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茨陌生人 方法论与生活世界 舒茨主体间性理论再讨论
摘要:舒茨从对个体行动的意识分析出发,基于胡塞尔的现象学与伯格森的意识哲学,对韦伯所建立的社会科学概念体系作了一个意义基础的建构工作,并进而运用理想类型的方法发展出了自己的社会世界的图景。在这一工作中,对他者问题的处理涉及了一系列深具社会学意涵的问题,而其核心则是主体间性问题。
对主体间性之可能性这一问题的探讨,从社会思想史的传统脉络来看,不仅关涉社会学如何可能的问题,在舒茨的努力下,更成為了一项通过以我群群体為基础的、有意义的生活世界这一概念来回答近现代以来社会学的核心方法论问题——社会如何可能——的基本追求。
关键词:主体间性 现象学社会学 方法论 生活世界
只有这一原始的基础——作為生活世界——才使得所有的理解成為可能。
——舒茨(转引自Grathoff,1989:212)
在新近关于现象学社会学的讨论中,有学者提出,如果我们并非简单地将现象学与社会学视為两种不同种类的学科体系和思考范畴,而是在对于现代性的反思传统之中,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内在地”视為“对现代经验多方论述的一个面向/方面”(弗格森,2010:11)的话,那么,我们也许会对现象学的传统有一个新的理解。
从这一角度出发,经典的社会学在其学科初创的努力之中所表达出来的社会学视角,无论以何种传统或主张出现,或许都可以视為与现象学传统——无论其内部各流派之间的张力有多么复杂——具有同一种特征,即“对于所有被视作理当如此的事情进行提问的能力和需要”(Funke,1987:6)。(剩余30133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