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徐济超 河南省副省长徐济超在河南省本科学校转型发展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刚才陈锋司长做了重要的讲话。陈锋司长一行冒着严寒,远道从北京、在百忙的工作中抽时间,赶到河南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这个重要讲话讲到中央的精神、教育部的指导思想,强调了今后的一些工作落实,对于我们河南的高教转型,应该说是指明了方向,让我们坚定了信心,也勾画了今后的工作路子,对于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高教转型工作意义非常重大。在这里,我提议用掌声对教育部陈司长一行长期对河南教育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
实施八项规定以后,大家各方面的工作变得都比较务实。政府方面推动工作,也看准一件事情就比较务实地推一件事情。各个部门、还有政府各方面要加强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建设,现在我们看得非常准确。用什么办法推呢,许昌干得好,市委市政府支持的好,许昌学院主动建设的好,有示范带动作用。
(我们决定)就在这里开示范观摩会,通过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省推动、整体提升,推动全省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建设方面的工作,把工作做好。
在进入一个较高水平的发展时期,特别是进入新常态阶段,我们迫切需要打造更加务实高效的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体系,切实更有力地支撑起新时期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刚才陈司长几位也都提到新常态,今天说应用型高校建设,处处还提到新常态,是不是有些形式化?实际上不是的。
新常态反映了国情省情的事,不说这事,说今天高校转型发展的事,说不清楚,也说不明白。说个接地气的话,新常态的事情原来是个经济发展阶段的概念。不是说总书记说新常态了,就从今天开始,以后就进入新常态了,不是这个意思。
从经济角度来看,(新常态)是一个时期、一个发展阶段或者一个发展进程。进一步说,就我们的实际情况来看,过去有很多非常规的促进经济发展的做法,比如大量投资,比如依靠廉价的成本来取得市场份额、促进经济发展。
过去是这么干的,分量是很重的。这一段也没人说叫非常态,但是就有人说现在这些事不能干了、不好干了。要采用什么办法来干呢?采取常规的办法来干。
常规的办法是什么呢?就是要提升竞争力、竞争市场份额、保证经济发展。怎么提升竞争力呢?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技能创新,提升竞争力。怎么提升这几个方面的创新呢?高教。通过高等教育来培育出我们的科技创新体系、管理创新体系、技能创新体系。
所以说穿了,过去那些活儿不能干的时候或者不好干的时候,就是用高教来支持科技创新、管理创新 、技能创新来提升我们的竞争力以及竞争市场份额,来保证我们的经济增长。发达国家用的是这种办法,我们今天也进入了新常态,也得用高教支撑服务发展的办法。所以,不说新常态的事,我们说高教服务发展、支撑发展的话,是说不清的。
这些年来,我们省一直努力打造比较务实高效的高教体系。这个高教体系有几个方面,一个是高职院校的建设,另外一层就是我们今天推的工作,(即)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建设。还有一层就是特色的骨干高校。这一点好像说的有点玄乎,比如说行业的很多院校,过去的纺院、工业大学,还有水院等等,都是具有行业特色的特色大学,还有郑大、河大等这些综合性大学。
所以我们省里的高教体系就是要打造高职院校、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特色院校和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四个层次。
关于这四个层次学校的定位,我觉得也是明确的。中职是干什么的?中职是培养技能型人才,(这一点)非常清楚。我为什么今天说这个事情呢,我第一次来许昌学院之前,曾担心,别把应用型本科学校办成职校,我再强调一下,功能定位分工是明确的,中职培养的是劳动工人的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有技术背景的高技能人才。
都是技能人才,但是高职开课的时候把技术的基础课程还是加上一些的。今天我们推的这一类学校,应用本科学校,培养的是有技能的,是技术性人才,层次还是蛮高的,是有技能的技术型人才。我们希望综合型大学也好、特色高校也好,都属于学术类高校,真正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所以这几个层次是非常明确的,定位是非常明确的。
今天为什么把这一类的学校单独拿出来说、来推呢,一是我们刚才看出,这类学校的建设任务非常重。这类学校大部分是新建本科院校,还有一批师范本科院校调整过来的。他们一般还都在地方,建设任务比较重。第二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刚才陈锋副司长也都讲到,越来越突显了这类本科高校的支撑经济发展的特别作用,它直接对企业、技术(提供)支撑。
再一个方面,在职教高教的互通体系当中,这一类学校也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这一类学校的建设,在河南、全国也是非常强调的,在河南是非常重要的,推这个技术性本科院校的建设,得有一个好机制,其实我刚才受启发,陈锋副司长已经讲了这个机制,说一千道一万,最终还要落脚点到学校。
学校是建设的主体,市委市政府、省委省政府不管谁说的再多,学校是建设的主体,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是这个机制的最大特色,没有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学校想办成应用技术型还是比较难的,(另外)还有企业、产业、社会各方都要积极参与,加上省级政府与相关部门统筹推动,教育部协助指导,所以,推动这项工作应该说是要有几位一体的这么一个工作机制,但最主要的,一是学校,二是地方政府。
所以今天为什么来开这个会呢?就是学校干得好,地方党委政府支持的好,搞观摩、做示范,走实在的,看看大家怎么干吧。所以刚才树山(书记)确实讲了非常好的经验,希望有关高校、各地市的有关同志、省直部门认真学习借鉴。教育部陈锋副司长刚才说的工作指导意见,大家要很好地抓学习落实。我再强调几点,对大家沟通这方面的一些想法,提供参考。
第一点,就是关于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建设初步取得了成效。这个成效为今后进一步推动工作,打下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国家和区域的发展建设,尤其是建设新常态,对高校的办学质量问题,服务发展的意识和能力问题,提出了历史性新的要求。
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还有教育部的有关部门,对这方面的工作非常重视,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目标和措施。前段时间,庚茂书记到高校调研,还有谢伏瞻省长召开的协同创新会和职业教育工作会,都强调要积极推动和支持一批普通高校的转型发展,增强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不光是能力,特别(还有)意识,有了意识,当然也得有能力才能干成活。为推动这项工作,省财政每年拿出一个亿,实际上昨天省长说了,再拿三个亿、四个亿支持高等教育的专业建设,多少年其实也没有拿出过那么多钱,一年应该是四亿,省政府多次也进行了专项工作部署。
我们(现在)确实呈现出了一种做得还是很不错的局面,许昌学院,还有黄淮学院,还有好多学校,他们都成为了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建设的典型。
特别是许昌学院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探索出了一条高校服务地方发展、融入地方发展,地方全力支持高校建设的良性的、互动的发展新局面,应该说是为全省树立了一个非常好的典范。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感谢许昌市委市政府,感谢树山、国晖同志,感谢许昌学院的同志为全省教育工作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在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建设过程当中,许昌学院和许昌市委市政府的做法,对我们有很多的启示,我们应该好好借鉴。
一是在学科建设上,(学校的)办学定位非常明确。一个学校办应用技术型高校定位都不清楚,那就是顶层糊涂,这事儿办不好。(许昌学院)从师范专科升成本科院校,确定了坚持地方性、应用型、服务性的定位,坚定不移地走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之路,另外我们也看到了,(学校)致力于建设工学、商学为主,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办学目标。
经过各方努力,学校已发展成为一个工学、商学特色鲜明的、比较高水平的应用技术型高校。
二是专业布局优化的好。许昌学院今年围绕许昌地方装备制造、电力、电子、发制品,还有陶瓷、食品监控这些主导特色的产业,进入到学校院系专业的优化布局调整,这件事很重要。加强了机电信息、城建园林、生物食品、能源材料等专业和院系的建设。
改造了一批传统的专业,比如以物理学专业为基础,本科建设了电气工程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还有机电工程,化学专业的改造主要突出了药物化学方向,我上一次看了,一直记着这件事。比如艺术设计,禹州的陶瓷多有名啊,它突出了陶瓷优势的基本方向,同时还调整消化了一些非主流的学科专业,比如科学教育,留了一些,消化了一些。
再一个方面,在提升服务发展能力方面,(学校做的)是相当的好。许昌学院为了提升办学质量和服务发展能力,加强与企业产业行业的有效合作,获取了行业特别是龙头企业的先进知识和工作理念,不断地提升高校服务发展能力,如跟瑞贝卡集团单独成立了瑞贝卡学院,这也是行业的特大型企业。
联合西门子、许继公司成立了机电工程学院,实际上里面是有电梯的,做电梯的事情(电梯学院)。另外还在加紧推进与其他行业、龙头企业联合成立一些学院,像风景园林学院,还有汽车学院等。应用技术型的这类高校,我们主要是要在行业和企业里面来做大量的研究,实际上这些行业企业,有些水平还是非常高的。
我讲一下自己感悟的一件事情。90年代初的时候,当时跟波音公司做事情,其中涉及到先进的质量系统,先进到什么程度,先进到我们国家的科学基金项目里面,都没列这些东西,先进到后来多少年都没有进入教材,当然这只是一个背景,那时候中国开放的程度不高。
现在大概没有那么大的差距,但是有一条,行业的龙头企业里面的东西要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这一类的应用技术型学校,老师研究朝着企业行业的龙头,(朝着)它的一套技术、管理思想去研究的话,那你很可能就超过了那些所谓的学术型高校。
所以要想提升服务发展,得有服务发展的能力,要想有好的能力,得对行业的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进行很好的研究。那时候,我们曾经有个习惯,能不能找哪个公司的一些材料看看,还得通过一些手段把一些材料拿出来,还找不着。
(现在)我们这一类的高校想想办法对这一些东西进行研究,看看我们的应用技术型高校能办到什么程度,服务地方的企业能服务到什么水平,(相信)一定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要贴着企业行业来学习、研究,打造自己的专业。
四是许昌市委市政府全力支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该高瞻远瞩,充分开发利用学院数以百计的教授、博士、硕士这个智力资源,把学院当成一个大智库,加强与学院的合作,与学院签订支持创建应用型大学的合作协议,拿出两个多亿支持各类建设,专门举行了产学研对接会,促成了许昌学院与三十多家企业战略合作的关系,与许昌学院共同实施校地人才共建双百工程。
刚才市政府和教育厅签了共建许昌学院的协议,又承诺了1.3亿,加到一块有三个多亿来支持许昌学院的转型发展,所以许昌学院在转型发展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建设中取得的显著成就,可以说是市委市政府直接支持的结果。
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在教育部的关怀指导下,教育厅牵头,财政、发改、人事、科技等相关部门的相互合作,地方的大力支持,社会积极参与,制订了转型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调整优化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结构,提升服务发展能力,取得了全省这类学校建设的阶段性成果,还(算)是比较满意的成就,我们很受鼓舞,为全面推进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建设上台阶、实现高校转型的发展目标,奠定了好基础。
第二,我想说说关于建设应用型技术型高校需要凝聚高度的共识。刚才陈锋副司长讲的事,我也能听出来,说到高校转型的问题,没有统一的思想基础、高度的共识,重大战略的推动是很困难的,甚至没弄好,反而招来批评,招来非议。
高等教育界比如说在讲到转型的时候,也有人问,我们高校一路走来,发展的也不是很好吗?过去有精英教育到大众化,大众化现在又提升质量,也都说啊、做啊,也都可以啊,现在要搞什么转型啊,转什么?向哪方向转?实际上还是解决思想认识的问题,身在此山中,老觉得高教突出的问题拿的不是特别准。
如果说高教不转型,转不好的话,对新常态,对今后经济发展水平,应该是一个重大隐患,对持续增长应该是一个重大隐患。我们这些人,特别在座的,都受教育、搞教育,对历史、文化、教育有很多的体验,对新时期的教育状况,特别是新常态教育的情况,我们也有很多的思考。
横向上,我们对欧美的教育有过接触,对前苏联、东欧的教育,也打过交道。整个教育方面,纵向的、横向的一起一看,我们心里明白了,当前的教育,在当前的发展阶段,是存在问题的,是不行的,我们必须得进行改革转型,否则它就影响到可持续发展。
所以我就跟大家再说说新常态发展的、高教的问题。
改革开放多年来,我们经济实现了应该说是百倍高速增长,河南从260亿现在到了三万多亿,国家是三千亿到了六十多万亿,数百倍的增长,对于这个成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经济学家说,那是国家用了好的宏观政策,有投资空间优势,有成本资源、成本优势,我们利用了这一套东西制定了宏观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增长,所以才有了今天这个局面。
科技专家说,那不对,科教发展的多好。科教发展的成就是我支持的结果。谁说的对呀?到了新常态以后,这就亮底了,亮的什么底呢?过去那一套不能用了,不好用了。
一说经济下滑了,想要提升,几万亿投下去,创造了巨大的需求,(经济)两位数的增长,过去咱们常用这一套方法。在党政工作的都知道,现在这一套不好用了,或者是不太管用了。
结果是什么?结果是全国上下关注世界都有影响的一件事情,中国的经济持续下滑。那科教的专家来说吧,说你那一套不用了,我还支撑的很好的持续发展,(现在)你不敢这么说了,为什么呀?那一套拿掉之后,用科教来支持竞争力,通过竞争市场份额,维持经济增长,一下子就露馅了,出问题了,谁的问题呀?竞争力不行。
竞争力是谁的问题呀?是科技、管理、创新体系不行,它是怎么来的?是高等教育培育出来的,所以科技不是独立的体系,什么样的高教就有什么样的科技成就,人才、技术创新体系,都是高教产生出来的。新常态的时候就看出我们高教有些问题了,这些问题应该承认确实不适应支撑现在新世纪的高水平发展。
那么这些问题是有渊源的,有一些渊源要从近处往远处说。第一个渊源,就是倒逼的压力不当。为什么过去说经济有问题了,没有说高教从科技上找事,觉得压力大的不得了,想什么办法,说是数万亿的投资马上下来了,很快就创造了最大的需求,科教起没起作用也没人关心它,所以说科教悠闲自在,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人家巨大的投资下来以后,马上增长就上去了,这里边到底科教起了多少作用,这科教悠闲,没有感到很大的压力,说是什么时候经济想增长再快一点,弄两位数,马上又是大量的投资下来了,所以说高教体现了这里边的压力了吗?也没有!
人家有宏观调控的这一套的东西,所以没有倒逼的压力,没有说经济上一出问题的时候,赶快这个地方要怎么做工作,没有。
我再举个例子,河南的师范院校有十万毕业生,每年只能安排不到三万的岗位,多了七万多,三十多个公办高校里面,再加上民办,有近十多个是师范院校。这个师范院校的需求量大家也清楚,一定要师范院校的学生来教课的时候,外边不管有多少创新的东西,当中学教师嘛,不可能教进来,所以这些学生的话,一旦改行的话也比较难,这不是巨大的教育资源浪费吗?如果说要紧跟服务发展需求的话,河南高校这种师范高校的状况能够持续到今天、维持下来吗?就是因为经济该发展发展,我高校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十万的师范生、二十万师范生好像跟经济也没有啥关系,所以就证明了你的高教跟你的经济到底有多紧,你服务的多紧,实际上就是教育干教育的事儿,经济干经济的事儿,靠常规的办法,就靠高教支撑了,所以就开始有倒逼机制了,就把高教拿出来再说事儿,你得转,你得支持发展。
从近期来看,缺乏倒逼机制导致我们的高校依然悠闲自在,觉得我干得都很正常。另外再看计划经济,大计划经济时期的时候,我们都是从前苏联那一套复制过来的,我们这个年龄,我都觉得一说教育,脑子里装的都是前苏联的,你不相信试试看,很多事儿虽然受了其他国家的影响,(还都是)前苏联那一套东西,前苏联国家现在跟它接触是个啥样子,它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是很低的,高教科教服务发展的能力和意识,特别是意识是非常差的。
跟白俄罗斯打交道,这个国家是河南经济总量的十分之一,他们一说科学院的人来了,在一块会谈呢,什么技术性大学的很多高教的教授,我一看走路的姿势都是计划经济的那一套作风,所以他怎么能够服务经济发展,过去咱是学他学来的,咱不知道,今天我们是开放的,全球开放的,我们和欧美国家一接触才知道,它的举止言行都是计划经济那一套,所以要从服务发展的话,我们这一套要比前苏联要强、要好得多,我们经济还是要比他强得多,但是我们脑子里边,受前苏联教育体系的影响是很深刻的。
还有一个比较典型的事儿,前苏联体系都有科学院,我们到东德,到德国去一看,这个原来欧美的国家是没有科学院的,东德有个科学院,东德和西德合并的时候就变成了开发区了,你可以到柏林去看,东德的科学院是开发区,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说明就在前苏联这个体系下面,教育科技有很多很荣耀的东西,但是摆在那很好看,没有很好的用,包括科学院体制。
我们科学院体制为什么也出问题呀,有人说美国科学院的院士,你去查美国有科学院吗?科学院是个协会,有一些发达国家是没有科学院的。所以体现了他们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科教体系服务发展是比较弱的。
再往远处看,就是历史教育、文化教育的影响。我们老说儒家教育思想,说什么“劳心治人、劳力治于人”这一套。我们每人都受这种影响,上了学就不干活了,就跟学生脱节了,就跟技能放开了,那不是受这个影响吗?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人家历史上儒家教育服务发展是达到了巅峰造极的。
那时候没有现代制造业,没有现代经济,也不需要培养技能型人才、技术性人才,人家培养什么呢?人家通过礼乐诗书、仁义之术,建立了一套服务当时发展需求的制度,使得整个封建社会延续了几千年,非常稳定、非常稳健,说明服务发展还是做得很好的。
但是那个思想对今天我们的影响是负面的。我们国家、我们省有特殊的情况,从近期到计划经济、再到历史,对高教教育发展服务方面是有负面影响的。
我们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干的活很正常,但实际上,按照今天的需求来讲,是不正常的,特别在新常态下讲是不正常的。所以现在要强调,要加强高教的转型发展,应该是发展进程的一种历史必然性要求。这一点应该是非常明确的。
转型发展还不只是我们今天讲应用技术型学校建设,职业教育也要强化。要像那些竞争对手国家、经济强国,像德国、美国这些国家,跟他们一样,把职业教育办好。应用技术类的高校,跟他们一样要办好。让学术性的大学,一样支撑新世纪的发展。
所以,转型实际上是多层的转型,我们今天主要说的应用技术性高校的建设问题。我觉得,只要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思想基础、统一的认识和高度的共识,这事不是太难。就是怕觉得我干得挺好的,给我起那个点,要做什么新东西,我也不明白新东西是什么。
这最重要的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方向、坚定信心。所以一句话,我们必须在新常态情况下,高校一反常态地、高教应该是一反常态地转型发展,支持新常态的发展,这样才行。
最后,我想说的应该是务实高效推进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建设。在这方面,一是省级统筹推动的问题。这个首先是高教体制管理改革,昨天省政府常务会研究了政府财政、购买高校服务这样一个文件。教育改革的事情,说一千道一万,头绪很多,最核心的,抓总的,是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有)两块事,一要明晰政府和学校的责权,不光是明晰的问题,而且在新时期,要重新配置政府和高校之间的权责,政府要有什么权,学校要有什么权。
政府要放权,学校要用权,包括高招很多事情,都在这里面。就是个职权的明晰和配置的问题。第二,政府的钱,拿来了,去购买学校的服务,要有这个机制。干得好,政府配置的钱就多,干得不好,就配置的少。刚才陈司长也讲到现代企业制度、现代学校制度。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就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通过政府财政、政府购买服务的机制来调动学校的动力、活力和效率。我们也发现有个别学校,有指标能招生,有过关,能收费,工作虽不能惊天动地,但也能小富即安。
自己过的生活悠闲自在,外面市场竞争如火如荼,只有在校园能够闲庭信步。刚才说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把企业放在市场里面,企业是靠市场竞争生存和发展的,学校呢?政府分钱嘛,大计划到现在,现在干得好,给你钱多,干得不好,给你钱少,那你说的就不一定能出彩。
要调动动力、活力和效率,这个是非常重要的。财政厅(的领导)也在这。这类学校的建设,就是应用型本科学校的建设,那一套改革的东西用到这来,来推这一类学校的建设。干得好,应用型本科学校的建设,财政给的钱就多,干的不好,就合紧。
另外要做好科学的评价,对高教服务价值要进行科学的评价。要评价两个价值理念,一个是市场的价值理念,一个是同行的价值理念。市场价值理念,你的人才培养情况,你的学科专业、服务企业、服务产业、服务社会的情况,叫市场说话。
现在也有第三方机构。另外,在行业上,在专业技术的总体比较中,我们可以用同行的价值理念去评。特别是今天来了很多民办高校的同志,一些民办高校有整体规定,一些学院,有一些院系,有一些专业群做得好的,在政府购买服务的精神下面,还要应该积极地激励和支持。当然整个学校做得好,都应该一样、同等做出我们的楷模和示范。
第三要加强政府部门的协同支持。(省里)已经设置专项资金,另外还选择建设10个应用示范性的应用技术型高校。这10个高校建设不是目的,是手段。是通过优胜劣汰、动态调整,达到整体提升。这个学校的建设,大家看到了,要求企业行业有更多的合作,需要从企业行业,有一些可能也有师资(需求),也希望人事编制部门方面研究支持政策。
科技工信要大力支持应用技术型高校企业产业的合作,特别是在技术的研发平台建设和合作上,还有一些实习平台建设,给予支持。
发改(部门)对整个高教的体系,有一个整体设计,在经济发展规划中,地方政府要做好支持。应用技术型高校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面向地方、服务地方发展,要做好学校和地方的全面融合问题,比如许昌学院和许昌市委市政府做的很好,(学校)要主动去汇报,地方政府要听取,拟定周期阶段性的建设和服务发展的一些规划。
希望地方政府要把高校当做这个城市的重要标志,当做一个大智库开发利用,像许昌,这么一个特别好的高校,要当做当地的一个知识集聚地,知识开发、知识传播的一个中心,当做文化的传承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
要通过一些政策的措施引导,推进企业产业与学校的合作,推进技术技能的联合创新,推进企业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当地政府根据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尤其支持学校和学科发展的建设。
最后,学校是建设的主体。学校一是要定好位。每一个这样(要转型)的学校,要建设应用技术型高校,得先明白方向,要定好位。要根据当地的发展需求,还有,你高校干了多少年,你的基础,再有也看看全国对发展需求的一些视野,从几个方面来考虑定你的定位。
你不能光在一亩三分地定位,也不能只看到几个企业,要关注大行业,才好定位。第二,我们倡导这样的学校一旦定位,院系、专业要布局好,要在原来学校的基础上,根据定位的需求,要设置一些院系,改造一些专业。
许昌学院不就做的挺好的吗。大家去看,应该是很受启发的。再一个就是要强化内涵建设。学校的建设一定要注重实效,实效就是给企业做大量的事情,确实对企业产业、政府管理要做大量深入的工作,获得党政、社会、企业产业的信赖。
另外要有实力。什么叫实力啊,一说跟企业搞合作,有一套完整的说法做法,(效果)是不一样的。我们这一类高校要合作的话,除了跟当地的企业之外,要想服务的好,要想有水平的话,你必须跟行业进行接触,要进行研究,吸收这个行业的先进企业一些东西。
要把行业的东西研究透,有时候交朋友,跑到县里交朋友,那你就跟县里的水平一样,如果你跑到国际上、(接触)大的企业,老是跟他在一块来来往往,你受的影响,你脑子里装的东西,全是他的东西。
所以我说有实效是给人家干实活,有实力在行业,甚至全球范围内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东西,就这些东西研究完,够用了。这些学校的专业,这些学校的人才对支撑发展就不得了。
另外一个我们还希望有功底。功底就是跟国际的领头企业,能有办法做研究更好,甚至包括国家科学基金。好像一说搞应用技术型大学,就这些东西全抛开了,也不是。你能适应这样的东西来做的话,也是可以的,做了之后,应用技术研究还是有功底的。有了深厚的功底,那你才可能有实力,有了实力,才能干活有实效,才能干好活,所以内涵建设要根据这些实力和实效。
建设应用技术型高校是当前我们高等教育改革转型的一个重要任务。需要教育部的指导,需要省直部门、需要高校(共同努力),让我们携手开创我省高校转型发展的新的局面,为新常态下建设做出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