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民的下场 “码王”王永民和他的“王码”

2017-11-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王永民和员工商量技术细节 大河报供图□大河报记者 朱金中 报道30年白驹过隙,当我们在网络时代"十倍速"前进时,都回避不了一个关键点:中文输入法.25年前,一

 王永民和员工商量技术细节 大河报供图

□大河报记者 朱金中 报道

30年白驹过隙,当我们在网络时代“十倍速”前进时,都回避不了一个关键点:中文输入法。25年前,一个名叫王永民的中国人发明了一种叫做五笔字型的输入法,这种输入法能用26键打出几千个汉字。至此,汉字输入不能与西文相比的时代被王永民终结了。

“不亚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在王码公司,王永民习惯被称为“王老师”,而不是“王总”或“王董事长”,因为他是个搞研究的人。

    王永民祖籍河南南阳,1962年18岁的他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毕业后,王永民留在四川工作,但十多年的入川生活并没有让他的才能得到施展。1977年10月,王永民离开时留下了“无才西蜀图相仕,有志南阳学躬耕”的诗句。

    回到南阳后,王永民被分到南阳地区科委工作。当时,南阳引进了一台日本人发明的汉字照相排版植字机。但这台机器最大的问题是汉字输入时不能校对,出错就要重新照相制版。

有一家仪器厂花了9万元做出了幻灯式键盘来解决这个问题,但王永民对这个幻灯式键盘很不满意:“谁能记住24个幻灯片每个胶片上究竟放的是哪273个字?”一开始,王永民并没有要开始汉字输入法研究的想法,他想做一个键盘,来解决汉字照相排版的校对问题。当时南阳科委给他拨了3000元钱,让他搞试验。

    摆在王永民面前最大的问题是,要做键盘就得找到一种好的输入法,找了半天未果的王永民决定自己来做。

    138键、90键到75键……1980年7月15日,王永民把键位压缩到了62个。“到那个时候,我认为我已经成功了。”王永民这么认为,而且当时在武汉召开的汉字编码会议也这么认为,并把王永民的62键方案评为国内最好的四个方案之一。此时王永民突然想到:标准键盘有48个键,和62键也就是一步之遥。为什么不能把汉字搬到标准键盘上去呢?

    尽管已经花了一两万元做出了可以用的键盘,但打定主意的王永民还是决定放弃,他要做出适合标准键盘的输入法。

    经过多少次失败,62键方案变48键方案,48键方案变成36键方案……1983年元月,五笔字型的26键方案终于变成现实。8月29日,河南省科委组织鉴定会,来自这个行业的国内第一流的专家几乎都来了,他们表示:“从今天开始,汉字输入不能与西文相比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新华社当年则在内参中认为,这是“不亚于活字印刷术”的伟大发明。

一场由赢转输的官司

    上个世纪90年代伊始,王永民的王码公司成立。当时IT市场开始走向成熟,国内掀起学五笔的浪潮,专门教五笔字型的学校遍地皆是,是否会使用五笔字型,还在相当长时间里,成为用人单位招聘时的一项关键要求。一时间“普天之下莫非王码”。

    但就在1992年,一场先赢后输的官司让王码公司开始走下坡路,这场官司被《科技中国》称为“中国知识产权世纪末第一大案”。

    当时的情况是,王永民发明的五笔字型只有第3版获得国家专利,而社会上流行的是五笔字型第4版。1992年4月10日,王码公司向预装五笔字型4版软件的近百家厂商发送律师函和通知书,要求对方向王码公司支付五笔字型知识产权使用费。

同年12月,王永民向北京市中级法院起诉D公司,认为D公司出售的汉卡侵犯王码公司知识产权并要求索赔。1993年8月,北京市中级法院新成立的中国首家知识产权庭受理该案。

    这场知识产权纠纷案的焦点,是五笔字型第3版专利权能不能覆盖五笔字型的第4版。1993年12月24日,北京市中级法院知识产权庭宣布一审判决,判决五笔字型第3版专利权覆盖第4版,D公司败诉,需支付王码公司24万元人民币,今后使用五笔字型第4版技术,应与王码公司协商支付合理费用。

    1994年1月6日,D公司不服一审判决,向北京市高级法院提出上诉。但在1997年7月25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做出最终判决,判决五笔字型3版专利权不保护五笔字型第4版,王永民败诉。

市场风云变幻 “码王”重出江湖

    1995年,王永民去了美国,正如他从南阳来到北京一样,这一次他又完成了他事业上的再一次提升。在美国的两年间,他彻底地完成了从知识分子到商人的蜕变。“对我来说这是一个新的起点,我参观了很多大的公司,学习了许多高科技公司的管理、理念、方法及软件开发的管理模式等。

我现在公司的管理正是我在美国学习的那种模式,我认为非常成功,这个成功会让人们很快看到它巨大的经济效益。”

    在美国的两年是王永民专心研究的两年。在王永民出示的一份专利列表中,有“阅读声译器”、“可输入文字的鼠标器”等多项专利,甚至还有 “用于洗浴的自动搓背机”。王永民说,这些专利都是他在美国期间搞出来的发明。“公司拥有国内外专利48项,还有8项正在审核中,这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如今的汉字输入法市场已经是风云变化,窗外已经不是“码王”一览群山时的那个江湖。语音输入、手写输入等新技术也开始成熟,谷歌、搜狗、QQ等诸侯纷纷推出自己的拼音输入法,王码五笔能在市场上占有何种地位,尚难预料。

但王永民对自己的五笔信心十足,他拿着桌上一个带着几个键的鼠标说,这是公司发明的键字通,能够实现在鼠标上输入汉字。公司还进军手机输入法市场,开发了针对手机用户的五笔字型输入软件,能够在多款国内外手机上实现五笔字型输入汉字。

20多年后,世人没有忘记王永民和他的五笔字型。2008年1月8日上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大礼堂隆重举行。王永民和他的王码五笔字型被授予200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

    “汉字编码技术获此殊荣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这充分肯定了五笔字型在20多年中做出的成绩。”王永民如是说。在网络上被传播得最广的一张照片是王永民意气风发地坐在办公桌前,而现在的王永民则比照片上要苍老很多,“这些年一直忙着新五笔的事,操劳不少,几次晕倒在办公桌前。”

    回首30年走过的风风雨雨,当被问到最大的感悟是什么时,王永民停下手中的笔,认真地说:“想把任何一件小事做好都不容易。”

【记者手记】

没有失败者,只有探索者

    在改革之初的那个风生水起的年代,电脑以十倍速的姿态闯入国人的生活。如何与信息时代接轨,最具体的体现就是如何与电脑这个西方产品接轨。由于中西方语言文字的差异,电脑输入是其中最突出的矛盾所在。

在一片“要融入信息时代,就必须舍弃汉字”的叹息声中,一批知识分子站了出来,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和勤奋直面这个难题,解决了这个难题,王永民就是其中的代表。CCDOS、WPS、五笔字型,这些闪耀着东方智慧的发明无疑为国人开启了信息时代。

    当发明家的光环逐渐褪去,那些抱着“科技报国”梦想的第一代IT知识分子毅然投身下海,迈入产业化发展的浪潮,也开始了他们的辗转历程。从一个科技学者到商业精英,并非每一个人都像比尔·盖茨那样成功,他们中有的销声匿迹,有的仍在努力拼搏,有的被资本力量所不容,有的败走麦城,当然也有笑到最后的。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当人们纵论那些IT先驱者时,有惊叹,有惋惜,也有自豪。

无论成败,毋庸置疑的是,那一代知识分子所拥有的献身精神和聪明才智将永远为后来者所津津乐道。他们那个时代,是一个充满了光荣与梦想的时代,他们那一批人,为国人在信息时代的快速前进打下了地基,让我们始终与世界IT行业保持同步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们没有失败者,只有探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