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举办清 平南王尚可喜诞辰410周年全国学术研讨会
中国网中国视窗8月27日电(米俊川 张东振)最近,清.平南敬亲王尚可喜诞辰410周年全国学术研讨会在河北衡水滨湖新区举办。衡水市委宣传部长王金刚出席研讨会开幕式并致辞。滨湖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许建新出席并参加会议。
清.平南敬亲王尚可喜是衡水历史文化名人的杰出代表之一,在清王朝的建立和巩固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顺应历史,反对分裂,维护汉满和睦,为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尚可喜的祖居地为我市冀州东庄村,清顺治十三年尚王受封三代王爵时扩建的尚王坟也在衡水,尚王为其父母、伯父母立的墓碑至今在衡水保存完整。
此次研讨会由河北冀文化研究所、衡水地域文化研究会、辽宁省历史学会尚可喜研究会、尚氏宗亲理事会总会、沈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衡水尚氏文化研究会筹委会共同主办。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来自北京、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等地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对尚可喜及其有关的人物和事件展开了深入的学术探讨,对尚可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给予了客观、公正的评价。
与会人员纷纷表示,此次研讨会对正确认识与评价尚可喜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推动清史研究的繁荣与发展、进一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大家表示要以这次研讨会的举办为契机,进一步做好尚可喜在故乡的各种故事传说、遗迹遗存的挖掘整理,推动尚氏文化研究再上新的台阶。
王金刚在致辞中说,这次研讨会在衡水的举办,不仅是对尚可喜这位历史名人的缅怀和纪念,也是对衡水历史名人文化资源的发掘和研究,对于丰厚衡水的文化底蕴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当前衡水正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尤其需要以各种文化元素的融合增加城市的文化内涵,彰显旅游的文化魅力。
希望以这次研讨会为媒,进一步加强我市与各科研院所、研究会和各级媒体的联系,开展广范围、多渠道的携手合作,把各方的人才优势与衡水的资源优势紧密结合,共同推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繁荣。同时,也希望借助尚可喜祖居地这一平台,架通尚氏宗亲联谊之桥,吸引华夏尚氏族人更多地关注衡水建设,支持衡水发展。
许建新表示,此次研讨会的召开是滨湖新区助办的第一次高规格、大规模的历史文化研究活动,相信通过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必将对挖掘衡水湖历史文化名人资源,提高衡水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衡水湖生态文化旅游高地,发展滨湖新区文化旅游产业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尚可喜像 康占营 提供
相关链接:尚可喜
尚可喜 字元吉,号震阳,祖籍真定府衡水县,清朝初年册封的三大汉人藩王之一。
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尚可喜生于海州卫(今辽宁海城),随父尚学礼从军戍守边关,后降后金。崇德元年(1636),皇太极改后金国号为清,加封尚可喜为“智顺王”,并将海州赐尚可喜为封地。清顺治元年(1644),尚可喜随清军入关,攻李自成军,镇压张献忠,南下进军湖广。
顺治六年(1649年),加封尚可喜为“平南王”,征广州,平定海盗,东南沿海一带归于安宁。顺治十三年(1656),朝廷诰封尚可喜祖上三代为平南王,届时将衡水尚氏祖茔扩建,并为祖上三代立碑。
清康熙十四年,朝廷加封尚可喜为“平南亲王”。乾隆四十二年(1777)尚氏后人,将一通汉白玉石碑“皇清诰赠平南王尚公神道碑”立在衡水尚氏祖茔,从此,衡水县史书称之“尚王坟”。
原在明万历三年(1575),其祖父尚继官(字菜宗,号仰予)携幼子学礼奔赴辽东海州(今辽宁海城)谋生。尚可喜生于明万历三十二年,成年后随父尚学礼从军戍守边关。尚可喜于明东江总兵毛文龙帐下,官至广鹿岛副将。
毛文龙死后,沈世奎接任,沈排挤原毛文龙旧部,加以谋害。明崇祯七年(1634),尚可喜携麾下诸将、辖下五岛军资器械航海归降后金。后金皇太极旋即封尚可喜总兵官,隶汉军镶蓝旗,发还先前因战乱所俘虏且能找到的尚可喜家族成员共计廿七人。
明崇祯九年(清崇德元年1636),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加封尚可喜“智顺王”,并将海州赐尚可喜为封地,家口旧部安置于此。受到皇太极极高礼遇。清顺治元年(1644)随清军入关,随豫亲王多铎南下,兵至湖北鄂州(今武昌),后回师海州。顺治六年(1649)官封“平南王”,翌年,率军南下攻下广州。
尚可喜在广州开府建第,驻粤廿六年,社会稳定。曾上疏以“痰疾时作”请求归老辽东,为顺治皇帝以“全粤未定”挽留。
尚可喜专镇广州,与当时与吴三桂、耿精忠合称清初三藩王。康熙十四年(1675),朝廷再次下旨,晋封尚可喜为平南亲王,以示褒奖。三藩乱起,其子尚之信响应吴三桂叛乱,康熙十五年(1676),尚可喜忧急而卒,享年七十三岁。
康熙皇帝给谥曰“敬”,称“平南敬亲王”,康熙廿年(1681)年归葬海城。 (康占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