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洪建手机 梅洪建 老师 是认识自己的时候了
为了做一个好父亲,我读过两本书,一本是钱理群教授大力推荐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本是英国的菲利普·切斯特菲尔德的《一位好父亲胜过一百个老师》,尤其是在后者的封底上赫然写着这样一段话:
从小学到大学,孩子可能会遇到100个老师,然而真正能够教导孩子“如何生存”的人,却是他的父亲。
我不知道作为教师的我们看到两本书的名字和其中的这段话会是什么感受,我知道自己想说两个字:悲哀!不是教育的悲哀,而是我们学校教育所扮演的角色和事实的效果的悲哀。这些工作都让好爸爸好妈妈做了,他们的作用远远强于100个我们,我们成了什么?我们又在做着什么啊?
钱理群先生在《名作重读》中一篇题为《把鲁迅精神扎根在孩子心上》的文中提到:“我觉得,整个的教育的目的最后都要归结到学生自身独立自主地发展,这是我们全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结点”。可是,我们的现行的学校教育,有几个在实实在在的为孩子的发展服务?有几个在为培养离开了老师能够依然具有创造力和发展潜力服务的孩子的,哪怕是为了孩子独立自主的发展服务的?几乎没有!
或许不少老师在埋怨考试的压力,使得老师疲于应付考试,而无暇顾及学生的发展性。记得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黄厚江老师曾说:“我以为,高考对当下的中国人来说就是最公平的选拔方式,我不知道如果没有了高考该怎么教书。”高考不应该是我们埋怨的指向,而是我们的教育理念的落后所致,中高考只是我们掩盖自己理念不足的“遮羞布”和指向的“替罪羊”而已。在和张丽娜老师的交谈中,我曾经提到过对于评比优秀班主任的六个追问:
第一,我们的评比项目有哪些,是立足于学生本身的发展,还是立足于学校的外部形象或者是让学生“听话”?第二,我们的班级和谐了,是班干部“管理”的和谐还是自然的和谐?第三,我们和学生关系好,是否学生的个体发展就好?第四,班主任所有工作的目的是使检查高分还是为了学生终身的发展?第五,我们班上还有没有学生“跟不上班级行进的步伐”?第六,我们的“好”是评比好成绩甚至当下的分数好还是学生的发展潜能好?
如果我的猜测不错的话,这六个追问中的前者恰恰是我们现行班主任评比中的“常态存在”。我们的评价理念根本就没有落脚为学生的发展,没有真正地为孩子的可持续发展服务。这是我们教育认知的不足,而不应该在教育的外部寻找不作为的借口。
古希腊神庙中有这样一句惊世名言——认识你自己。
是啊,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作为班主任的我们,是该认识到自己的使命本质的时候了。