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张力雄 老红军张力雄:长征是一种永不过时的精神力量
■红军档案
姓名:张力雄出生年月:1913年
“长征精神是什么?红军靠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艰苦奋斗、英勇奋战,爬雪山、过草地,克服无数的艰难险阻,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这是世界军事史上少有的伟大创举。
没有长征胜利就没有抗战胜利,没有抗战胜利就没有新中国,没有长征胜利就没有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9月27日下午,中华民族抗战胜利博物馆馆长、“旗帜哥”邵建波在探访104岁的开国少将张力雄时,老人激动地对他说,长征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力量,永远不过时。
才溪男儿参加红军踏上征程
“苏维埃”,这个俄语音译名词,与上杭的一个小乡村结下生死之缘。为了苏维埃,才溪乡的人民可以献出生命。1933年春,才溪被福建省苏维埃政府评为第一模范乡,这个仅有一万多人口的小镇,却有3762人参加红军,其中1192人战死沙场。
在1955年授衔时,才溪出了9个将军、18个师级干部,于是它有了“九军十八师”的美誉。
1913年,张力雄出生在才溪乡的一个贫寒农家。
19岁那年,中共中央和苏维埃中央政府发出指示,号召扩大红军队伍,张力雄在当地第一个主动报名参加了红军。之后,他又惊喜地接到中共上杭县委的通知,决定直接调他进红军学校学习,并立即启程到江西瑞金报到。
入校后,张力雄就被编入政治营一队二班。同年10月,张力雄从红军学校毕业,被分配到红军第三十四师一〇〇团一营机枪连任指导员。到团部报到时,团领导指示营长发给他一支左轮手枪。1934年1月,张力雄正在闽西北前线作战,军团政治部通知他代表红三十四师去中华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瑞金,参加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召开的全国政治工作会议。
接到通知后,他非常高兴,经过七八天的行程到达了瑞金城。年轻的张力雄并没有想到,这是一次即将载入红军史册的重要会议。
会议将对红军政治工作的目的和方法作出规定,提出要求。参加会议的有团以上政治工作领导干部和部分基层政治工作干部共258人,是红军创建以来第一次较大规模的全国政治工作会议。
张力雄边听报告边想,今天是见毛主席的好时机,若错过了,今后可能就更难了。于是他急中生智,在大会快结束时提前几分钟出场,站在会场大门外等候毛主席。散会了,毛主席来了!张力雄顾不得许多,急忙挤到前边恭恭敬敬地给毛主席行了一个军礼。
毛泽东亲切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哪个部队的?”“张力雄。红五军团三十四师!”他响亮地回答。毛泽东和蔼可亲地问他是哪里人,张力雄赶紧回答:“福建上杭县才溪乡人。
”毛泽东一听就说:“哦!我晓得,我晓得。才溪是模范乡呢!你要争做模范啊!”……回到住处,张力雄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就在这一年,21岁的张力雄被提升为红三十四师一〇〇团政治委员。作为一个红军团的政治主官,他清楚地明白自己身上的责任有多么重大。
漫漫长征中的“铁流后卫”
“我的长征路,始于红五军团长征前的最后一仗——兴国县老营盘战斗,终于长征会宁会师前赫赫有名的恶战——甘肃华家岭阻击战,能有幸亲身参加这一头一尾两次战斗,我感到无比光荣与自豪!
”回忆起长征的经历,张力雄至今清晰地记得当年的行走路线,并手绘出当年的长征行走路线图。闯过四道封锁线,抢渡乌江、金沙江、大渡河,八越雪山三过草地……老将军的“长征路线图”将所有的记忆都绘制出来,而在这一路无数艰难险阻中,红五军团始终是断后的“铁闸”。
在漫漫的长征路途中,红五军团的行军序列一直在最后,主要负责抗击敌军追兵,掩护红军主力北上。一路上,红五军团竭力阻击数倍于己的追兵,不顾自己时刻面临与主力失去联系,甚至全军覆灭的危险,多次击退并迟滞了国民党军队的行动,保证了红军主力和中央机关的安全,被红军称为“铁流后卫”,张力雄就是其中一员。
1935年5月,红军抢渡金沙江,为掩护大部队安全渡江,红五军团负责在江东阻击尾追之敌。
“在与敌人激战两天两夜后,我们仅用一天一夜,便赶到190多里外的渡口抢渡金沙江,而敌人却走了两天。当敌人到江边时,我军已上了对岸。留给敌人的是有意遗弃的一大堆破草鞋。
”讲述起胜利战果,老将军绘声绘色。“草地行军,每走一步都要消耗很大体力,可谓步步艰难,处处险恶。白天艰苦的行军已使人疲惫不堪,到了晚上还是无法休息。因为遍地沼泽,根本找不到一块干燥的地方,只能选一些稍突起的草包或小河边有灌木的地方宿营。
”回忆起当年过草地时的情景,张力雄仍历历在目,“汗水、雨雪把衣服全弄湿了,也找不到干柴生火烤干,只好三人一组背靠背坐着,利用彼此的体温将衣服慢慢地焐干,并借相互的支撑打个盹儿。
刚一闭上眼,又是虫咬,又是寒风,使人难以入睡。”作为过草地的最后一批红军,方圆一公里内能吃的野菜早被先头部队吃光了,大家只能吃枪皮带和土造牛皮斗篷,在动员大家时,张力雄和叶团长率先献出自己的皮腰带。
叶团长还开玩笑地说:“政委,你舍得吗?”张力雄毫不犹豫地答道:“有什么舍不得,能给战士们吃饱肚子最重要呀!”张力雄的这根皮带在全团是有名的,它又宽又长,黄得发亮,那是1934年初夏红七军团军团长寻淮洲送给他以作纪念的。
但是为了让同志们走出草地,再舍不得也要贡献出来,一根皮带可以让好几个战士吃上一顿饭呢。
1936年夏天,红五军终于走出了草地。大家激动得忍不住落泪,高呼着:“出草地了!出草地了!”
高台血战中九死一生
1936年12月下旬,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在军政委员会主席陈昌浩、副主席徐向前率领下,撤离甘肃省山丹、永昌地区西进。国民党军西北“剿匪”第二防区司令马步芳集中兵力实施尾追,西路军边打边进。
1937年1月1日拂晓,红五军军长董振堂率第十三师第三十九、第四十五团和总指挥部骑兵师、特务团各一部共3000余人攻占高台。敌军连续发起30余次进攻,红四十五团政委张力雄认为:“战斗的激烈程度是我军长征以来罕见的。
”
高台血战中,红五军3000余名官兵大部分牺牲。战斗到最紧张时,突然一发炮弹在团指挥所附近爆炸了,飞溅的弹片击中了张力雄的左腿,鲜血直流。他不得不从阵地上下来,刚到卫生所把伤口包扎好,就听到城西骤然枪声大作,人喊马叫。
张力雄赶紧叫警卫员出去看个究竟,谁知一去未归,而马匪军的嚎叫声越来越近。他感到情况不妙,抓起一根扁担,忍着伤口剧痛冲出卫生所,一瘸一拐地向东北城墙走去。
在一条小巷里他遇到一位当地老乡,老乡神色紧张地说:“红军同志,马匪进城了,你腿上有伤,快到我家里躲一躲吧!”老乡扶着拖着伤腿的张力雄跑回自己家里,他把张力雄藏在家中的夹墙内,每天送进麦糊稀粥让他充饥,又买来治伤的草药让他服用和擦洗伤口。
这样过了四天,老乡看马匪的搜捕有所放松,便准备送张力雄出城。
一天傍晚,老乡把张力雄装上马车,在他身上覆盖了厚厚一层杂草和猪马粪,伪装成送粪车送张力雄出城。
守城的匪兵见赶车的老乡衣衫褴褛,车上的猪马粪又臭气冲天,草草盘问了几句就放行了。老乡将马车赶到四顾无人之处,赶紧掀掉张力雄身上的杂草和杂粪,说了句:“快走!向西奔!”几天后,张力雄又被一位好心的老乡带到了临泽倪家营子,找到了西路军总部,回到了自己的部队里。
几十年后的今天,张力雄一边讲述着,一边拍着被弹片击过的左腿,高声说:“好险啊!我在高台差一点掉了头!是高台老乡救了我!
”
劫后余生的张力雄在解放战争中屡立战功,参加了中原突围、淮海战役和解放大西南等战役。1961年被晋升为少将军衔,并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这位屈指可数的百岁老红军,晚年身板硬朗、目光炯炯,不失将军风采,还被评为“全军健康老人”。
情系家乡成立障云村奖教奖学金
2016年“八一”建军节前夕,福建省上杭县通贤镇障云村举行张力雄将军奖教奖学金捐赠仪式,张力雄之子张欣欣代表父亲为家乡障云村捐款10万元,成立障云村奖教奖学金,以此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张力雄虽没有亲临现场,但他还是通过儿子把一封亲笔信捎给家乡的父老乡亲。张力雄在信中表示,如今,他虽已年逾百岁,但无论走到哪里,他始终牵挂着家乡父老乡亲,关心着家乡的建设和发展,怀揣着对闽西这片红土地的感恩之情。他在信中还说,这10万元捐款用于帮助贫困孩子继续念书完成学业,长大后为党和国家做贡献。
晚报记者汤锦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