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儿子东东】董明珠儿子的成长历程

2018-04-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董明珠儿子曾在奶奶家长大,父亲早逝,母亲不在身边,是亲情缺失的留守儿童,庆幸的是董明珠儿子如此懂事,能够体谅与理解母亲,世间最珍贵的也莫过于

董明珠儿子曾在奶奶家长大,父亲早逝,母亲不在身边,是亲情缺失的留守儿童,庆幸的是董明珠儿子如此懂事,能够体谅与理解母亲,世间最珍贵的也莫过于是这种家人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支持了吧!

1982年,董明珠儿子东东出世。1984年,家庭生活出现了意外,董明珠丈夫因病去世,此时儿子才两岁,家庭即将倾覆,要强的董明珠坚强面对,对生活依然充满着憧憬和希望,想出去闯一闯。1990年,36岁的她毅然辞掉南京的工作,南下广东打工,儿子东东8岁,刚读小学2年级,董明珠把孩子留在家里,让妈妈帮忙看管。

只有在出差时,董明珠才能有时间回家看看儿子。每次回到家里,儿子总是不说话,只是像小猫一样紧紧依偎着她,仿佛只要一松手,妈妈就会离开他。外婆让他早点去睡觉,他就拼命摇头,说自己不困。但只要董明珠说:“快去睡吧,妈妈一会儿去陪你。”他就“刷”地一下子蹿到床上去。

有一次董明珠出门后,发现有东西落在家里,就赶紧返回去拿。经过儿子房间,她想把被子打开再看儿子一眼,结果她撩开被子,却发现儿子蒙在被子里哭得满脸鼻涕和眼泪。董明珠的心一下子被揪紧了,那一刻,她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母亲,给予儿子的太少了。东东看到母亲又回来了,赶紧把眼泪擦干,还装着笑说:“妈妈你快走吧,我没事的,我没事的。”

这个被对手以“霸道”来形容的女人,此时再也不是那个叱咤江湖的铁娘子,她是一个母亲,一个充满深厚母性的母亲。这一幕,深深地刻在了董明珠的心里,那是她一生都挥之不去的痛。

幸运的是,董明珠儿子坚强而自立,学习一直努力,给了母亲很大的支持。儿子很小就会提出抗议,说报纸上不能老表扬妈妈,也要表扬自己,没有自己这么懂事,妈妈怎么能安心工作。到儿子长大后,董明珠偶尔回家的时候,他就会一直静静地坐在母亲旁边,但不会有更多的语言和行为,似乎在守候母亲不使她离去。

1995年,董明珠因车祸住院时连做了两次CT,她开始心里有点发慌,认为肯定是问题比较严重了。就是在那一瞬间她才想到自己走了以后儿子怎么办,忍不住失声痛哭。后来儿子来了,静静地抓着母亲的手,什么也没说,陪在她身边,她才放宽了心。

董明珠很少流泪,偶尔有流泪的时候多是被儿子感动的。2007年1月,董明珠荣获央视“2006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收到儿子的祝贺短信使她流泪。有时她会觉得,只有在远离格力的时候自己才是一个女人、一个母亲。自己对得起公司,对得起客户,也对得起自己,可唯独对不起家人,尤其是儿子。

最对不起的是儿子

虽然董明珠儿子如此懂事,但作为母亲,她给儿子的是不是也太少了点?当儿子特别需要她的关爱的时候,她在外漂泊;当儿子孤身旅行,需要她的保护的时候,她却迫于原则,强硬地让儿子独自面对风雨。她是不是欠儿子太多了?

儿子12岁时第一次坐飞机,他问妈妈:“乘飞机那天你能不能送我?”此时的董明珠,已经成为“走过的路不长草”的那个女强人,有着足够的经济实力和条件答应儿子的要求。但是,面对儿子殷切的眼神,她拒绝了儿子的要求,理由是她没有时间。当儿子又请求让她的同事送他时,又被她拒绝了。

多年之后董明珠想起此事,仍然唏嘘不已。她已经对儿子欠得太多,却又如此“无情”地拒绝儿子,作为一个母亲,她做得是不是太残酷了一点?要知道,当时的广州机场比较乱,儿子才只有12岁,让他一个人从珠海乘公交车到广州机场坐飞机,未免过于苛刻。

董明珠说:“到了目的地,孩子下飞机时,我们的营业员接他。营业员在电话里告诉我,孩子简直就是从机场冲出来的。”说到这里董明珠再度哽咽:“我一下就明白了孩子那时内心的紧张和没有安全感,我心里难受得不得了。”

没人知道,那个只有12岁的孩子,一个人坐上公交车,又一个人上了飞机的时候,心里都在想什么。他的心里仅仅是恐惧吗?也许,还有一份对亲情的盼望。

或许,他让母亲送他,只是想多和母亲呆一会儿。虽然他从小就习惯了掩盖自己的感情,可他毕竟还是个孩子,一个盼望母亲的疼爱的孩子。在别的孩子那里,也许已经对父母过多地爱护感到厌烦,可为什么到了他这里,母爱就显得那么的单薄呢?

“也许人生不能两全,成功背后总是有遗憾。”不知道每日忙于烦琐工作的董明珠,是否在夜深人静,心情平静的时候想一下儿子的心理成长过程。

董明珠谈如何培养孩子

面对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董明珠有着自己的观点。她认为一般家庭对孩子的“溺爱”并不是一个好的教育方法。不能让孩子受凉,要让孩子吃饱穿好,或者买好衣服给他穿,送礼物给他,用车送他上学,考试时甚至把饭菜都领着送去等,董明珠认为这种母爱并不是培养孩子的最好方式,在她看来,最好的母爱,应该是给孩子一个发展的空间,让他自己去判断事物。

从培养孩子健康发展的角度来说,董明珠儿子的成长、教育方式也有可取的一面。正因为此,当被问到“最伟大的成就是什么”时,董明珠非常自信地说:“两方面:没有溺爱儿子,让他能够懂事地成长;我这十几年,使格力成为中国的世界名牌,并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世界名牌,就是我最大的成就。”

其实,董明珠的生活,又何尝不是只有这两个中心。除了孩子,还能够让她念念不忘的,就是如何把格力做成世界名牌了。而她花在工作上的时间和花在孩子上的时间相比,又何止是千百倍的差距。

为了工作,儿子11岁就被她送进了寄读学校。如她所愿,儿子如今已经长大成为一个独立自主,有着自己的奋斗目标的人才,但是,儿子却很少给她打电话。

有一次,董明珠问儿子:“你为什么不给妈妈打电话?”

儿子说:“我不给你打,你也会给我打。”

董明珠听了,想了想觉得也有道理。不过她还是试探着不给儿子打电话,看看儿子会不会给她来电话。后来发现根本不行,儿子仍然是很少给她打电话。后来董明珠想明白了:做母亲的,不是希望孩子围着自己转,既然自己已经设定了目标,是希望他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就更不应该用这样一种心态去要求他。

儿子突然之间也会给董明珠来个电话,不过,这种主动性往往是由董明珠引起的。

有一次,上海东方卫视《波士堂》栏目访谈董明珠,节目制作人打电话给董明珠的儿子,希望他也能到现场。但是,董明珠的儿子以工作为由,推掉了这次邀请。但是,他随即给董明珠打了个电话。

董明珠接到电话,感到很突然,因为儿子很少主动给她电话的。儿子在电话里问她,需不需要他去现场?不去可以吗?董明珠告诉儿子:“如果你愿意,谢谢你!如果你不想就不用。”

儿子说他不想去,他不想因为董明珠的这个平台,而让自己不能像普通人一样在社会上竞争。他甚至说以后选择工作,绝对要找那种找不到认识他的地方,他希望在这个过程当中找到自己的感觉。

董明珠听了儿子的想法,感到一丝欣慰。儿子要避免她的光环的影响,去寻找自己的生活,这正是她希望的。虽然,她心底也希望能够借次机会和儿子见上一面,但她仍然尊重了儿子的选择。

董明珠和儿子见面的机会真的是太少了。有一次她到北京出差,晚上10点多了还禁不住跑到了儿子的学校。

只是,敲开儿子宿舍的门,看了一眼,说了几句话,她就走了。也许,那应该是个令人伤心的场面:儿子和母亲,每个人都有很多的话想说,可谁都不知道该如何说起。感情压抑的太深了,有时候反而不知道该怎么表达。

董明珠最喜欢的一首歌:“藏起想哭的心,对你撒个真诚的谎”是否可以描述她当时的心情?她一直都希望能够好好地和儿子进行沟通,她知道儿子也盼望着能够和她好好沟通,可是,她的时间太紧张。

每次和儿子沟通的时候,总是电话不断,对此,董明珠感觉无奈。有一次,儿子终于忍无可忍,把电话给拔了。他说老是在跟你沟通很有感觉的时候却被你的电话破坏掉了。

那是多久以前的事了?反正,不管多久,在董明珠的心中,那一幕总是仿佛在昨天刚刚发生。这句话对她的刺激太大了,她知道儿子一直都有很多话想跟她说,她又何尝不是有很多话想跟儿子交流,只是她的工作太忙了,不得不一次又一次藏起对儿子愧疚的心情。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董明珠对儿子的教育方式,一千个人也有一千种看法。她给予儿子的那份爱虽然不是特别细致、温柔,却也是深沉和伟大的。不管怎样,庆幸的是董明珠儿子如此懂事,能够体谅与理解母亲,世间最珍贵的也莫过于是这种家人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支持了吧!

令董明珠感到欣慰的是,儿子已经比母亲高了将近一个头,在北京读研,并且已经有了自己的价值观和看法。在和母亲探讨一些人的行为时,他就建议母亲不要用自己的行为标准来要求别人,哪里有那么多都像她这样的人呢?

在很多采访董明珠的电视节目里,东东都没有出现,因为他不希望在母亲的背影下生活,不想因为母亲而让自己在社会上享受不一样的待遇,选择工作也希望到不认识母亲的地方去工作。母子两人之间也依然很少见面,但是会通过电话联系。

儿子的电话打得很少,母亲后来慢慢理解了,既然自己希望他成才自立,就更不能希望他围着自己转。最好的母爱就是给儿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自己在旁边正确地引导他,让他自己去判断事物,鼓励他能够真正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在与儿子的合影上,董明珠的眼神不再锐利,而是幸福而满足。作为一个母亲的时候,董明珠跟任何一个普通的母亲没有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