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命三郎”耿彦波1天徒步8小时抓工程

2018-04-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转型之首要任务是招商,而招商难处却在土地.太原市一位负责招商的官员就曾告诉记者,他并不担心招不来商,而是担心招来的项目能不能落地,因为城区之内没法提供土地,而城外到处是荒地,没有基础设施.为了跑土地的事儿,商人张省会忙活了一年多.去年,由他所属公司投资的香港金融数字城项目,被列为了山西重点项目,最初计划落地太原南部晋阳湖周围.但2013年,随着太原市对城市规划的重新修编,这块眼看就要落下的土地突生变数.像张省会这样的情况还有不少.土地,作为太原向外扩展的核心资源,在耿彦波上任时就收紧了闸门.这一

转型之首要任务是招商,而招商难处却在土地。太原市一位负责招商的官员就曾告诉记者,他并不担心招不来商,而是担心招来的项目能不能落地,因为城区之内没法提供土地,而城外到处是荒地,没有基础设施。

为了跑土地的事儿,商人张省会忙活了一年多。去年,由他所属公司投资的香港金融数字城项目,被列为了山西重点项目,最初计划落地太原南部晋阳湖周围。但2013年,随着太原市对城市规划的重新修编,这块眼看就要落下的土地突生变数。

像张省会这样的情况还有不少。土地,作为太原向外扩展的核心资源,在耿彦波上任时就收紧了闸门。这一年,太原向南扩展的战略日渐清晰,南部土地立刻紧缺起来,太原市国土局对土地的掌控和审批立即收紧。

太原可利用的地原本就不多,20%左右是平地,大部分是山川和丘陵。为此,耿彦波开出的药方是:把环路修通后,主干道向周边区县辐射延伸,拓展外围空间,释放土地潜力。获取土地,不外两条路径:开发新的,改造旧的。

令太原市国土资源局土地利用处处长路薇印象深刻的是,今年,耿彦波到任太原,迅速展开了对城中村改造的推进力度。围绕着城中村的土地的确权问题,太原市政府三次发文,要求简化手续,提高速度。

按照以往的工作流程,对于农村的土地,需要由区、市、省、国土资源部逐级上报国务院,将土地转为国有土地,并将农用地变更为建设用地,这个过程,需要反复上报审批,快的话也需要3到6个月。

完成后,再出台补偿方案,将土地征收,由宅基地或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重新确权。几上几下的政策审批,耿彦波画出了一条直线。城中村里的宅基地、医院、学校、道路,本质上都是建设用地,可以快速确权,立即开发。

10月15日,太原市万柏林区前北屯西街128号,王玉和妻子何变文,如今还坚守在自己的房子里,周边已经拆除完毕,房子已经断水断电。来自街道办的工作人员,几乎每天都上门做工作,但补偿安置方案仍在艰难的谈判中。

改造从2011年就已经启动。王玉的房子有五层楼,建筑面积700多平方米,房子被隔成了30多个单间向外出租,每年的租金收入有十多万。这在前北屯村较为普遍,靠近路边的房子,更是被改建成了商业铺面,每年的租金收入可以达到五六十万。

这样的城中村,在太原城区内,有170多个。按照太原市城中村改造的安置补偿方案,像王玉这样的房子,只能算一层和二层的建筑面积来拆一补一,三层和三层以上的楼层,只能以建筑安装成本补偿一定比例的货币。何变文不同意这样的补偿方式。

但2013年,整个太原的城中村改造力度,无疑是史无前例的。据《山西晚报》近期的报道,截至目前,今年太原已经累计拆迁458.19万平方米,而2003年至2012年的累计拆除面积是466万平方米,今年拆除的城中村建筑面积,已接近前十年的总和。

要腾挪的,不仅是城中村。一批中心城区的工业老字号——化肥厂、平板玻璃厂等,也即将向外搬迁。这些企业大多在中国“一五”时期建成,体量巨大,代表着太原的工业史。由此增加的城市用地,将为未来二三十年的发展做铺垫。

卫长乐说,未来的晋阳湖区、汾东新区等城市新区,将成为太原新的发展区,通过土地出让,吸引高科技产业、金融、商务等业态入驻。争取5至10年内,将南部新城打造为能与中心城区相抗衡的“反磁力中心”,实现再造一个100万人口大城市的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