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承惠简历 于承惠个人资料简介及照片

2017-06-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于承惠,中国杰出武术家,因在<少林寺>中饰演反派"王仁则"而进入影视界.尤以剑术为最精,出演过许多电影.电视剧,是以"武魂"为宗旨的德高望重

于承惠,中国杰出武术家,因在《少林寺》中饰演反派“王仁则”而进入影视界。尤以剑术为最精,出演过许多电影、电视剧,是以“武魂”为宗旨的德高望重的武学长者。因他最著名的电影为香港安子介投资,故也为香港影坛泰斗。

中文名: 于承惠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山东蓬莱 出生日期: 1939年8月16日  职业: 演员(国家一级) 身高: 175cm 体重: 53kg 祖籍: 山东烟台

人物简介 于承惠,中国杰出武术家,出演过《少林寺》中的王仁则。尤以剑术为最精,出演过许多电影、电视剧,是以“武魂”为宗旨的德高望重的武学长者。因他最著名的电影为香港安子介投资,故也为香港影坛泰斗。

山东自古多英豪,人民崇武尚义。他十九岁获得青岛武术全能冠军。是我国著名的武术理论家,曾对“双手剑”、“鱼翅刀”等武艺著书专门研究。能文能武,被誉为中国武术界的奇才。在《少林寺》开拍之时,于承惠是山东黄台造纸机械厂的一名起重工。从青岛武术冠军,到工厂当工人,又在《少林寺》中一跃而登上影坛,于承惠所走过的道路是不平坦的。 在《李小龙传奇》中扮演李小龙的师傅叶问。

于承惠十一岁进少年体校习武,天资敏慧,加上多年苦练,在拳术套路、各种兵器上都下过功夫,技艺全面。他尤其喜欢练剑,二十岁参加青岛市武术比赛,力挫群雄,赫然夺魁。旋又参加华东地区比赛,获“醉剑”冠军。此时他已是山东武术队队员。

不料在训练中腿部受伤,医治延误,一条腿差点保不住。由于腿伤,于承惠离开武术队,进入工厂。他在工厂呆了十几年。业余时间全副精力潜心习武、读书、寻师、会友,武术日益精进。后来,腿伤痊愈了。

于承惠在长期的练武中,对“双手剑”(亦即“螳螂剑”,非双手各执一剑,而是双手同握一剑)的剑法,苦心琢磨构思。一九七五年九月十五日凌晨,风雨大作,电闪雷鸣,他从螳螂在林中遇到倾盆大雨后“运巨斧与天搏斗”的动作与形象中,受到启发,完成了“双手剑”套路的设计。

后来,“四人帮”倾覆,国术又见天日。于承惠应邀到宁夏武术队担教练;他和蒋鸿雁一道,对回民青少年运动员言传身教。宁夏武术队很快就在全国比赛中崭露头角,水平迅速提高。这期间他进一步从理论上总结了“双手剑”的剑法,使这一失传已久的剑法重新焕发青春,傲然出现在武术的百花园中。他著有《“双手剑”二十法》,其要点为:抽带云抹提,点崩撩刺击,绞截斩格劈,挑拨挂错洗。

于承惠对武术中运用力学理论很有兴趣,他撰有《什么是武术的身法》一文,提出“身法”在武术运动中极为重要。没有正确的身法就不可能正确使用自身的力量,也就难以掌握好技法。”通过实践,从前辈和同行的经验中,总结出训练身法的四个要领:刚柔相济,呼吸自然,气沉丹田,步法快稳。

对于古人流传下来的精辟拳谚,以自己的实践加以验证,再用现代力学理论加以解释。于承惠认为这才能提高中华武术的水平。

于承惠从小喜欢看《三国演义》、《水浒传》一类的连环画,喜欢听《岳飞传》、《杨家将》一类的评书。一有闲暇,他匣执杆作剑,骏人当马,与小伙伴们拼搏嘻戏。那时就憧憬自己米来能身挂宝剑,当员武将。

11岁那年他到青岛业余体校学武术。他枪刀棍棒都学,最喜欢剑术。1960年,于承惠夺得了青岛青少年武术比赛全能冠军,被选人山东省体育学院运动系武术队。成绩和荣誉把他的思想推到一个新境界:要当一名第一流的武术运动员,为国争光。他进入体院之后,十分珍惜自己的学习条件,弄枪舞棍,不知流下多少汗水。1963年,他以精湛娴熟的表演,获得华东武术传统项目"醉剑"的冠军。

可是,他的武艺正向着更高更精境界跃进的时候,他的膝关节不幸受了伤。虽经一年多的精心治疗,仍然不愈。他感到非常懊丧和痛苦。没办法,只好申请到山东黄台造纸厂当工人。默默地砥砺锋芒。

他当了一名起重工,在很好地完成任务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对武术事业的追求。他买了一根白腊棍,常常在夜深人静时演练。他读了许多武术书籍,一有闲暇便拜师会友,谈拳论剑。他决心编创剑术新套路,为祖国的武术事业增添光彩。

1975年9月14日夜,电闪雷鸣,暴雨狂风激起他的创作灵感。他凝神遐思,寻觅捕捉螳螂"搏风雨"、"寻归踪"、"斗顽敌"、"奔前程"的情态和动作。一夜辛劳,一叠稿纸,终于完成了双手剑"螳螂穿林"动作风格的构思。为此他曾赋诗《悟剑篇》:拼全:力,挥巨斧,与天搏命。驾雷电,穿风雨,天马行空。日增月长,他一的武艺不仅没有因当工人而荒废,反而更加长进了。他腿上的伤也渐渐地好了。

1979年春,宁夏武术队邀请于承惠同志前往担任武术教练,他答应了。在宁夏,他倾注了自己全部精力,言传身教。在蒋鸿雁的帮助下,他创造了"双手剑"并将这一武艺传授给武术队。宁夏武术队表演的双手剑、双手剑对练、双手剑对醉剑(螳螂斗蛇),别开生面地呈现在比赛场地上,并被列入中国武术传统项目。从此,这位普普通通的工人在武术界崭露头角了。

据说,电影《少林寺》导演在济南挑选演员时候,于承惠在省体育馆内应邀小试锋芒。他握一根涂了腊的紫檀木棍,脚蹬一双牛皮鞋,灯光之下,舞动的木棍闪闪发光,呼呼生风。他强悍的形体,有些近似发狂的动作,使导演一下看中了,认为他扮演大反派王仁则是很适合的。

于承惠拍完《少林寺》回来,《武松》剧组刚刚搭起班子。他欣然接受了《武松》武打设计和扮演张团练的聘请。

他和邱方俭同志相互砌磋,仔细研究武松的思想性格,为刻画这个英雄人物设计了不同情况的打斗:醉打、带枷打、执刀打、平地上打、沟沟坎坎的地方打。演员不会,他们就一招一式地示范,手把手地教。

如今,电影《少林寺》已名扬四海。《少林寺》在香港首映时,,报纸评论于承惠的双手剑法是难得一睹的高妙剑招,堪称美妙悦目。赞他的"醉剑",动作变幻无穷,外加功力深沉,令人喝彩。总之,《武松》一剧打响了!这是少不了武打设计的一份功劳的。有人寓意深长地对他说:剑,终于闪射出光彩了!

然而更光彩的是他不停顿的追求。他说:古人云,武艺分马下十八般,马上十八般。如今马下武艺开始在影视中出现了,可马上武艺还极少探索。他盼望能担当马上武打的编排。跨上骏马、奔向新天地!于承惠对武术中运用力学理论很有兴趣,他撰有《什么是武术的身法》一文,提出“身法”在武术运动中极为重要。

没有正确的身法就不可能正确使用自身的力量,也就难以掌握好技法。”通过实践,从前辈和同行的经验中,总结出训练身法的四个要领:

1. 刚柔相济

2. 呼吸自然

3. 气沉丹田

4. 步法快稳

对于古人流传下来的精辟拳谚,以自己的实践加以验证,再用现代力学理论加以解释。于承惠认为这才能提高中华武术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