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春明妻子 成理60周年60人丨吴春明:在北方平原长大的孩子 与岩石打了一辈子交道
人物名片:吴春明,男,1985年考入成都地质学院三系铀矿地质勘查专业本科,85611班。1999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地质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变质地质学与前寒武纪地质学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201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所建立的矿物温度计和压力计,先后被美国、德国教科书收录、推广使用。
2015年吴春明在甘肃进行野外地质调查
1985年,我怀着一腔学习核物理学懵懂的热情,报考了成都地质学院三系(核原料与核技术工程系)。来学校报到的路上,列车在秦岭中穿行时,窗外渐渐掠过一座座山峰,令人感到突兀和惊奇。一个在北方平原长大的孩子,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大山。那时的我,还不知道要和这些岩石打上一辈子的交道。
第一门大学课程《动力地质学原理》课堂上,我注意到老师说了很多的“可能、也许、大概”。这导致很长一段时间我对地质学有些迷茫,难道地质学可以称为科学吗?为什么不能准确地定量描述各种地质现象?后来,当阅读了许多教科书后,我才知道能与李叔达先生当年编著的这本教材相媲美的同类中、外文教材,实在寥若晨星。
现在我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的一名教师了,对地质学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方才知道地质学不仅是科学,而且还是难以学好的学科。地质学领域还有很多方面不能定量描述,但这恰恰是地质学的魅力之所在:弄懂相关的科学问题,并发展出与之相适应的定量研究方法,成就感可能比其他学科还要大。
2014年吴春明在戈壁区吃早餐
本科那个时候,班上偶尔会有帅小伙儿拨弄吉他,善于书法的同学能写出洋洋洒洒的漂亮大字,文学社的同学大多能作几首诗词。班上还有一个总是默默无闻、埋头苦学的藏族同学大普穷,着实影响了我。汉语基础不好的他,每天花许多时间研读课本,取得了不少优秀成绩。他总有一种不甘人后、敢为人先的精神,这种精神也一直影响我到现在。
在地质队工作了三年后,我又考取了母校的硕士研究生,师从卫管一教授和石绍清教授学习变质岩石学。卫老师手把手教我岩相学,石老师亲自在野外指导我做地质调查。地质系蔡学林教授不仅给我们上课,还带着我和他的研究生张志国同学一道去汶川、理县,开展现场构造变形解析。殷辉安教授给我耐心传授岩石热力学知识,着实使我受益匪浅。这些先生们对学生的温情与对待学术的热情,一直使我铭记在心。
离开母校已经二十年了,但我一直关注着母校。我是一个从事研究学术和教书育人的教师,渴望用学术研究成果为母校增添荣誉。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在建立矿物温度计和压力计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我所标定的其中几种矿物温度计和压力计已被美国、德国教科书所收录,并因此获得2012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这说明,从理工走出来的学子可以在科研领域取得优异成绩。
适逢母校六十华诞,我特意从北京回到天府之国,只为母校庆祝生日。衷心祝福母校发展得越来越好,早日成为享誉世界的著名大学;祝福老师们身体健康,成果迭出;祝福学子们奋发有为,茁壮成长。(陈莹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