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海敏胡文阁 【陆家嘴文艺品鉴会】魏海敏:解读梅兰芳的京剧艺术密码
台湾京剧表演艺术家魏海敏主讲京剧艺术讲座
民国时期四大名旦有哪些轶事?成名成家之路有多艰辛? 1月19日午间,由东方艺术中心、魏海敏古典剧场、中国金融信息中心联合主办的陆家嘴文艺品鉴会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举行京剧艺术讲座。被称为“梅派大师姐”、享誉海峡两岸的台湾京剧名角、梅葆玖先生的大弟子——魏海敏女士以《梅兰芳的三重密码》为主题,与戏曲爱好者分享了民国四大名旦的故事和个人梅派从艺之路。
魏海敏女士祖籍河北,1991年拜梅葆玖先生为师,她经历了从“寻根”到“创新”的艺术之路,扮演了由莎士比亚戏剧《麦克白》改编而成的四幕京剧《欲望城国》等角色,在传统与创新两个领域中不断探索,是台湾京剧新美学的推动者。在陆家嘴文艺品鉴会讲座上,魏海敏女士为听众介绍了京剧中的女性角色以及四大名旦成长成名的经历。
在过去的戏曲舞台上,女性角色一般由男性扮演。明朝时期据说还有一些女性演员扮演的角色,但是从清代以后,由于受到严苛的封建礼教的影响,女性演员越来越少。舞台上的演员以男性为主,台下看戏的观众也大多是男性。
后排左起:尚小云,梅兰芳,荀慧生,前排:程砚秋
京剧是徽汉合流的产物,京剧中前五十年的发展中都是以男性角色为主。徽班进京四大徽班还是以男性为主,老生挂头牌。然而到了清末民初,旦角地位开始上升。为何旦角开始受到瞩目?一方面是因为当时清朝灭亡民国诞生,女性主义抬头,观众对女性的戏很感兴趣,所以为“乾旦”演员创造了新戏的空间。
另外,清末民初以梅兰芳大师为代表的四大名旦的出现,让旦角开始备受听众瞩目。梅兰芳大师在当时不但长相俊秀美丽,唱腔圆润优美,还具有很深的文化修养。
那时的名角在家都自习书画,与文化名家多有来往。1927年《顺天时报》评选四大名旦,是由观众一张张投票选出来的。梅兰芳大师在四大名旦中年纪较长,在扮相、嗓音、创作力、唱腔、身段等方面都得到了第一名的选票,所以在四大名旦中名列第一。另外三大名旦是荀惠生、程砚秋、尚小云。
程砚秋先生剧照
魏海敏女士讲述了四大名旦的生平。四大名旦都是苦出身,从小都接受了苛刻的训练。比如,程砚秋先生幼年时期老师对其训练非常严苛,导致大师到了晚年以后腿无法动弹,就是因为小时候被老师打得太多。程砚秋先生在变声期一直被师傅要求演出赚钱,唱得太多了导致呛桑。后来嗓子无法恢复,他又不甘就此退出舞台,就发明了程派唱腔,刚柔相济,跌宕起伏,幽咽婉转,若断若续。
程砚秋先生自幼长相清秀,到了年长以后个子变得很高大,这对旦角来说就有点吃亏。他就创造了水袖,在舞台上表演时,让观众注意力集中在他的水袖功夫上,而忽略了他的大个子缺陷。
大师还富有正义感,嫉恨如仇。他愿意替中下层受压迫人民发声,因此他的戏都与古代一些受到迫害的女性有关。他的唱腔与角色相配,得到一体的呈现,当时与梅兰芳大师的赞誉并行。程砚秋先生在中年还创办了中华戏校,去欧洲参考了声乐学校,融入了欧洲的唱法,为京剧的创新做出了贡献。
荀惠生先生剧照
四大名旦之一荀惠生幼年也受到了严苛训练,全身上下都被师傅打得又青又紫,除了脸上白白净净可以上台。荀惠生的唱功特别好,角色宽广。他可以表演丫头、青楼女子,也可以表演花旦。当时很多女大学生都是他的粉丝。荀惠生一直跟随老师下乡表演,他看到的女性都是乡村的、天然性情,并非知识女性,因此在他演小丫头、乡村女性时,让观众感受特别真实。他走台步并不迈小步忸怩作态,而是大脚迈步,特别生活化。
尚小云先生剧照
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以刀马旦为主,幼年时学武生。民国以后女性角色受到欢迎,他就改演刀马旦。他创造出来的戏都与武侠有关,以女性武旦为角色。尚小云的嗓子非常好,被称为“铁嗓钢喉”,据说每天早上到城墙根底下练嗓子,但后来以武功为主,唱腔作品并不多。
梅兰芳先生剧照
梅兰芳大师的嗓音则浑然天成,堪称完美无瑕。他幼年时家境贫寒,十一岁就登台演出,养活两家人。以梅兰芳为首的四大名旦在民国初年男旦为主的环境下,塑造了完全不同类型的女性角色。在京剧史上能出现四大名旦也是非常罕见的现象。
这是因为一般男性到了变声期嗓音发生改变,很多人都没法继续唱戏。艺术生涯保持下去的不多;另外,当年环境下一个演员一年365天几乎天天都在唱戏,体力消耗非常大,到了四十多岁还能保持非常好的嗓音,这也是非常罕见的。
2016年1月30日,与梅葆玖老师最后一张合影
在梅兰芳大师之后梅葆玖先生继承父业。魏海敏女士回忆说,直到去年去世前一天,老师都还在演讲,推广梅派艺术、京剧艺术。自从1982年魏海敏到香港亲睹梅葆玖大师演出风采,眼界大开,当时就立下志向要一生从事京剧艺术。“在那之前,我没有真正亲眼看过一个优秀演员在台上是怎么表演的,那对我是人生的转折点。”
京剧《王熙凤大闹宁国府》剧照 魏海敏饰王熙凤(前左)
跟随梅葆玖先生学艺26年,传习梅派艺术,学到了什么?魏海敏女士表示,在今年4月的演出中,她将把老师多年来教授的梅派唱腔片段打包演出,奉献给观众。魏海敏女士在现场配合讲座还表演了《锁麟囊》、《金玉奴》、《金锁记》、《王熙凤大闹宁国府》等京剧片段。
说到《王熙凤大闹宁国府》这出戏,魏海敏女士回忆说,当年童芷苓老师到香港演出也是演的这一部。“当时我觉得这部戏演得太好了。在过去的老戏中,王熙凤这样角色不可能成为主角,当时童老师针对王熙凤这个角色请红学专家编写了这部戏,把王熙凤的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有一个完整的呈现。”
她表示,1982年那年她看过这部戏,2002年国光剧团又把这出戏重新包装演出,她能演绎王熙凤这个角色感到非常荣幸。“王熙凤的角色以京白表演,全场都没有冷场,观众听起来没有距离没有隔阂,非常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