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青傻子 毛岸青是不是傻子?毛岸青简介资料
毛岸青(1923-2007),是毛泽东与其第二位妻子杨开慧的次子,杨开慧被湖南军阀何键捕杀后,毛岸英与毛岸青兄弟被保释出狱,后来寄养在牧师董健吾家中。1933年中共中央迁往江西省瑞金后,经济资助中断,毛岸青和哥哥毛岸英流落街头,毛岸青曾被上海警员击伤头部,造成精神病。
1936年,兄弟俩被张学良部下李杜带到巴黎,后来再被带到莫斯科,进入莫尼诺第二国际儿童院。1947年返回中国后,在大连养病。返国后挂阶中校,在军事科学院从事研究工作。
1960年毛岸青和邵华在大连结婚,1970年育有一子毛新宇。他会说一口地道的俄语。在苏联长期的学习和回国后的工作使他养成了用俄语思维问题的习惯。他在家喜欢下象棋,中国象棋他有时下不过妻子邵华,但国际象棋,他在家里所向披靡,谁也不是对手。 2007年3月23日凌晨四时十八分逝世,终年84岁。
个人介绍
毛岸青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是毛泽东与其第一位妻子杨开慧的次子。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被湖南军阀何键捕杀后,毛岸英与毛岸青兄弟被保释出狱,后来寄养在牧师董健吾家中。1933年中共中央迁往江西省瑞金后,经济资助中断,毛岸青和哥哥毛岸英流落街头,毛岸青曾被上海警员击伤头部,造成精神病。
新中国成立后,毛岸青曾在中宣部马列著作编译所从事翻译工作。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至六十年代处,毛岸青因儿时大脑被打伤,和哥哥毛岸英牺牲的刺激等缘故,在大连疗养。岸青与邵华于1960年在大连结婚。毛岸青的妻子邵华1938年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军事科学院少将。毛岸青与邵华之子毛新宇,1970年生,系毛主席之孙。199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1995年在中央党校理论部学习,获硕士学位。
1936年,兄弟俩被张学良部下李杜带到巴黎,后来再被带到莫斯科,进入莫尼诺第二国际儿童院。1947年返回中国后,在大连养病。返国后挂阶中校,在军事科学院从事研究工作。1960年毛岸青和邵华在大连结婚,1970年育有一子毛新宇。
毛岸青曾在中宣部马列著作编译所从事翻译工作,俄罗斯驻中国大使罗高寿向为苏联卫国战争做出贡献的27名中国人,毛岸青获授卫国战争纪念章。
生平经历
1924年11月2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的美国教会医院湘雅医院,是毛泽东与其第一位妻子杨开慧的次子。
1927年何键在湖南开始清党,杨开慧带着3个儿子到板仓乡下躲避。
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被何键捕杀后,毛岸英与毛岸青兄弟被保释出狱。后来寄养在牧师董健吾家中。
1932年寄养在牧师董健吾(其实是地下党员)家中。
1933年中共中央迁往江西瑞金后,经济资助中断,毛岸青和哥哥毛岸英流落街头,毛岸青曾被上海警员击伤头部,造成精神病。
1936年,在上海流浪5年之久的毛岸英、毛岸青被张学良部下李杜带到巴黎,后来再被中共党组织送到苏联学习,进入莫尼诺第二国际儿童院。在苏联卫国战争中,毛岸英主动要求参军上前线,毛岸青积极参加挖战壕、运伤员等支前活动。在苏联留学期间,曾用名杨永寿。
1947年,毛岸青回国,在大连养病。后来由李富春、蔡畅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遵照父愿参加了黑龙江克山县土地改革试点,时间长达8个月。
1947年7月,毛岸青回到北京,在中共中央宣传部马列著作编译室任俄文翻译,他翻译出版了10多部马列经典著作和政治理论书籍。
1949年7月,毛岸青回到北京,在中共中央宣传部马列著作编译室任俄文翻译,他翻译出版了10多部马列经典著作和政治理论书籍,并发表了十几篇文章。
1960年毛岸青和邵华在大连结婚。
1967年江青到北京大学万人大会演说,声泪俱下控诉邵华“主动送上门”勾引毛岸青,当时邵华就在台下。
1970年育有一子毛新宇。
2007年3月23日凌晨4:18在北京301医院逝世。
家庭情况
毛岸青是毛泽东惟一留下的儿子,无疑在十分传统的中国人眼中,他的存在就是毛泽东生命和象征的某种延续。但众所周知,由于革命斗争的残酷,毛岸青幼年就备受国民党反动派的摧残,在神经和精神上终身都埋下了巨大的疾患。这是伟人毛泽东的遗憾,也是父亲毛泽东的愧疚。
毛泽东十个孩子,活下来的只有四个,但新中国刚刚成立,最受毛泽东器重的长子毛岸英又捐躯疆场,最后只剩下了三个。但就是这三个幸存者的一生也饱尝辛酸,历尽苦难,他们所经历的人生磨难和悲欢离合又岂是普通人所能感受的呢?战争的颠沛流离,政治的波峰浪谷,情感的大悲大痛,毛泽东的子女们体会得或许最具体也最深刻。
1923年11月13日,毛岸青生于长沙东乡板仓的外婆家中。两个月前,父亲毛泽东随中共中央机关由广州迁往上海,住在闸北区三曾里。9月16日,他遵照中共中央的决定并受国民党本部总务部副部长林伯渠的委托,从上海回到长沙,在湖南筹建国民党。
28日,毛泽东以“毛石山”的名义致信林伯渠,商谈了在湖南筹建国民党事宜,并在十月初建立了国民党长沙支部,并建立了湖南总支部。就是在这个时候,毛岸青出生了。
可是等到儿子刚刚满月,毛泽东又奉命离开长沙去上海,准备赴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临行前,毛泽东作词《贺新郎·别友》,表达了离妻别子的忧伤与惆怅。此后的日子,毛泽东与杨开慧分分合合,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的时间少得可怜。
岸青和哥哥岸英、弟弟岸龙不能像平常人家的孩子那样得到更多的父爱。岸青四岁那年秋天,奉命发动秋收起义的毛泽东匆匆告别妻儿,挥手而去,从此天各一方,直到二十年后,父子才得重逢。
长到七岁时,母亲杨开慧被国民党湖南省省长何键逮捕杀害。岸青兄弟三人东躲西藏,为逃避反动派的搜捕迫害,最后在叔叔毛泽民的帮助下,由外婆和舅妈送到上海。但由于形势变化,兄弟三人历尽人间苦难,小弟岸龙不幸病死。岸青则因惨遭特务巡捕的毒打,两耳失聪,留下了脑震荡的毛病。这病根好像一团阴云一直笼罩着毛岸青的人生,影响和干扰着他正常的思维和生活。
聚少离多,父亲在岸青的记忆里印象不算很深。仅有的几件能够回忆起来的故事,足以让我们体会毛泽东爱子、教子的与众不同。一件是岸青小时候曾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瓷杯,父亲并没有责怪他。而是耐心地给他讲一只杯子的生产过程,它是如何从泥土变成精美实用的瓷器的,要经过多少道工序,要工人付出多少汗水。
毛泽东通过这一米一物都来之不易的生活道理教育孩子要爱惜物品,珍惜劳动成果。还有一件事是岸青随母亲、哥哥到武汉与父亲团聚时,有一天岸青蹲在地上手里拿着一块玻璃玩,保姆发现了马上把岸青手上的玻璃哄着要了回来。
毛泽东发现了,就制止说:“随他玩去吧,没关系的。”保姆说:“那划破了手怎么办?”毛泽东说:“流血了,他就记住了。下次就再也不敢玩了。”可见毛泽东教子不是溺爱,他鼓励孩子勇敢地去面对生活,告诉孩子只有大胆地亲自动手实践,才能懂得生活的学问。
1937年初,岸青和哥哥岸英在党组织的秘密安排下到达了苏联,十四岁的他结束了人间地狱般的流浪生活。不久,兄弟俩和父亲毛泽东中断多年的音讯终于联系上了,他们不断地给父亲写信,表达自己的思念,汇报离别后的生活、学习情况。
父亲每次收到来信,心情都非常激动,并尽可能在百忙之中抽空给他们回信,给兄弟俩鼓劲加油,还多次寄去哲学、文学等各种书籍,让兄弟俩和他们的“小同志”们在异国他乡不忘加强学习祖国的文化知识。
毛泽东对两个儿子的成长进步感到由衷地喜悦。当他第一次在延安看到岸英岸青兄弟俩的照片,正在生病的毛泽东激动地捧着儿子的照片在室内不停地来回走动。左看看右看看,那份发自心底的挂牵和惦念,好像花儿正在慢慢地绽放,绽放……凝视着儿子,毛泽东心潮澎湃,多少往事如泉涌心头.
那艰难的岁月,那难忘的里程,那恩仇的往事,那爱憎的心情,毛泽东一半是欣喜,一半是内疚。尤其对曾遭毒打,头部受过伤的岸青,他既心疼心痛,又怜悯同情。直到解放初期,他还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很同情岸青,他很小就和岸英流落在上海街头,受尽了苦难,几次被警察打过,对他的刺激很大。”
婚姻状况
长期以来,怀着对父亲毛泽东的深厚感情和对事业的忠诚,先后共同主编了纪念文集《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大型纪实文学丛书《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参与策划摄制了《杨开慧》等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在各种刊物上发表了几十篇纪念文章。
岸青和邵华有个十六岁的儿子叫毛新宇,小名毛毛,在北京一所中学住读。他喜欢历史,是班上的历史课代表。虽然只有这一个孩子,但邵华对他要求很严格,有时作业没做完,邵华就不让他吃饭,岸青却很溺爱儿子,常站出来袒护地说:“没听说不吃饭就能做出作业来的。”有一次岸青实在没法救儿子了,就跑过去说:“我来帮你做!”两人趴在了一块,邵华又好笑又心痛丈夫,只得让步了。
晚年的毛岸青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祖国统一,拥护改革开放,热心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建设,多次和夫人邵华、儿子毛新宇重走长征路,到革命老区、到工厂、到农村调研,并以多种形式帮助失学儿童,支持创办了多个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毛岸青爱好广泛,多才多艺,坚持读书、作词、谱曲。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始终保持顽强的毅力、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他会说一口地道的俄语。在苏联长期的学习和回国后的工作使他养成了用俄语思维问题的习惯。与人交谈时,找不到词就冒出一句俄语来,弄得对方不知所措。这次在京山游览空山洞,县里请他题字,他用流利的俄文写下了“我热爱京山人民。”然后用中文签了自己的名字。
岸青平时在家休息,翻译就成了他的一种消遣,他常翻译点小东西,由刘松林(摘者注:刘是岸英的夫人,岸青的嫂子)负责找资料。不仅如此,他在音乐上也颇有造诣,会作曲,常在家编编曲子,如果出去听一次音乐会,回家他就能在钢琴上把主旋律弹下来。他在家喜欢下象棋,中国象棋他有时下不过妻子邵华,但国际象棋,他在家里所向披靡,谁也不是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