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锋书法家 杨东志:邓小平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钱锋先生书法鉴赏
“形象酷似邓小平 书法直追设计师” ——再说钱锋的邓体书法 □杨东志 “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每每看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这首赞美“杨风子”(即杨凝式,承唐启宋的著名书法家)的七言绝句,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好友——邓小平特型演员、作家、著名军旅书法家钱锋。
钱锋,1958年1月出生于浙江省高淳县,大学文化,中共党员。曾工作于浙江人民广播电台、昆明军区《国防战士》报社、《东海民兵》杂志社。
先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警卫区党委委员、中共高淳县县委常委、高淳区人民武装部政委、高淳区公安局政委。钱锋自幼爱好书法,书法作品多次参展获奖,并被报刊发表。
2012年8月16日,在中国陶都宜兴徐悲鸿纪念馆成功举办“《春天的故事》——邓小平特型演员钱锋书法陶刻作品展”,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现系国家一级书法师、世界书法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苏省大众文学学会副会长、江苏省文联书画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春天的故事”艺术馆馆长、南京将军书画院院长、世界书法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研究院理事。
南京作家协会会员、南京公安文联常务理事。
因神形酷似伟人邓小平,参加过多部影视作品拍摄和大型演出,受到全国观众和国际友人的一致好评。加之钱锋的“邓体”书法炉火纯青、出神入化,故被人们称赞曰:“形象酷似邓小平,书法直追设计师”。 钱锋诸体皆能,擅长行书,精于“邓体”。
故而,在这里笔者再次对其“邓体”书法予以赏析。 钱锋的“邓体”书法用笔老到。 清代学者、著名书法家程瑶田曾说:“书成于笔,笔运于指,指运于腕,腕运于肘,肘运于肩。
肩也、肘也、腕也,指也、皆运于右体者也,而右体则运于左体。左右体者,体之运于上者也,而上体则运于下体。下体者,两足也;两足着地,拇踵下钩,如履之有齿以刻于地者,然此之谓下体之实地。下体实矣,而后能运上体之虚。
”钱锋书法用笔的精到,可以用一个“柔”字来概括,同时又“柔中有刚”。他的“用笔”,关键在于“运腕”。所谓“运腕”,即以手腕为动力,援笔而行。他的所谓“运腕”,不只是限于“平腕”的摆动,还有诸如“提、按、扭、转”等等“四面八方”的转换。
也就是说,他的“运腕”之“动向”,是多层面、全方位的。笔者认为,这是因为在汉字的点画书写时,都有着不同的“方向”,故而钱锋便练就了“八面用锋”的基本功。而且,“八面用锋”并不是钱锋书写时各个方向点画的简单混合,而是“因势利导”,“因时制宜”,“借势发挥”,按照他一定的“规则”,巧妙搭配,并使之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但是,无论他如何用笔,都是如“庖丁解牛”,恰到好处,并真真切切地体现出一个“柔”字。
其书法作品结体端庄严整,毫无剑拔弩张之气,颇合老子“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语见《道德经》第七十八章。
大意即译文天下万物中,没有什么比水更柔弱了。然而对付坚强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胜过水了。这是因为水柔弱得没有什么能改变它。这个柔弱胜刚强的道理,天下的人没有不知道的,却没有能实行的)之道意。 钱锋的“邓体”书法线条优美。
晋卫铄《笔阵图》曰:“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清包世臣则说“细如焦发,皆须全身力到”。钱锋深谙其道,认为书法艺术其实就是线条的艺术,书法有“笔力”,“线条”才能够有“骨力”;只有“线条”有“骨力”,作品才能够有“骨感”,也才能够使书法作品“骨气雄强,爽爽然有飞动之态”(语见蔡希综《法书论》)。
所以,钱锋在具体的书法创作时,十分注重“线条”。
在他的书法作品中,“线条”是书法的“语言”,“书法”是线条的“王国”。他的书法线条之“美”,说白了也就是由汉字的“上、下、左、右、长、短、粗、细”等等不同的“线段”,按照一定“美”的规律之组合。
可以说,他的书法作品之线条,无不具有一定的“质感”,有的粗涩凝重,有的灵动飘逸;有的朴拙苍古,有的游云惊龙……但都显示出了一定的质感。颇合老子“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语见《道德经》第七十七章。上天的道,不就像张弓射箭一样吗?高了向下压,低了向上举,拉过了松一松,不足时拉一拉。
上天的道,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人间的道却不这样,是损害不足的,加给有余的。谁能自己有余而用来奉献给天下呢?唯独有道的人)之道意。 钱锋的“邓体”书法韵味无穷。
南朝书家王僧虔的《笔意赞》曰:“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他强调“以形写神,形神兼备”。黄庭坚在论晋人也说:“观魏晋人论事,皆语少而意密,大都犹有古人风泽,略可想见。
论人物要是韵胜,为尤难得。蓄书者能以韵观之,当得仿佛”。他认为“韵”是潜藏在风流雅士心中内在的高尚品性,象征着人精神的极致。钱锋的书法创作就是这样,“气韵内涵”。他虽然是军人出身,警察身份,但是却做过记者,又是作家,工作的需要使他“不得已”常读书、多读书,可谓“诗词歌赋”皆有心得,“经史子集”无不涉猎。
“人有内涵,书有气韵”。也许正是为此,让他在书法创作中,更是极力寻觅书法的“意蕴”、“意境”。对于他来说,书法的“形体美”,犹如一个人的衣装、仪态和风度;而“意蕴美”,则像是一个人的性格、情操与灵魂。
故而,在有意无意中,便契合了老子所谓“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第二十一章。大意即:最高的道德形态,是彻底顺从道。道作为存在物,完全是恍恍惚惚的。恍惚之中有形象,恍惚之中有实在。在他的深远幽暗中,有一个精神存在着。
这个精神至真至切,充满了信实)之道意。 综观钱锋的“邓体”书法作品,起笔虽略显浓重,行笔却不生涩,点画、大小、宽窄、长短、肥瘦、疏密、张弛、曲直等等,不但颇具变化,而且协调一统。可谓之“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形质高雅,书卷气浓;遒劲柔韧,韵味无穷”,颇具黄庭坚书法的“舒放自如、灵动飘逸、雍容典雅”之风貌,仔细品读,使人心旷神怡,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