个性鲜明、名字一样,这么多共同点集于“建军”,大概在全国书坛也是绝无仅有的吧。不过,在这三位“建军”中,我们书友圈内谈论最多、最“显眼”的就是:许建军。原因有点“囧”——老不出“成绩”!
认识许建军十年了。那是2003年的一次网络际遇。当时,赋闲在家的我经常在网上混,忽然,有一位自称“许建军”的网友给我发了“书法江湖”的“站内短信”,联系上之后,我立即去他家拜访——见如故,相见恨晚,方圆两公里的小城,直线距离不到一公里的他家我家,我们竟然是通过网络认识了!
话题基本集中在书法。身为银行高管,许建军的工作之忙可想而知。然而,对于书法,他的见解与深度,风格与取向,技巧与取法,灵动与平和,身材与神采......这些“书与其人”的因素层层叠加在一起,让我一下子就联想起古人写竹的那些诗句: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
(王安石《与舍弟华藏院此君亭咏竹》);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板桥《题墨竹图》); 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徐庭筠《咏竹》)。
许建军形容清癯,一度若不胜衣;许建军书法清高坚劲,取法集王圣教序,而不落俗套;许建军神态安和,而发语尖新;许建军身处繁忙,而时见悠闲;许建军老不出“成绩”,而依然故我笔耕不辍......现在,许建军用“成绩”讲话了,用一句网络语:他“火”了!
我问:什么时候去北京参加决赛啊!他淡淡地回答:还不知道有没有时间去。这种态度让我回味,让我把目光再次集中于我所收藏的那些他自称“不成熟的、不必收藏”的作品上。作为老熟人、老朋友,对于早已熟悉的他的书法,我竟像有些话要说了。
随着对支离破碎的“个性”的逆反,最近几年,书坛的时尚主要集中于“风清气正”的“二王书风”,这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好比高考,参加者众多,而应卯者寥寥。似乎很幸运,许建军走的就是这路书风;然而很不幸,许建军走的就是这路书风。
许建军并非以“二王书风”的技法为基础,去“翻译”出另外的字体,最近几年,这样的作品终于形成了流行的“展览体”而很容易“出成绩”。许建军是纯粹的“二王”面目,这与那些崇尚二王、跟风学步的初学者在面目上有所相似,因而,评委一旦没留神,就会晃眼错过他那非常纯正、也看似平常的作品,许建军“杯具”了:装满水的杯子与空杯子有时候看上去很像!
于是,有人开始给他提建议:你应该写一写隶书,你应该写一写草书,你应该多一些拼贴......许建军总是微笑着:不急,有时间写写字是一种“文化休息”,何必那么累心啊......然而,许建军并非对什么都那么“淡然”。早在2006年,许建军就给我们“东皋雅集”的朋友们做过一次长达三个小时的笔法讲座,从“关注笔法”、“笔法的主要作用”、“笔法的核心内容”、“书法艺术中的笔法要求”等方面细细讲解、提笔示范。
“不就是拿毛笔写字嘛,一个用笔,哪来那么多讲究?”,有人嘀咕。
不!许建军展露出他的“固执”:“不能深刻理解用笔,书法就不高级”,他反复强调着。
“你高级,可你怎么不出成绩呢?”说话的人总是有的。
“呵呵,何必那么累心呢”,许建军又恢复了他的“淡然”。
纵观十年来,不管是“出成绩”前,还是“出成绩”后,许建军总是那么“淡然”,也时常展露出他的“固执”。“固执”的许建军和他的书法世界,“淡然”的许建军和他的书法世界,这极其矛盾的两点结合在一起,就是真真切切的许建军。“孰是孰非?弹指一挥”,我想,许建军会这么说。 许建军,许建军,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