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威王纳谏》的改编过程

2017-11-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97年6月,我听母亲说,北京35中拍的课本剧<邹忌讽齐威王纳谏>在区里比赛得了奖.我就开始想<邹忌讽齐威王纳谏>拍成话剧的可行性,最后越想越细,就写出了改编

1997年6月,我听母亲说,北京35中拍的课本剧《邹忌讽齐威王纳谏》在区里比赛得了奖。我就开始想《邹忌讽齐威王纳谏》拍成话剧的可行性,最后越想越细,就写出了改编的剧本。

话剧要求时空相对集中。《邹忌讽齐威王纳谏》(以下简称《邹》)原文中邹忌早上遇到妻子、妾,中午遇到客,晚上遇到徐公,第二天上朝遇到齐王,时间跨度大,而且上朝时群众演员过多,是一种资源浪费。所以,《邹》改编时将时间压缩,地点设在邹忌家,让邹忌连续遇到5人,其中让徐公和齐王由于某种事由到邹忌家。齐王可以让他微服私访。

由于《邹》原文描写不细,给创作带来了很大想象空间。最先,邹妻、妾、客,都见过徐公,而邹忌没见过。必须有一个邹妻、妾、客见徐公的机会,而这个机会邹忌错过了。为什么邹妻、妾、客认识徐公?只有比赛这种活动可以让人一炮而红,而比赛又是很容易被错过的。

就让邹妻、妾、客都观看比赛,徐公得第一,而邹忌由于公事错过了。为什么邹妻、妾、客都去看比赛,为什么徐公去见邹忌?这需要一个纽带。比如爱好,而且是值得比赛的。现在的围棋比赛给了我启发。

其它比赛有缺点:古琴,不好比赛;打擂台,徐公这英俊小生不行;诗词歌赋,要成名早成名了。只有围棋比赛易诞生黑马,而且有古意。如此,让邹忌、徐公、邹妻由于围棋而见面,而徐公找邹忌是因为棋谱。

《邹》原文没说客求邹忌什么,如果设计成邹忌的老乡向邹忌借点钱,借钱就借了,邹忌还能不借,如此就没有戏剧性了。所以,客应该要求的是一件难办的事,需要灵活处理的事。于是我就把客设计成一个大商人。求什么呢?如果是普通的商业行为不需要求人,所以应该是敏感物品的买卖,比如军火、毒品、人口。

因为战国时是奴隶制,人口买卖合法,不需要邹忌批准,所以客不会求邹忌人口买卖的事。毒品,不知当时罂粟有没有传入中国,而且毒品很容易看出危害,应该是被禁的,也不用考虑求邹忌。

烟草和毒品类似,但危害小,可禁可不禁,值得争取一下,所以让客求邹忌允许他进口烟草是可能的。军火买卖,有技术垄断的必要,有保密程度的问题,军火商出口军火需要批文是可能的,和邹忌讨论一下很有必要。大商人什么买卖都做,求邹忌烟草、军火买卖批文比较合乎逻辑。

一旦客是大商人,那么他和围棋比赛的关系就迎刃而解,客是围棋比赛的唯一赞助商,给第一名徐公发奖金当然他来。古代,围棋是爱好,不是职业。徐公应该有个职业。种地的?太土了,有损美男的光辉形象。官吏?邹忌早该认识。

工匠?有可能,但不应该是普通的工匠。一个聪明的工匠应该为大商人服务。所以徐公的职业应该是做大商人的技术人员。徐公怎么知道邹忌有他想要的棋谱?一定是大商人说的。大商人怎么知道?一定是大商人知道邹忌喜欢围棋,就送了一堆,忘了其中有徐公的。

一个人没有无缘无故得恨,为什么邹忌对妾凶,让妾怕他?一定是妾做了什么事让邹忌生气。如果是妾打碎了、弄坏了什么东西,以邹忌的水平不应该太生气。所以应该是一件让邹忌很别扭的事。我想到了扣零花钱。男人善于砍价的不多,被老婆限制一下很正常。邹忌给老婆买了一件礼物,妾觉得买贵了,老婆就扣邹忌零花钱,邹忌由此对妾生气,合逻辑。

以上部分是对《邹》原文的合理化设计,以下是对原文的扩展设计。

邹忌的人物设计。喜欢围棋,喜欢收集棋谱,但受时间和智力限制,下不好棋。典型忠臣,但不到死谏的地步,也不十分聪明。比如当听到齐王喜欢吸烟时,就不再坚持吸烟有害健康,并以增加税收为借口允许进口烟草。比如当商人骗他时,他听不出来。

邹妻的人物设计。知识女性,大家闺秀,悲天悯人,喜欢围棋,很少做家务。深爱邹忌,但并不妨碍多看几眼帅哥。

邹妾的人物设计。管家,体力劳动者,地位不高。

客的设计。典型商人,高瞻远瞩,目光如炬,透视人性,胆大心细,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徐公的设计。典型的技术工作者,可以处理技术性细节问题,但不如大商人智慧,踏踏实实干活,利用一切机会改变自己孩子的命运。

齐王的设计。英明的君主,胸怀大志,眼界开阔,很会利用人、鼓励人、使用人,智力与大商人不相上下。

同样一句“吾与徐公孰美”,不同人不同回答。邹妻回答夫君美,并深深抒发自己的爱。邹妾恐惧的回答夫君美。客回答邹忌美,但一片阿谀之词。齐王因为对邹忌无所求,所以没必要说假话,但真话太伤人自尊心,所以齐王把话差开了。

关于“多功能四马战车”。因为我学机械,当然要好好利用一下自己的知识。一个机械产品,包括了材料学,理论力学,机械原理,零件设计,人机工程学,加工工艺,装配工艺等等。其中任何一项的差错都会影响质量。在想象战车时我参考了现在汽车厂商的经营方式,即不靠卖车赚钱,靠用户养车赚钱。

齿轮、轴承又是典型的易损件,当然要做把柄。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独立的技术系统,是很容易吃亏的。一个产品的功能不是越多越好,“多功能”变成“多余功能”是我小学时从一篇文章中看到的。

上面说,有的小学生铅笔盒上装有放大镜、温度计、转笔刀等等,小孩上课不专心听讲,就玩铅笔盒了,“多功能”变成了“多余功能”。现在许多商品为卖的贵一些,增加了许多功能,其实很多都用不上。

关于“何武器”。火药的发明是在汉朝,我将它提前了。每当提起它时,我都有一种遗憾:中国人发明了火药,只用它来做炮竹,外国人学会了制作火药,用它造枪炮打中国人。如果当时有人会利用它多好,所以我让大商人去利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