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讲啦邬贺铨演讲稿:互联网改变了我们什么(第170期)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开讲啦》第170期的励志演讲稿
去年CNNIC(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我们中国的网民,平均每周上网25.6小时,也就意味着每星期7天里头差不多有一天时间在上网,平均每天上网3.7个小时,我还是位于平均值之上,还算是每天上网还是比较多的。
我觉得网络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现在有了网络,真的比过去好得多、快得多。我讲一个例子,文革期间我们的单位,被下放到四川眉山,有一次因为有些工作需要出差到上海。当时我们好几个人出差,好不容易买了卧铺票,但是分别在不同的车厢。
有一个同事,在车上等厕所等不及了,等车停到宝鸡的时候,他就下到宝鸡上厕所,原来估计火车要在那里停几分钟,结果火车晚点,为了赶时间提前开了。我们那同事一边提着裤子一边跑,终于追不上火车。
然而我们并不知道他丢了,因为他所在的车厢的同事认为,他到另一个车厢跟我们聊天了,到吃晚饭的时候也不见他,我们车厢同事说,都是盒饭哪吃不一样?到睡觉的时候还找不到,麻烦了。我们就跟列车员说,我们人丢了。
他说在哪丢的,我们说不知道。我们好不容易到了上海,但是没有通讯工具,下火车以后打电话回单位,说丢了一个人。我们领导说在哪丢的?不知道。过了两个钟头,我们那个同事回来了,一个脚有袜子,一个脚没袜子,穿了双拖鞋。因为车站看到他赶车丢了,下一辆车是乌鲁木齐到上海,让他上去了,但是他却没有衣服了,衣服都在(我们)车上,所以冻了一个晚上回到上海,如果当时有通讯工具,那就很容易联系上。
当然中国是在1994年4月20号接入到国际互联网上,那个时候实际上,是中关村、北大清华和中科院这三家互联的网络里头,利用了一根64K的专线,连到美国一个电信运营商Splint,就是64K而已。1995年1月,邮电部电信总局,开始开放了公众的互联网,但是当时只有北京、上海,各一条64K的专线,也是连到美国Splint的网络,但应该说从那个时候,互联网正式进入中国。我呢,了解互联网在这之前。
80年代初到日内瓦,去参加国际电信联盟的会议。这是一个制定通信网标准的会议,这些标准可能跟国家利益有关,因此单纯靠与会代表在那里决策,同意与不同意是不够的,需要请示国内。那么会场是提供了免费的长途电话,我们基本上中国去的代表都是利用这种免费的公用电话,把会场的情况、会场讨论的情况,跟国内的主管部门汇报。
但是我看到美国的代表,他用会场提供的计算机和网络抄些东西,并且把会议的一些文档作为附件传回去了,美国人说这叫e-mail(电子邮件)。
当时第一次听到,后来过几年开会发现,那些老外干脆把笔记本电脑带到会场,直接在那里跟他们本国联系。加拿大代表团有一个邮电部派去的代表,他是个华人,跟我们也很熟,他就问我:“你们中国有这样的东西吗?”我说:“没有”。他说:“为什么你们没有呢?”我当时也回答不出来。
幸好呢,1994年4月20号,中国接入互联网,那么到现在,无论在单位和在家里,都可以使用无线局域网上网,当然出去还是光纤。中国的光纤光缆企业,生产了全世界一半的光纤光缆,当然中国的宽带网络的发展,使得中国的光纤光缆市场消耗了全世界一半的光纤光缆。
十年前买一根光纤,按单位长度算,一根光纤多少钱?2000块钱,现在按单位长度算,买一根光纤多少钱?一公里的光纤现在是40块钱。按单位长度算,光纤现在比面条便宜,你买一公里面条也不止40块钱!所以现在光纤到家、光纤到户,发展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