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跑了 制造业逃跑?你想多了 曹德旺没跑富士康也没跑
中美制造业成本差距仅为4%、美国制造业竞争力将在2020年前反超中国排名第一,这两个数字成为2016年唱衰中国制造最有力的数据基础。中国制造优势逐渐缩小,在敲响警钟的同时,也让人不禁发问,怎么突然之间中国制造就变得不行了呢?
挂着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标识的产品一度行销全球,是中国在全世界面前最好的代言人,对于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程度来说,制造业如果失去优势,后果将难以想象。
更让人震惊的是,有数据称中国的纺纱业成本反而比美国高出30%。其实,纺纱业只是中国制造的一个缩影,随着人工、能源等成本的增长,中国制造优势有所下降。
一个国家在失去低成本优势之后仍然能活下来的企业或行业,一定有技术上不可取代的优势。一个国家再强大,没有制造业的技术强大,也不是真正的强大。“从近几年制造业表现看,中国有些相关的政策在自残。”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表示。
无论是赴美建厂的曹德旺,还是征战世界各地的钢铁和汽车行业厂商们,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大背景下的产业链分工,去最能体现自身优势的地方建厂,充分享受全球化的红利,显然是正确的抉择。
综合分析后会发现,大多数人都将中国制造成本增加总结为四个因素,人工成本增长,人民币对美元贬值,税负压力以及能源价格上涨。
但这样的锅谁来背?中国工人凭什么就要永远拿低工资?美元升值影响的只是中国?雾霾已经如此严重,工厂们凭什么仍然使用高污染的能源?
中国制造业遇到了压力,这是现实;中国制造业不行了?也许只是你想多了。
2016年12月26日,国资委发起了中国制造日活动,众多相关企业交出了自己的制造成绩单,中国交通建设称,全世界排名前10的集装箱码头和跨海大桥,我们只建造了6个,全球的港口机械也只造了82%;中国建筑依旧表示不服,其实我们也没有做什么,全球排名前50的超高层,我们只建了21座而已……
在中国制造海外建厂的同时,一则来自制药业的消息则显示,世界制药业巨头们正在以在中国大规模建厂的步伐,从以进口为主导转型为以本地化为主导,建厂被认为是表现长期经营的决心和诚意的最有效表达。
2017年,会是中国制造发展的真正考验期吗?
曹德旺没跑
“别让曹德旺跑了。”一个制造业厂商的海外投资动作,挑动了业界的敏感神经。
曹德旺,到底跑没跑?估计他自己也没能预料到,公司正常的资本海外投资建厂,会引发业内如此激烈的热议。
曹德旺,中国最大玻璃供应商福耀玻璃创始人、董事长,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代表人物。他所创办的福耀集团已是世界第二大汽车玻璃供应商,其产品更是占据了中国70%的市场份额。
此前不久,福耀玻璃投资6亿美元在美国建造的汽车玻璃厂正式投产。在采访中,曹德旺还表示计划在美国投资10亿美元建厂。
如果不是他顺便解释了为什么去美国建厂,并对比了一些生产要素成本的话,这应该就是一个资本走出去的典型案例。
这个干了一辈子实业,亲历了中国制造发展变迁的企业家,坦言去美国建厂相对来说更加划算,能够减轻企业的负担,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
“中国制造业的综合税负比美国高35%,后者土地基本不要钱,电价是中国的一半,天然气价格是中国的四分之一,中国较美国有优势的,只有劳动力。”曹德旺的这些话,一下子把中国制造所面临的问题铺开摆在了公众眼前。
要知道,2014年,福耀玻璃在美国代顿市购买了一处厂房,占地面积675亩,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钢结构层高15米。该厂房购买花费1500万美元,整体改造花费1500万美元,但是美国政府通过各种渠道补贴也有3000万美元,相当于该厂房没有花钱。
新金融观察记者了解到,其实这并不是曹德旺第一次就中美两国企业税负和其他成本的对比进行阐述。
在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曹德旺递交的提案便是“如何帮助中国制造业渡过难关”。
他认为,在过去改革开放的三十几年,中国制造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其中劳工成本低廉占了一定比重;现在劳工成本逐渐上涨,让中国制造在原本相对较高的工业土地、税负、资源价格等制度和结构性矛盾之后,成本不合理的因素凸显。
“为了节约成本,现在去越南等地建厂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了。”彼时曹德旺说,他对此深感忧虑。
一个事实是,在国内经济下行背景下,制造业面临着比过去更难的境地。于是,曹德旺的观点、赴美建厂的动作以及李嘉诚抛光国内资产上岸等的消息背景,让人们的敏感神经被触动。
曹德旺,一时间也被卷入“要跑”的节奏了。
他也必须要说明,自己赴美建厂,是答应客户,不答应生意就没法做。甚至还强调,他没跑,他的事业重心在中国。
事实上,福耀玻璃在海外建厂的投资只占总投资的2%—3%,海外市场只占其产品销售总量的35%。
富士康也没跑
在曹德旺之前,制造业巨头之一富士康的郭台铭同样陷入了类似的舆论漩涡。
2016年12月9日,富士康证实,他们正在评估在美国建厂的可能性,已经针对在美国拓展运营展开初步洽谈。富士康在一份声明中称:“潜在的投资范围尚未确定,目前我们的高管正与美国相关官员进行直接谈判。一旦谈判完成,我们将会公布更详细的信息。”
此外,日本运营商巨头软银方面表示将在美国投资500亿美元,预计将创造5万个新就业机会,而在这项投资计划书上,还出现了富士康的Logo。
富士康也要跑了?这同样也是个伪命题。
2016年12月30日晚,富士康与夏普的合资公司SDP(堺显示器株式会社)与广州市人民政府共同签署《第10.5代显示器全生态产业园区建设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协议在广州增城投资610亿元人民币,建设10.5代8K显示器全生态产业园区。
富士康科技集团总裁郭台铭称,“富士康没有走,我们选择在2016年的最后一天签约最大的项目,把最好的技术落户在这里。富士康也在转型升级,富士康不会走,富士康留会在这里。”
随着中国的产业升级,以纺织业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东南亚国家转移,而其他部分产业由于原材料、客户等原因纷纷选择到欧美等地区设厂。
2014年,江南化纤公司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州投资办厂,成为首家在美国建立再生聚酯短纤维制造工厂的中国企业,一期计划投资2500万美元,二期计划投资2000万美元。
山东太阳纸业拟在美国阿肯色州新建年产70万吨绒毛浆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约13.6亿美元。根据投资合作意向书,美国阿肯色州将为太阳纸业提供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及基础设施建设扶持资金等激励政策并在2017年5月1日之前落实。
等等。
不过中资企业为走出去制定的国际化战略中,必须要迈开的正常步伐,却被误读为“资本外逃”。
实际上,每年都有很多中国企业将目光投向海外。2014年的数据显示,中国有超过2万家企业在海外投资,而当年中国对外投资金额超过1160亿美元。
“此次福耀美国建厂,就是综合考虑了美国汽车市场生产侧与需求侧综合要素后做出的一次正常的海外投资行为。”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向新金融观察记者强调,在当下中企国际化投资热潮中,不仅包括福耀这类民营制造业,更大体量的国营制造业也不胜枚举。而曹德旺之所以能吸引如此大的关注与讨论,是因为他道出了国内各生产要素成本重压下企业家最想说的话。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赵英同样认为,曹德旺海外建厂一事不值得大惊小怪,企业需要扩张,这是它的战略需求。
其实对于企业、资本来说,走出去,优化配置全球资源,这都是一件好事。
全球都在争
“‘别让曹德旺、富士康跑了’,这些调侃式传闻虽然是偏于情绪化的表达,而非既定事实,但更多揭示了中国制造面临的一个现实——中国宏观经济结构力度加大的背景下,中国的制造业对成本的波动越来越敏感。”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新金融观察记者。
一些企业发现,随着劳动力等各项成本的不断攀升,在中国生产产品再出口的成本优势,在逐渐被弱化,将在中国进行生产的各种要素成本与正在推动“制造业回归”的美国,以及人力成本相对更低的印度、越南等相比,这些地区的优势可能更大(比如很多美国偏远地区的土地其实非常便宜,而由于货车、卡车运输网络发达,物流运输成本也会降低)。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回答提问时表示,确实有一部分制造业企业面临成本持续上升、发展面临困境的问题,这一点必须承认。
确实有不少制造业企业因成本元素选择海外建厂。
而放眼世界,一场全球范围内的制造业争夺战正在打响。
如今,受全球经济下行的影响,发达国家经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为了重振经济,一些国家提出了制造业回流的想法。
美国便是积极者。重振制造业一直是奥巴马政府提出的口号。
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2011年向奥巴马提交的一份美国制造业报告称,过去几十年来,美国制造业无论是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比重,还是所提供的就业人数,都在下滑。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数据,美国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从1957年的27%下降到了2009年的11%,提供的就业岗位从1998年的1760万下降到2010年末的1160万。
之后,美国开始全力打造制造业创新网络。引领制造业振兴,并鼓励企业在本土进行投资,创造就业。到了特朗普这里,更是准备大规模对实体经济和企业部门减税让利。
印度,也一直在试图让印度制造成为其国家名片。2014年9月,印度总理莫迪提出了“印度制造”这一战略,希望将印度转变成一个全球设计和制造中心。这一战略的主要举措包括促进投资、促进创新、保护知识产权和建立一流的制造业基础设施等。
我国也在2015年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这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该纲领提出,通过政府引导、整合资源,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五项重大工程,实现长期制约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我国吸收外资规模保持总体稳定。
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1—11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318亿元人民币,折合1137.9亿美元,同比增长3.9%。在制造业中,医药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65.3%和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