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衷寒的能力 [转载] 贺衷寒 蒋介石最憋屈的学生
生于湖南的贺衷寒曾是标准的热血青年,在各种学生运动中积极踊跃,1920年,20岁的他加入中国共青团,成为最早的一批团员,并结识了一大批中共党员。按照这个路线,他本应发展为中共老革命,但与张国焘的冲突使他1922年就被开除出团。对苏俄社会的亲身考察,也使他对共产主义产生怀疑,渐渐他便与共产党渐行渐远,最终成为蒋介石门下最狂热的反共分子。
1924年,彷徨无措的贺衷寒在董必武指点下报考黄埔,与国民党的亲密接触,使他找到新目标。他各科成绩优秀,口才出众,以“嘴”闻名黄埔,与陈赓、蒋先云并称三杰,且是三杰中唯一一个亲国反共的。
1926年5月,蒋介石下令解散各种学生社团,另成立“黄埔同学会”,名为促进团结,实为打压“青年军人联合会”,而黄埔同学会则由贺衷寒主持,一家独大。贺衷寒搞政治的能力受到蒋的信任,他并不满足,很想带兵,但终其一生,蒋介石没有给予他兵权,也许是认为他没有带兵能力,也许是因为还是不够信任他。
贺衷寒故意与胡宗南、陈诚走得很近,形成了黄埔系“武有胡宗南,文有贺衷寒”的舆论,扩大自己的影响,这些都令蒋介石不满。
1931年开始,贺衷寒先后担任了国民党陆海空总司令部政治宣传处处长、训练总监部军事教育处处长、鄂豫皖边区剿匪总司令部政治训练处处长等职,他还办了“星子训练所”,在高级政工干部中挑选130人,讲习“对共产党政治斗争技术”。
1932年,在蒋介石授意下,贺衷寒等发起组建了复兴社,即大名鼎鼎的“蓝衣社”,社员模仿意大利黑衫军和纳粹德国褐衫军,均穿蓝衣黄裤。核心人物多毕业于黄埔军校,强调“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贺衷寒与胡宗南、康泽、戴笠、邓文仪、郑介民等人并称复兴社“十三太保”。
至1936年,贺衷寒已掌握国民党全党全军的政训大权,成为政训系的头领。
相互制衡历来是蒋介石的用人之道,贺衷寒势力越来越大,尤其是网罗了邓文仪等湖南籍干部形成派系,蒋介石于是支持康泽组建了效仿德国党卫队的“别动队”,以西南人来牵制湖南人的野心。一向聪明的贺衷寒岂能不体会到蒋介石的戒备,他暗中不爽,伺机改变局面。
西安事变爆发,贺衷寒活跃起来,立刻站到“讨伐派”领袖何应钦这一边,以黄埔同学会名义,拥护何应钦暂代陆海空总司令,主张轰炸西安,“决一死战,救出校长”。贺衷寒有自己的小算盘:救出蒋介石,则得“勤王”之功;蒋介石在战乱中丧命,还可傍上何应钦。
孰料西安事变以各方都没有想到的效率和平解决了,蒋介石回到南京,大骂贺衷寒、邓文仪:“我还没有死,你们就想改换门庭!”据说贺衷寒被骂得当场痛哭,蒋介石让他滚出去哭。
聪明反被聪明误,贺衷寒的仕途极盛转衰,此后一直到台湾,他都担任着虚职。在台湾期间,尽管他并无实权,仍有流言说他有湖南人的小组织,想搞分裂运动。贺衷寒自称“我前额有字,我是三民主义的信徒,我是中国国民党的党员,我是领袖的学生。我贺某从未离开台湾一步,从未写过一篇违背中央决定的文章与言论,运动从何而来。”如此忠心可鉴,也无法洗去前半生造成的猜疑。
1972年,贺衷寒因骨癌在台北寂然逝世。1973年9月,《纽约时报》专栏作家苏兹贝格来华,对周恩来总理提起:“我曾在台湾见到过一个黄埔的学生,叫贺衷寒,听说他还是黄埔三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