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伯渠爱人 林伯渠子女简介 林伯渠的夫人为何自杀?

2017-09-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林用三,林伯渠之子.1940年生,1953年进入北京第101中学,1959年考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曾担任过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副主席.人力资源和

林用三,林伯渠之子。1940年生,1953年进入北京第101中学,1959年考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曾担任过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副主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

林利,又名林秉佑,林伯渠之女。留学过苏联,曾任中共中央党校教授、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

林伯渠夫人为何自杀

1960年5月29日,林伯渠不幸去世。那群演员赶到林老家吊唁,悲戚中的朱明并未怠慢这群特殊的小朋友。她对他们说:"林老身体本来不太好,在天安门上站的时间长了,有些支持不住,让他下来,他不肯。仍坚持着,结果身体再也顶不住了。"朱明还领孩子们参观林老简朴的卧室,里边有张硬板床。朱明说,林老从战争年代过来,睡硬板床已成习惯。

宋庆龄在当年6月13日的日记中写道:"我很伤心地告诉你,原陕甘宁主席林老,上个月二十九日去世了。他患有心脏病,现埋葬在这里的八宝山革命公墓。看到他的妻子一路上用虚弱的双手捧着他的骨灰盒,而我们在后面走着,这情景真是感人。"

在经历了丈夫逝世的悲痛后,朱明的情绪渐渐平复。

1961年2月,朱明向中共中央办公厅提出想去南方休假,在等候通知的时候,她开始整理林伯渠遗物。她将夫君多年珍藏的一批古钱币,以及何叔衡送的毛衣等珍贵文物,悉数捐赠给中国革命博物馆(现为国家博物馆)收藏。这次南方之行,她开始走出悲苦的心境。据张宝昌说:

1961年,朱明从南方休养回来的第二天,我第三次到她家,谈的还是伙食问题。而朱明讲的,已不是单一的伙食问题了,她说:"这次我去南方,时间较长,吃、睡不错,身体好多了。最近,想着手整理林老的诗稿、书信、文章、讲话等资料,如果中央同意能部分出版的话,最好。如不同意,也没关系,先整理再说。做这件事,可能要请帮手,也会很辛苦的,所以我要吃得比过去好些。钱的问题,我有,不用操心。"

事情要回到7年前。1953年12月27日,毛泽东与夫人江青到杭州,在西湖边上住了70多天。毛泽东于1954年3月14日离开后,江青继续滞留杭州。3月下旬,她收到一封匿名信,信是从上海发出的,由浙江省交际处长唐为平转交。

江青看信后,异常恼怒。信中写的是她30年代在上海的一段风流事和被捕变节的问题,举证清楚具体。据此判断,写信人知道江青的过去,也深知党内上层的情况。此人必是党内高干或文化界名人,或是他们的夫人。

在江青的催迫下,并得到某种默许后,公安部开始着手调查,这一事件被列为"18号案"。据王芳(时任浙江省公安厅厅长)回忆:

由于匿名信信封上印有"华东文委"字样,江青要公安部门将侦查的重点放在上海的党政部门与文艺界。不久,中共中央华东局在上海召开会议。会议由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三书记谭震林同志主持,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二书记陈毅同志出席,还有我和上海市公安局局长黄赤波同志参加,确定把这封匿名信事件作为一个特大案件来侦查。

会议确定,"18号案件"由公安部部长罗瑞卿负总责,上海方面由黄赤波负责,浙江方面由我负责。……当时,专案组先后收集了800多人的笔迹,进行了笔迹鉴定。他们将那些与匿名信笔迹相似而又对江青不满的人都列为侦查对象,进行重点侦查。仅案件的卷宗就有五六包之多。

王芳披露,林伯渠去世之后,朱明给中央写信,反映有关林伯渠死后一些遗留问题。一查对,与原来的匿名信的笔迹一模一样。朱明承认匿名信是她写的,并立即自杀。

王芳又说,到了"文化大革命","四人帮"一伙以此事把朱明定为"反革命分子",并对林伯渠散布一些流言蜚语。粉碎"四人帮"后,中央组织部对朱明的问题重新进行了审查,并作出结论:朱明"给江青的信的内容没有错误,原定其为反革命分子是错误的,纯属冤案,应予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其实当初这件事的影响只在极小的范围,平反昭雪也就鲜为人知。就是1986年红旗出版社出版的《林伯渠传》,在介绍林伯渠的婚姻中,朱明也仅在1946年出现过一次。

"一滴终须归大海,几人到此悟平生",这是林伯渠的两句诗。也许朱明的自杀,冥冥中也有追随夫君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