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定方中国第一 中国与日本的第一次交锋 为何韩国总是沦为大国的牺牲品?
朝鲜半岛在唐朝初年存有高句丽、百济与新罗三个“国家”。其中,高句丽名声最大,军力最强,对中央王朝一直是时降时叛,时慕时倨。隋炀帝亡国,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征高句丽,致使国内民生凋敝,国力大耗。性格与隋炀帝性格颇有相似的唐太宗李世民自然对这个不听话的属国是不感冒。
但是征讨高句丽显然是很困难的,隋炀帝亡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征讨高句丽,而朝鲜半岛又是各个力量角力的地方。一个和平的,臣服与唐朝的朝鲜对唐朝来说是必要的。
战争就好比是国家的疾病,内战就是国家的死亡。内战无疑是分裂一个国家的最好方式,内战不同于其他战争的原因在于内战不仅会肢解国家的政权同时还会分裂各个民族人民之间的感情,如今天的朝鲜半岛,叙利亚,和乌克兰。
所以进攻的最好时机就是等高句丽乱,说乱还真就乱了。
公元642年,权臣渊盖金得知高句丽荣留王的计划后,邀请荣留王和他的大臣们视察他的军队,并设盛宴款待。在宴席上渊盖苏文杀死了荣留王的百名大臣,后又闯入王宫杀死荣留王并分尸,而且没有给荣留王举行葬礼。之后渊盖苏文自封自己为“大莫离支”,立荣留王的侄子高藏为王并摄政。
高藏王形同虚设,兵权国政皆由渊盖苏文独揽。史载,渊盖金“貌魁秀,美须髯,冠服皆饰以金,佩五刀,左右莫敢仰视。使贵人伏诸地,践以升马。出入陈兵,长呼禁切”。风头可谓一时无两。
按理说这时,唐朝应该立刻出兵,但是李世民并没有同意出兵进攻高句丽。以“因丧伐人,朕不取也”为理由拒绝攻击高句丽。公元643年,唐太宗遣使专程前往册封高藏为上柱国、辽东郡王、高句丽王。同年,高句丽大举攻伐同为唐册封的属国新罗,新罗遣使入唐朝,述说百济攻占其40余城,并与百济图谋断绝其唐朝的通路。
唐遣专使携诏书前往高句丽调解制止,遭到渊盖金的拒绝。唐太宗以为渊盖金杀君欺臣,残虐民众,今又违诏,侵略邻国,不可不讨,遂引发唐征伐高句丽之战。
但是唐朝讨伐高句丽的战争并非一帆风顺,毕竟渊盖金敢杀君欺臣,一般人是干不出来的,唐朝很快就领教这个人的厉害。
644年,唐太宗发兵攻打高句丽,遇辽河水大涨,不得渡。渊盖金遣使贡白金谢师,不受。
645年,唐太宗亲征之,于安市(今辽宁省海城市)大战而不能下之,遂还师。
661年,唐高宗再次派出数十万大军进攻高句丽,再次在渊盖金的顽强抗击下无功而返。渊盖金成为挽救高句丽的一代名将。
尽管渊盖金多次以其非凡才能拯救了国家,但他的独裁统治方式也给高句丽留下了祸患。独裁的统治方法使得权力的交接出现问题,渊盖金的三个儿子自己打了起来。严重消耗了其内部实力。
公元655年(高宗永徽六年),新罗国向唐廷告状,说高句丽、百济、靺鞨连兵,攻取新罗三十多城。唐廷下诏劝和,不听。作为帝国仲裁者,唐廷于公元660年(显庆五年),诏派左卫大将军苏定方等人率兵攻讨。当时,唐朝刚刚生擒西突厥可汗阿史那贺鲁,又分西突厥为两部,设昆陵、蒙池督护府。北方突厥问题解决,唐朝自然要“灭”朝鲜半岛上窜下跳的高句丽和百济。
强大的唐朝很快就小灭了百济,,刘仁师、刘仁愿以及新罗王金法敏率陆军,刘仁轨以及先前降附的百济王子扶余隆率水军,从熊津江出发,水陆并进,直趋白江口,准备合军直捣固周坚城。
公元663年(高宗龙朔三年)八月,刘仁轨水军率先行至白江口。很快,倭国水军四百余艘也绵延驶至。宽阔水面上,唐、倭两路水军对峙。唐军四战皆捷,水陆连胜。虽然倭军军船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但隋唐时期中国的造船技术是世界领先水平,船壁高而坚,设计精良,日本的兵船与之相较,自然简陋寒酸。
当时,倭奴还未从中国偷师学艺,技术方面落后得很,兵将甲胄质量又不好,唐军箭雨之下,倭兵倭将往往被射得透心凉。再想想我们当时打了多少仗,日本好几百年没打过大战,我们的兵书战策有多少,日本人当时还没有大量引进中国先进文化。一个由小学生挑战成年人的战争其结果可想而知。
其战役结果可想而知,简直就是赤壁之战的翻版,四百多艘战舰(板船)挤在一起,烧死呛死外加弃船跳水淹死,一万多倭奴军全都沉到白江口水底。
白江口之战,日本大败。此后日本一直数百年间不断派使臣(遣唐使等)向唐朝拜师学艺,逐渐形成其一整套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日本数百年间几乎就是唐朝的一个“具体而微”的翻版模型。直到1592年,丰臣秀吉侵略朝鲜,近一千年间日本未敢再对中国叫板。从此也可以看出日本人的性格特点,打赢我你就是爷,我就向你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