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军心理学文丛 朱建军 | 西方的心理咨询怎么跟东方文化相结合?

2017-07-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当然这里面还有好多问题,我想后边留出点时间来跟大家聊,所以我简单的说一说.比如说有人就说,中国人固然有特色,但是既然西方的这些疗法有很好的疗法,也很成熟了,也很

当然这里面还有好多问题,我想后边留出点时间来跟大家聊,所以我简单的说一说。比如说有人就说,中国人固然有特色,但是既然西方的这些疗法有很好的疗法,也很成熟了,也很好用了,很先进了,而中国的好多疗法还是落后的,那我们何必还要再弄自己的疗法呢?我们就直接用人家疗法不就完了吗?固然你有一定的特色,可能这件衣服穿上不是那么合体,但是它也能穿啊,对吧,你何必非得要弄(自己的)?我觉得这里边也有问题了,一个问题是说他穿着不合体;另一个问题是,即使它能用,也还有一个问题,是什么呢?这就是文化问题了。

不是个人这个病能不能治好的问题了,而是文化问题了。就是说,它会不会使得我们文化的特色受损,文化多样性受损。

我打一个比方,中国话很难学,大家都知道。我看网上经常有一些测题,说让外国人学中国话,把外国人坑得很厉害。比如一个女孩子发个短信给她男朋友说“5点在国贸见,如果我到了你没到,你就等着吧,如果你到了我没到啊,你就等着吧”。这老外一看就晕了啊,什么意思?很多这种东西。

中国话很难学,那么按照同样的逻辑就说,那我们何苦?虽然中国话不错,也能用,也很有特色,但是我们何苦要学中国话呢?我们大家都学那个更容易的英语不就好了?世界大同,都用英语。其实在民国时期,有一些学者真的是有这个想法,就是说我们就不用中国话了。我们就就搞一个或者就是用英语;或者用世界语;或者就是把中文也把它这个完全拼音化,变成一个拼音文字,省得让大家认那么多字这个费劲。

但是后来行不通,为什么行不通呢?这就叫做文化。文化这个东西,它这种特色,是一种一个民族长久积淀的一个东西,而且这个东西它是这个民族的心理认同的关键。就像中国人说了中国话,他就格外觉得自己是中国人,如果中国人都不说中国话了,那他这个民族的认同就垮了。

我们以前学的课文叫《最后一课》,就是被侵略的那个国家,一定要要讲自己的语言,就是因为这个语言,是对文化认同有关系的,那,我们文化不认同了,我们都认同自己是美国人,行不行?做不到啊。现在好多人,他在美国生活那么久了,他真的跟美国一样吗?你会发现还是不一样。就像一个人说我不认我爹,我爹是农村穷老汉,我不认得了,我到城市里面认一干爹行不行?不行。虽然你心里边不认你那个爹,但是你身上还是流着他的血。

中国人就算你不认识中国文化,你身上还有中国文化的很多的积淀的这种影响,这个根本你是不可能把它给消灭掉的,当然真的消灭掉了也不好。真的消灭掉了,就成了文化多样性被破坏了,就好像精神上的一个物种被破坏了。但实际上我相信他也消灭不掉。

这个世界正是因为有很多不同的文化,才有不同的味道,不同的文化中的人虽然都是有喜怒哀乐,但是他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就像说泰国菜也是酸的,山西菜也是酸的,酸味是不一样的。美国人伤心的时候也伤心,中国人伤心的时候也伤心,但伤心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美国人快乐的时候也快乐,中国人快乐的时候也快乐,但快乐地感觉是不一样的。我们中国人的有些快乐,是西方人他不懂的。比如我们弹古琴的时候,那种享受,西方人他不懂的;我们去画国画的时候,那种享受;我们钓鱼的时候——钓鱼他们可能很多,但是跟中国的感觉也不一样,因为中国钓鱼有很多文化的意蕴在里边。

我们钓鱼的时候,我们可能想到的是陶渊明啊,严子陵啊,姜太公啊,而美国人他没有这么多的,他就是钓鱼。

所以有好多东西,既不可能消除,也不应该消除。所以在这个上面来说,就是特色这一块,我觉得虽然我们建立自己的标准,创造自己的方法,这方面很困难,但是还得做。在做这个的过程中,我们不应该排外,我们应该学习西方,西方有什么好的我们都能学。

但是呢,我们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来学西方人,我学来的那些东西,要跟我自己融会贯通。就好像说食品吃到我们身体里,我吃鸡肉,但我不是鸡;我吃鸭肉,但我不是鸭;我吃猪肉,但我不是猪。

我吃了这个营养,但是转化成跟我的身体一致的东西,但同时你又不能排斥,你不能说,我就是中国的,我就瞧不起他们西方,这个不叫做有志气,这个叫做愚蠢。因为真正的中国人自古以来都是强调学习。“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对吧,他山之石都有用,可以拿来帮我们去雕琢玉器,那他山之玉呢?,他山之钻石呢?我们一定要把这些东西学过来,然后结合我们民族的东西。

我还看到有一种倾向。我也顺手说说。还有一些人,倒挺好玩,他既不排外也不排内。他游走于这两者之间,但是他并没有把这两者融合,他是什么呢?我今天说这个可能显得有点尖酸,但是因为时间限制,我也不打算把他说的太柔和。

就像以前有一个笑话说,我可以跟聂卫平打桥牌赢他,我可以跟那个桥牌高手下围棋赢他。他跟西方人在一起的时候,他就说你们不懂我们中国;他跟中国人在一起的时候说,你们太不懂西方的先进文明了,那这样的话他好像比谁都牛,但是我觉得这个有没有好处呢?其实从效果上来说也有好处。

因为从效果上来说,第一,它可以帮助西方人知道点中国;第二,他也可以帮助中国人学习点西方,其实是好事啊。从这个角度来说,其实我也并不反对他们。相反我觉得他们也有他们的贡献,但是我觉得是不够的。其实,真正要做的事情一定要把它们融合起来,水乳交融。我现在在努力做这个事情,但你真正说做多好,不好说,但我觉得我就是朝这个方向去努力。

比如我这个意象对话疗法,我并不把它叫做佛教疗法,但是他有佛教里边的一些东西融合在里面;我也不把它叫做儒家疗法,但是儒家的有些东西它也融合在里面;而且它也融合了西方的精神分析的东西;荣格心理学的东西,我觉得这样的话我们拿出一个东西来,他就会一方面来说会更适合我们中国人用;另一方面来说,我将来拿这个方法去跟西方人去沟通的时候,他们也会在这里边发现对他们有启发的资源。

有一件事对我有一点刺激,就是十来年前有一次我去参加一个国外的心理治疗大会,在那个大会上有一些我们中国人在发言。我当时受了点刺激,我发现什么呢?就是发言的人,就比如有人就在讲什么什么疗法在中国的应用,然后一会换上去一个人又讲什么什么疗法在中国的应用,全是讲这些。

我觉得如果我是个外国人坐在这,就会想,那我有什么好听的呢?我从你这儿能学到什么呢?我觉得如果真的对外国人来说,可能他们要能学到东西的前提是,我们真的融合了中国的文化资源,因为我们中国的文化不是一个坏的文化,它是一个有很多很多优秀资源的一个文化,你把这个资源融合在里面,那么其实你可以给世界有所贡献。

他们看完以后说,唉呀,中国人还有这种东西,这是我们没听说的,我们不会的,这个其实是更有价值的一个事情。所以我觉得这个应该是一个我们大家发展的目标。

但是怎么做呢?我觉得现在谈怎么做,就是可能还还是在探索当中,好像我们很难说已经做得多好了,但我觉得至少在心态上应该有一个心态,这个心态就是,不轻视传统,也不轻视外国传进来的这些知识,平等的尊重东方和西方的文化,当然同时认同自己的东方人身份,在这样一个心态下,根据现实的需要,下功夫在现实中磨炼,去试验,去这么去做,我觉得这样可能是一个我们将来的一个方向。

(正文完,篇幅所限,问答部分将另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